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的意大利為何和中國不一樣?不封城的韓國又做對了什麼?

撰稿|張田勘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不同國家和地區應對疫情的措施有所不同,其中備受關注和討論的一個手段是“封城”。

中國的武漢是從1月23日宣佈封城的,直到現在還沒有解除。這一舉措被視為對控制疫情蔓延和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但到目前為止,其他國家和地區明確封城並實施的是意大利,準備實施的是菲律賓馬尼拉,而且做法與中國也有不少區別。

國外的封城和中國的封城有哪些不同,不封城又是如何進行疫情防控?這些問題值得深入討論。

意大利選擇全國封城,伊朗還在歡迎遊客

截至2020年3月13日8時,除中國以外,有112個國家和地區確診新冠肺炎,累計確診52373例,死亡1781。

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中,患病上萬的國家有:意大利,累計15113例,伊朗10075例;病例上千的有:韓國7869,西班牙3094,法國2876,德國2369,美國1459。

現在,中國疫情高峰迴落,其他一些國家疫情開始上升和急劇蔓延。在這些國家中,明確封城並實施的是意大利,計劃封城的有美國和菲律賓馬尼拉,但還沒開始實施。美國是在全國還是在部分州封城,尚未知曉。

封城的意大利為何和中國不一樣?不封城的韓國又做對了什麼?

▲意大利封城後的街頭

儘管菲律賓疫情不嚴重,至3月13日只有確診病人52例,但是菲尼賓總統杜特爾特在12日宣佈,將從3月15日開始,到4月14日,對首都馬尼拉大都會區進行封城,為期30天。

反其道而行之的是伊朗,儘管病例已破萬,但在疫情嚴重的庫姆市還鼓勵國內外遊客去旅遊。其他疫情嚴重的國家則提出了不同的理由來否定和反對封城。

因此,對於是否封城,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做法,即便封城,也和中國的封城有所不同。

意大利的封城與武漢很不一樣

3月9日晚,意大利總理孔特通過電視講話宣佈,從當地時間10日起在意大利全國範圍內實施“封城”,截止日期為4月3日。

此前宣佈的學校停課截止時間,也從3月15日延長到4月3日。3月8日,意大利已開始在北部倫巴第大區及鄰近14個省採取封閉措施,到10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封城”。

封城的意大利為何和中國不一樣?不封城的韓國又做對了什麼?

▲ 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

意大利的全國封城顯然在區域上就和中國有不同,中國只是武漢和一些城市封城,但意大利是全國封城。

即便全國封城,意大利也和武漢的封城有所不同。

首先,意大利的封城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封城。封城並不封交通,但武漢是交通一起封,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居民被要求不出門,每戶只能每兩天或三天派一名家庭成員出門採購生活必需品。

而意大利在封城期間,公共交通,包括機場還在繼續運營,公眾如有需要在城市間旅行,可在警方填寫一份表格,隨身攜帶,並要解釋自己是因為工作、探親、就醫、返家等理由而出入城市。

其次,儘管意大利所有大、中、小學校停課至4月3日,博物館、體育館、游泳池、劇院、文化中心全部關閉;夜總會、舞廳、遊樂場、電影院、賭場、滑雪場等娛樂場所也全部關閉;禁止舉行婚禮、葬禮等儀式,暫停教堂內的彌撒及其他宗教活動等,但是餐館、咖啡館和商店可從早6點到晚6點營業,條件是必須確保顧客之間有3英尺(1米)的距離。大型和中型購物中心在週末必須關閉。食品店和小型雜貨店可以在正常時間營業。

同時,意大利的封城依靠嚴峻的法律來支撐,出入城和行駛的汽車要停下接受警方的檢查。撒謊者將面臨三個月監禁或大約206歐元的罰款。

封城的意大利為何和中國不一樣?不封城的韓國又做對了什麼?

▲意大利全國實行封鎖管控措施

意大利的封城與中國武漢的封城也有其他一些相似的地方,如對小區進行封鎖,不讓非本小區的人進入小區。同時,社會職能部門全部取消休假,如醫護人員和所有公共衛生工作者,全力以赴應對疫情。

為了執行封城禁令,意大利的軍警和鐵路警察以及醫療工作人員在高速路和火車站等交通通道設立了檢查站。這些做法都與武漢的封城也相似。

將要封城的菲律賓馬尼拉與中國略有不同。菲律賓是以馬尼拉市為核心,涵蓋周邊16個城市和1個自治市的大都會區。馬尼拉大都會區的人口約1300萬人,同時每天還有約300萬勞工,從鄰近省份進入該區域。

封城的馬尼拉也並非要阻止勞工進入,而是如果他們能夠提供在大都會區工作的證明,仍舊能進入該區域。

政府是否有權下令封城?

意大利的封城是否能達到控制疫情的效果,需要時間來檢驗,但是,這一做法已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爭論。

意大利總理孔特希望公民理解政府的封城做法,提出“我們的習慣必須改變,必須現在改變。我們必須為了意大利的福祉放棄一些東西。只有我們一起合作,馬上適應這樣的嚴格措施,我們才會成功。”

但是,在民主國家,即便遭遇戰爭和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時,政府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限制公民的自由,以及公民在多大程度上服從,是存在差異的。

封城的意大利為何和中國不一樣?不封城的韓國又做對了什麼?

▲意大利米蘭一名藥劑師在藥房外戴著口罩與一個男子說話

如果這兩個“程度”如果比較吻合,則封城可能會較好執行,疫情也有可能得到有效控制,反之則結果相反。

意大利的情況在美、英、德、法等所有民主國家都可能遇到。

在德國也存在這樣的爭論,即不只是中國政府才可以下令封城,德國也可以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封城,因為該法對疑似感染者必須配合檢查,以及衛生局有權限制公共生活等方面做出了明文規定,政府在必要時也可以採取強制措施。

也有研究人員從有效控制疫情的角度支持封城。一個新的假說是,打造“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

為了阻止疫情的傳播,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類似封鎖邊境、隔離民眾的措施。打造“社交距離”包括,提倡遠程工作、限制大型聚會、減少旅行、減少人與人的直接見面和接觸等,從而阻斷病原體,如病毒的傳播,減少公共衛生系統的壓力。

從流行病學的理論看,如果沒有阻斷人們的直接接觸,病毒會迅速傳播,感染者會急增。這時,醫院、急診室、ICU和其他衛生系統將超負荷運轉。超負荷運轉的衛生系統當然難以滿足和解決人們的診治和醫療需求,因此死亡率會很高。

反之,如果阻止人們直接接觸,可以減少病毒傳播和人群的感染,發病者會較少,醫療和衛生系統及設施不會超負荷運轉,這樣較少的感染者會得到更好的救治,死亡率也會減少。

不封城的韓國,提供了另一種經驗借鑑

對於意大利的封城,世界衛生組織(WHO)自然是贊同的。正如WHO此前一直贊同中國的封城控制疫情,為世界贏得了時間一樣,WHO總幹事譚德賽也讚揚意大利實施防疫限制措施是做出了真正的犧牲。

不過,封城和限制公眾的自由,最需要的是贏得被限制者的認同。要做到這一點可能比較難。

無論是意大利還是中國,首先是科學傳播和理解的問題,即需要把上述“社交距離”以及流行病學的理論和假說廣泛傳播給公眾,並讓公眾充分理解,才能贏得公眾的支持。

封城的意大利為何和中國不一樣?不封城的韓國又做對了什麼?

▲韓國首爾民眾在藥店門外排隊購買口罩

其次,對於不同國家的公眾,封城和限制自由行動是否奏效,除了法律和執法的嚴厲外,還需要從文化和風俗習慣上獲得支持。

法律執行嚴格當然會奏效,如新加坡就是因為有人違反隔離規定而被撤銷永久居民資格,才使得人們能遵守法令。

但是,人們擔心的是,意大利人不守規矩,遇到限制,意大利人會逃跑,會找辦法繞過去。所以,意大利的封城能否起作用,還要對未來一週或數週的觀察才會知道結果。

面對疫情,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沒有頒佈封城令,就連現在疫情極為嚴重的韓國也認定,諸如封鎖災區之類的強制性措施,在韓國行不通,反而會使得本該積極參與防疫工作的公眾覺得疏遠。

韓國採取的是,在不損害公開透明的社會原則的情況下,把公眾自願參與(檢測)與創造性的先進技術應用結合起來。也就是利用IT技術和無處不在的監控攝像頭來跟蹤感染源,根據其信用卡交易和手機定位來確定確診病例的動向,並公開這些信息,以幫助人們隔離和減少密切接觸。

封城的意大利為何和中國不一樣?不封城的韓國又做對了什麼?

▲汽車在韓國大邱大學醫學中心的新冠病毒直通測試中心排隊等候檢測

此外,韓國也對國民的行為方式做了某些限制,如公共場所“不戴口罩,禁止進入”,餐飲服務業人員和零售人員也必需戴上口罩。所有入境人員要嚴格監控(包括隔離)14天。在這些措施之下,韓國的疫情也在緩和,新增病例逐日減少。

封城與不封城的效果當然要留待未來總結,關鍵是,這種做法需要獲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