百工聖祖—魯班不姓魯?其所著奇書《魯班書》又為何被列為禁書?

魯班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發明家,是歷史上有名的工匠,中國建築的鼻祖!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字依智。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百工聖祖—魯班不姓魯?其所著奇書《魯班書》又為何被列為禁書?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鉤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魯問》記魯班將鉤改制成舟戰用的“鉤強”,楚國軍隊用此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越船後退就鉤住它,越船進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輸》則記他將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雲梯,用以攻城。

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魯來到楚國,幫助楚國製造兵器,準備攻宋國。墨子不遠千里,從魯行十日十夜至楚國都城郢,在楚王宮中以衣帶為城,以竹片為器,與魯班相鬥,魯班的攻城器械都用盡了,墨子的守城辦法還有餘,最終魯班心服口服,而楚王也放棄攻宋。

後來在墨子的影響下,魯班不再製作這類戰爭工具,專門從事生產和生活上的創造發明,以造福於勞動人民。

百工聖祖—魯班不姓魯?其所著奇書《魯班書》又為何被列為禁書?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覆研究、試驗出來的。魯班還改進了鎖鑰!在周穆王時已有簡單的鎖鑰,形狀如魚。經魯班改進後,形如蠡狀,內設機關,外面不露痕跡,憑鑰匙才能打開,能代替人的看守。

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古籍記載,諸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墨斗、刨子、鑽子、鋸子等工具都為魯班所發明。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據傳,某日魯班進深山砍樹時,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魯班從中受到啟發。心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但據考古學家發現,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魯班出生前數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也早已出現。

百工聖祖—魯班不姓魯?其所著奇書《魯班書》又為何被列為禁書?


曲尺最早名為“矩”,又名魯班尺,相傳為魯班所作,後經風水界加入八字,以丈量房宅吉凶,並呼之為“門公尺”。又稱“角尺”,主要用來校驗刨削後的板、枋材以及結構之間是否垂直和邊稜成直角的木工工具。魯班尺產生不久即融合了丁蘭尺,後又融入寸、釐米。是度量、矯正的重要工具。由於其特殊的功能,在風水文化、建築文化中表現最為廣泛。

墨斗是木工用以彈線的工具,據傳為魯班發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貯墨,線繩由一端穿過墨穴染色,已染色繩線末端為一個小木鉤,稱為“班母”,傳為魯班之母親發明。班母通常離地面約一吋。固定之後,將已染色線繩向地面彈動,工地以此為地平直線標準。又可以班母固定於高處,墨斗懸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將已染色線繩向壁面彈動,以此為立面直線標準。後石匠師父以鬥線定採集下來的岩石形狀,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長石等形狀的石料。

據《世本》記載,石磨亦是魯班所發明。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佈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麵磨成粉了。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裡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百工聖祖—魯班不姓魯?其所著奇書《魯班書》又為何被列為禁書?


《禮記·檀弓》記他設計出“機封”,用機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被採納。

《述異記》記魯班曾在石頭上刻製出“九州圖”,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圖。此外,古時還傳說魯班刻制過精巧絕倫的石頭鳳凰。

據說第一個在地下掘出水來的人是舜帝,而第一個在山區打出深水井的人便是魯班。初期的水井很不講究,口大底小,不方不圓,充其量只能算是個“臨渴掘井”的應急水坑。是魯班發明創造了打井的技法,才出現了井壁以石砌壘的石井,以磚砌壘的磚井,以陶環套接的陶井,以沙灰捶抹的灰井,以木材構架的木井;才懂得了建井臺防汙水流入,築井亭。

或許人們對“堯天舜日”的渴求甚過一切吧,如今傳誦舜井者甚多,魯班井卻鮮少有人提及。

拉水的滑輪也是魯班發明的。當年魯班看見鄉親們一頭挑著瓦罐,一頭挑著一團井繩走上井臺,一抽一抽地半天提不上一罐子水來。他覺得鄉親們太辛苦了,於是苦思冥想,終於造出了拉水的滑輪!後來,滑輪“轉”成了轆轤,轆轤又“轉”成了風車,風車又“轉”成了水車,就這樣,輾轉便是兩千多個春秋。

魯班還改進過車輛的構造,製成了機動的木車馬。這種木車馬由木人駕御,裝有機關,能夠自動行走。

後世不少科技發明家,如三國時期的馬鈞、晉朝的區純、北齊的靈昭、唐朝的馬待封等,都受這個傳說的影響,相繼朝這個方向發展過。

百工聖祖—魯班不姓魯?其所著奇書《魯班書》又為何被列為禁書?

要說魯班最具傳奇色彩的發明,就不得不提《墨子》一書中所記載的:“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意思是說魯班製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日而不落地。

傳說當年魯班祖師剛剛新婚不久就被徵召到國都幹活,因為特別想念新婚妻子,於是就做了一隻木鳶,人只要騎上去唸幾句咒語,木鳶就能載著他飛回千里之外的家裡,與妻子相聚。

傳說,魯班的妻子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據說傘就是她發明的。傳說魯班妻子云氏因為憐惜魯班在風雨烈日下工作,見亭子可避雨遮陰,於是突發奇想,想造一個“活動亭子”讓魯班帶在身邊,乃造傘子。紙是漢代才出現的,相傳魯班妻子最終造了把布傘。

相傳魯班收過很多門徒,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他會定期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個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來了一段時間,手藝也沒什麼長進,於是魯班將他掃地出門。幾年後,魯班上街閒逛時,忽然發現許多做工精良的傢俱,做得惟妙惟肖,很是受人歡迎。正當魯班疑惑是何人這般厲害時,有人在一旁告訴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魯班聽聞不由感慨道:“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成語“班門弄斧”也是與魯班有關的一個成語。意思是: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百工聖祖—魯班不姓魯?其所著奇書《魯班書》又為何被列為禁書?


據傳,魯班將畢生所學著作成書,名為《魯班書》。是中國古代一本關於土木建築類的奇書。上冊是道術,下冊是解法和醫療法術,又稱“魯班術”。但除了醫療用術外,其他法術都沒有寫明明確的練習方法,而只有咒語和符,內容龐雜繁複,一般人很難窺其門徑。隨著時光荏苒,朝代更迭,現在大家口中所說的《魯班書》,大都指《魯班書》下卷!

傳說,魯班祖師深知自己的行業是苦力行業,憑的是技藝吃飯,無權無勢。深恐他的徒子徒孫為人所輕賤、欺辱,所以傳下此“魯班術”,用以懲惡保身!因此,民間亦流傳著這麼一則傳說,說是不能得罪來家裡幫忙的木匠和泥水匠,否則他們就會暗裡用一些法術害你,使主人家落魄!

相傳但凡看了這本書,且看懂的人,必定會佔鰥、寡、孤、獨、殘中的一樣(有待考證),也就是說,想要學這本書,要麼孤獨終老,要麼殘疾一生,由修行時候開始選擇,因此,《魯班書》獲得另一名——《缺一門》。 歷朝歷代都被視做禁書。

百工聖祖—魯班不姓魯?其所著奇書《魯班書》又為何被列為禁書?


而也正因習此法者需發毒誓,所以這類人被稱為:一世人。意為無祖無後,獨身一人!為何會有此規定呢?

傳說,魯班的的妻子一直對他製作的飛行木鳶十分好奇,一次,趁丈夫回家後,偷偷地騎上木鳶,照著丈夫那樣,念動咒語,木鳶果然飛上了天空,自在翱翔。但哪知此時在空中,魯班已懷孕的妻子突然分娩,汙血流出。木鳶原本是魯班使用秘法制成的,一受到玷汙,法力頓時失效,魯班心愛的妻子一下子從半空墜落下來,連同她肚子裡的孩子一併死於非命。知曉此事的魯班祖師懊悔不已,立下重誓:學我技藝者,必要有所覺悟…此後,凡學《魯班書》者,必要缺一門!

百工聖祖—魯班不姓魯?其所著奇書《魯班書》又為何被列為禁書?


《魯班全書》是否真如傳說中那麼神奇,我們不得而知。但魯班發明的眾多木工工具,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並且,據《世本》與《物原·器原》中所述,魯班還製做了石,以及在當時十分先進的礱、磨、碾子等糧食加工機械。《古史考》中還記載魯班製做了鏟。這些都大大促進了中國古代農業的生產發展。

魯班亦被後世尊稱為——“百工聖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