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吉喆:發展新消費新投資新供給,促消費政策力度還將加大

4月14日,《時事報告》雜誌社主辦“形式政策網”發表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寧吉喆的署名文章《對沖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鞏固發展經濟長期向好趨勢》。

寧吉喆在近萬字的署名文章中強調,疫情對中國經濟運行有較大影響但影響總體可控,沒有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中國在較短時間內遏制了疫情蔓延擴散勢頭,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生產穩定,防疫物資保障有力,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裕,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較好保障。

“消費”一詞共在寧吉喆署名文章中出現29次,他強調疫後消費有望恢復增長,後期政策措施力度還將加大。此外,寧吉喆還在文中提出,下一步要發展新消費新投資新供給,積極擴大有效需求。

“新消費”是指:引導企業擴大智能產品、綠色食品、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消費升級需要。通過政策引導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培育拓展線上消費,鼓勵支持便民利民的新消費。

“新投資”是指:著眼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優化資金投向結構,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 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強項目用工、用地、用能、資金等要素保障。

寧吉喆在文中對疫情期間宏觀經濟做出基本判斷:工業生產下滑,基礎工業品和食品供給總體穩定;服務業生產下降,信息和金融服務業保持增長;投資活動受到抑制,衛生防疫等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成效;市場消費受到衝擊,生活必需品和網上銷售保持增長;就業壓力有所上升,消費價格基本穩定;市場預期出現波動,新動能成長增強發展信心;國際環境更趨嚴峻複雜,外貿外資結構繼續改善;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企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

據透露,前兩個月,醫療防疫相關經濟數據取得較快增長。如醫療防疫用品生產快速增長,口罩、酒精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7.5% 和15.6%;生物藥品製品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檢驗檢測服務業投資增長26.1%。;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中西藥品類增長0.2%。

就業方面,文章透露。2月份共為企業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1239億元。援企穩崗政策避免了企業大規模減員裁員,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

寧吉喆表示,雖然疫情抑制了傳統消費和產業,但數字經濟全面提速,智能化、科技型產品較快增長,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網絡問診等快速擴張,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直播零售等不斷湧現,雲旅遊、雲娛樂、網上博物館等異軍突起,點燃轉型發展希望,展示出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強大生命力。

外貿方面,寧吉喆稱,2月份以來,境外疫情呈多點加速擴散態勢,世界產業鏈、供應鏈受到衝擊,全球經濟貿易持續下行,國際金融市場和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外部輸入性風險上升。

企業復工復產的步伐正在加快。文章透露,截至3月29日,電網監測的1117萬戶企業復工率超過七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基本已全部復工,中小企業復工率為76.8%。

寧吉喆稱,中國物質發展基礎雄厚產業鏈完整,經濟調整修復能力強大。疫情防控期間,醫療防護等物資生產能力短時間內迅速擴張,滿足了快速攀升的應急需求,體現出經濟具有強大的供給能力、適應能力和修復能力。

消費方面,寧吉喆認為,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前期被抑制或延遲的消費需求將加快釋放。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擴大居民消費,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後期政策措施力度還將加大,有利於消費持續較快增長。

投資方面,寧吉喆表示,此次疫情暴露出中國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補齊短板是下一步擴大投資潛力所在,也是未來發展空間所在。還應看到,疫情防控期間,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基礎設施等在物資調配、消費品運送、滿足居民海量網絡服務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昭示著未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新支撐,進一步增加投入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