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王維,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深諳佛理,堅持佛教實修,品行高貴潔靜。所作禪詩在色空、動靜、生死方面均達到圓融。


共仰頭陀行,能忘世諦情

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龍鍾一老翁,徐步謁禪宮。

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

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詩人來到青龍寺,看見操禪師正在室內坐禪入定。


萬法由心生,在禪師的攝受下,雖然外面還是炎熱的夏天,詩人卻感受到了無上清涼。

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詩人去深山懷抱中的香積寺參訪。山間石徑幽靜無人,只有詩人閒適地走向寺院。


路旁古木蒼翠遒勁,參天蔽日,杳遠群山深處隱隱的古寺鐘聲,在山林間縈繞回蕩,香積寺還在數里之外雲霧繚繞的山峰之上。澗壑中清溪泉水縈繞曲折,在山石間清泠作響,落日餘暉映照在青松上,更增蒼鬱清涼。


日暮時分,終於到達香積寺。詩人在此寂靜禪修,制服自己內心的貪嗔痴三毒,心境安詳寧靜如同寺前澄澈明淨的碧潭。

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

如是睹陰界,何方置我人。

礙有固為主,趣空寧舍賓。

洗心詎懸解,悟道正迷津。

因愛果生病,從貪始覺貧。

色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本是一首慰病之作,詩人卻在演繹禪理,以禪宗思想解釋疾患與人生

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詩人中年頗喜禪修之道,故晚年在終南山隱居修行。興致來時,常獨自在山野間悠閒地遊賞美景。詩人慧心靈性,常領悟到大自然的無窮機趣。


不知不覺間,詩人來到了流水的盡頭,於是隨緣安坐,欣賞峰壑間正在飄浮升起的白雲。偶遇一位隱修林間的高士,談笑風生,樂而忘返。


全篇處處流露著隨緣任運、自由灑脫、無憂無慮的禪悅之樂,其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句,與《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妙契之處,成為深蘊禪理的千古佳句。

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以一顆清明自在、隨緣任運的禪心,體味大自然的生命律動和人生景象,禪悅之情流淌在字裡行間。詩人獨自坐在幽靜的翠竹林裡,清閒自在,時而彈奏古琴,時而長嘯。竹林深幽,無人知曉,只有天上那輪清澈皎潔的明月,與詩人清淨明潔的心靈相知相照。


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明朝人胡應麟讚美此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寂靜無人的山裡,芙蓉花在枝頭綻花吐蕊,如爛漫紅霞般豔麗。寂靜山澗杳無人跡,沒人知道、更無人欣賞它們生命的存在和美麗。在孤寂無人的山谷,芙蓉花獨自開放,又默默凋零,在空寂中生死明滅,來去自由。沒有怒放的欣喜,也無凋零的悲哀,一切隨緣任運。如同壇經那句“萬象有而非有,一心空而非空”,這便是禪的境界。

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戲贈張五弟諲三首(節選)


我家南山下,動息自遺身。

入鳥不相亂,見獸皆相親。

雲霞成伴侶,虛白侍衣巾。

青苔石上淨,細草松下軟。

窗外鳥聲閒,階前虎心善。

繞籬生野蕨,空館發山櫻。

香飯青菰米,佳蔬綠芋羹。

誓陪清梵末,端坐學無生。

軟草承趺坐,長松響梵聲。

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長年的禪修和素食,使詩人身心欣悅潤澤。用一顆空明清靜的禪心觀照大幹世界,大自然是如此清淨、美妙、和諧,天地萬物任運自然的顯現,無不演說著緣起生滅,本自空寂的清淨妙法。


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吟詩的禪者

王維最美禪詩,人生必讀


盛唐著名詩人王維,字摩詰,生於公元701年。其父官終汾州司馬,其母崔氏,均為博陵以禮法相尚的大家。王維全家崇信佛教,素食戒殺。他的母親崔氏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王維很小時就開始學佛修行,並依止一代高僧大照普寂禪師三十餘年,一生“

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


王維事母至孝,據《舊唐書 · 王維傳》載:“事母崔氏以孝聞,……居母喪,柴毀骨立,殆不勝喪。”多次出現在王維詩歌中的幽靜美麗的藍田輞川別業【註解】,就是他為方便母親學佛修行而購置營建的。


【註解】輞川別業:王維在輞川山谷(今陝西省藍田縣西南10餘公里處)於宋之問輞川山莊的基礎上營建的園林。


他的名“維”與字“摩詰”,正是出自一部著名佛經《維摩詰所說經》。此經主人公維摩詰居士,是一位修證頗高的在家大菩薩。維摩詰智慧超群,博學多才,辯才無礙,德行高妙,出生尊貴而不染世塵,常以其智慧善巧方便遊化世間,是一位理想的大乘菩薩道行者,深得釋迦牟尼佛和智慧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讚歎。王維如此取名字的緣因,也是為了表示對這位在家大菩薩的敬慕和效學之心。


王維曾在禪宗南宗高僧道光禪師座下受學禪宗頓悟之旨十年,後來又拜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高足荷澤神會禪師為師。後來王維受神會大師之囑作《六祖能禪師碑銘》,全文充溢對六祖慧能大師的崇仰之情:“大師至性淳一,天姿貞素。百福成相,眾妙會心。經行宴息,皆在正受。談笑語言,曾無戲論。故能五天重跡,百越稽首。”“世之至人,有證於此,得無漏不盡漏,度有為非無為者,其惟我曹溪禪師乎!”


王維頗喜清淨,終生素食。如其詩所云:“吾生好清淨,蔬食去情塵。”王維大約三十歲時,妻子就過世了,無子嗣,王維也沒有再婚:“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這在當時為官皆多妻妾的封建社會是非常難得的。


詩人晚年更是潛心佛法修持。雖官至尚書右丞高位,仍然過一種半官半隱,身在家而心出家的清修生活

:“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在京師,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


他還曾上表皇帝,願把自己鍾愛的輞川山莊施作佛寺,供一些高僧“精勤禪誦,齋戒住持”。同時也為亡母廣積福德,以表孝道。他喜行慈善之道,有利濟蒼生之志,多次賙濟窮苦,佈施粥飯。


王維臨終之時,正念分明,從容而逝:“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幅,多敦勵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可見其平素修持功力深厚,過於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