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賣、公司上市、賣畫救市、23 億救火:王中軍經歷了什麼?

王中軍面對鏡頭說,現在華誼 25 年,再過 25 年看,即便遇到 2018、19 年這麼大的困難,像生生死死一樣,可能你已經忘掉了。人還是一點點的往下過難關吧。

華誼兄弟,這個曾經的明星影視公司,這兩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 " 至暗時刻 ",作為創始人的王中軍,也不得不重新披掛上陣高調回歸一線。

王中軍身上有屬於藝術家的溫情與細膩,也有在壓力之下的堅硬和觸底反彈。他說我很愛這個行業,電影總得拍下去。

而他的人生經歷,似乎也像他打造的電影情節一樣跌宕起伏。

北京建國門外大街的一棟寫字樓上,王中軍在這裡擁有一間畫室。

他愛畫畫,這是創業多年來,一直沒有丟棄的愛好。繁忙的工作,複雜的商業環境,畫室是他的桃花源。一坐就是一整天,他很享受這份難得的安靜。

不僅自己畫,他也熱愛收藏。

2014 年,他拍下梵高的作品《雛菊與罌粟花》;2015 年,又拍下畢加索名作《盤髮髻女子坐像》;甚至還買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手跡。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雛菊與罌粟花》左 《盤髮髻女子坐像》右

他毫不隱諱地將它們大大方方擺放在家裡,時常抬頭就能看到。

高曉松曾經到訪過他的住處,一檔訪談節目中他說道:" 琴棋書畫的畫,在這裡找到了。文藝青年當到這個份上也是沒誰了。"

對藝術的執著熱愛和追求,沒有讓他成為聲名顯赫的畫家,但卻在另一方面,促成了他今天的成就。

翻看他的故事,你能體會到那些看似 " 無用 " 的東西,其實塑造了一個人的格局、視野和人生高度。

2020 年 4 月 29 日凌晨 4 點左右,華誼兄弟一口氣發佈了 70 多份公告,其中一份規模近 23 億的定增方案引來市場高度關注。

這份方案中,王中軍拉來了 9 家公司組成豪華戰投陣容,其中包括阿里、騰訊、復星等知名大佬。一位電影從業者說華誼挺過來了,真好,這個行業終於有了點好消息。

王中軍在處理危機時孤注一擲的勇氣跟他的個人成長經歷密不可分。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1960 年,王中軍出生在北京一個軍人家庭。

從小愛畫畫,他經常跑到北京各地寫生。藝術的薰陶之外,北京的 " 老炮兒精神 ",對他影響頗大。

逐漸長大,他承襲了這種 " 老炮兒精神 ":凡事講規矩、愛交朋友、講義氣,一身江湖氣。

1976 年,王中軍 16 歲,少年一顆渴望建功立業的心和滿膀子力氣,不能只揮灑在江湖上。他選擇參軍。

6 年,極其嚴苛的軍隊訓練,王中軍被徹底改變。軍隊經歷和軍人情節,也在多年後催生出成果——

他作為電影公司創始人出品的多部軍旅片獲得良好的口碑和市場反饋。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華誼兄弟出品電影《集結號》片段

從部隊轉業之後,王中軍被分配到出版社擔任美術編輯,他又考了夜校,繼續學美術。

從戰場上的廝殺到生活上的安逸轉變,王中軍極為不適應。

像當年渴望建功立業參軍一樣,他希望在更加真實和殘酷的社會上,闖蕩一番天地。正值下海經商浪潮來臨,他原本躁動的心更加不安,索性辭職創業。

29 歲,出發美國前,他為自己定下兩個目標:拿到碩士學位、4 年內攢夠 10 萬美金。

本以為資本主義的世界繁華多彩,但他卻沒想到,人生真正殘酷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在國內,他是非常好的攝影師,能拍會畫。但來到異國他鄉,他只能一邊讀書,一邊在餐館送外賣。

" 我平均一天要打工十五六個小時,而且做的都是藍領工作,累得回到家,連洗澡的力氣都沒有。"

寄人籬下,抬不起頭來,這段經歷深深刻在他骨子裡。他告訴自己:無論什麼時候,人都要自強!

1994 年,結束美國打工生涯之後,他揣著辛苦換來的 10 萬美元現金,投入到回國創業的大軍中。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創業,是一條兇險的路。

回過頭來看,路上有鮮花和掌聲,有紅毯和巨星。華誼兄弟二十週年時群星璀璨。劉德華、馮小剛、張國立、成龍 …… 諸多影視大咖到場祝賀。

但這些並不是故事的全貌。這條路上最多的,是那些 " 生生死死的困難 "。

他將創業成功的原因總結為一句話:交朋友是第一生產力。" 兄弟文化 " 也一直融於華誼兄弟的企業血脈之中。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1994 年,王中軍和弟弟王中磊成立華誼兄弟公司,開始了創業之路。

第一個項目《購物指南》雜誌,讓他賺到了第一桶金。隨後他根據自己的特長,開始為諸多企業做宣傳工作。

僅僅 4 年,他就成為行業內頗有名氣的創業者。

1998 年的一天,王中軍遇到一位出國前的同事,對方一直在影視圈工作。一番攀談,從小對電影極為感興趣的王中軍,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 那是一個只談藝術不談商業的年代和行業。" 王中軍這樣回憶自己決定進軍影視行業時的初心。

第一部電影,王中軍投資了憑藉《陽光燦爛的日子》拿下諸多大獎的姜文。

二人身上的 " 江湖氣 " 彼此吸引,這次合作也催生出姜文最被低估的一部電影——《鬼子來了》。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鬼子來了》劇照

這部電影將人的愚昧和戰爭的荒誕,濃縮到了一個小村鎮上,獲得極高的評價。時至今日,豆瓣評分 9.2 分。

藝術上的成功並未在當時獲得市場的認可。但王中軍隨後認識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馮小剛。

在彼此合作的二十多年裡,二人互相成就,才有了今天的華誼。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王中磊、馮小剛、王中軍

遇見王中軍時,馮小剛已經在電影行業嶄露頭角,有了幾部評價頗高的作品。他想往更廣闊的電影世界進擊,卻又苦於沒有機會。

此時王中軍希望獲得市場更大的認可,二人互補,就有了電影《沒完沒了》。

這部電影不僅收穫了諸多影評人的好評,也獲得了不錯的大眾傳播。馮氏喜劇,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

從 1998 年開始,馮小剛執導的所有影片都出自華誼兄弟,包括《天下無賊》《集結號》《非誠勿擾》…… 以及他主演的《老炮兒》,也讓二人擁有無法撼動的友誼。

同時,憑藉重情義、尊重導演等品質,王中軍也收穫包括陳國富、成龍、徐克等導演的認可。

《荊軻刺秦王》《功夫》《寶貝計劃》《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前任攻略》…… 諸多電影鋪成華誼兄弟走到今天的紅毯。

沒有人能質疑華誼對中國電影的貢獻——最早建立電影導演工作室、最早做經紀業務、最早簽約藝人,完善資本結構 ……

王中軍用二十多年的打拼,為中國民營電影公司趟出一條路。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2007 年,華誼兄弟開始在市場上佔有話語權,愛交朋友的他結識了當時還未成為亞洲首富的馬雲。

同樣熱愛武俠的人相遇,彼此氣質互相吸引,二人成為莫逆之交。

直到今天,王中軍到杭州出差,馬雲仍會熱情邀請他前往家中居住。而馬雲每次到北京,他們都會 " 密會 " 一下。

馬雲開啟了王中軍對未來的想象。在和馬雲的一次密談中,馬雲問:" 你們現在這麼有名,但你們的行業這麼薄弱,為什麼不利用資本的優勢?"

一個醍醐灌頂的發問,點醒王中軍。2009 年,華誼兄弟成為第一家上市娛樂公司,當天股價暴漲 147.76%。也為馬雲帶來超過百倍的投資回報。

自此,王中軍開啟了一個屬於他的時代。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馬雲、王中軍

在外人看來,王中軍一路創業經歷,似乎顯得頗為順利。但鮮為人知的是,這背後擁有著異常痛苦的掙扎和糾結。

一直到今天,王中軍最喜歡的電影,仍是自己公司出品的《集結號》。

" 我是部隊大院的小孩,對戰爭跟軍人題材情有獨鍾,小時候看的戰爭電影都是國外的,《集結號》是一個屬於中國的,非常獨特的一種電影類型代表。"

這份情有獨鍾之外,是他幾乎傾家蕩產的一次豪賭。

電影立項之初,王中軍和馮小剛坐在一起聊劇本,從人物到故事,二人被深深打動。但考慮市場時,二人同時產生疑問。

《集結號》這部電影,需要諸多戰爭場面的調度,畫面的宏大意味著資本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集結號》片段

另外,當時主流的大片題材皆為歷史劇,戰爭片能否擁有市場號召力,公司所有人內心都打了一個問號。

最終下決定的,還是王中軍。他鼓勵馮小剛說:" 這部戲,我認賠 20%。"

其實馮小剛不知道,彼時王中軍抵押了自己所有資產。有朋友提醒他說:" 這部戲要是沒成,你就會傾家蕩產,成窮光蛋。"

近一年的拍攝,反覆和馮小剛討論劇本、拍攝,王中軍幾乎一刻也沒休息。甚至為了更好的效果,整部戲沒用一個大明星," 明星演不出來那種苦勁兒 "。

是幸運也是必然,這部成本高達一個億的電影,最終票房突破 2 億,斬獲當年國產票房冠軍,橫掃當時國內各大重量級獎項,給了市場信心。

在此基礎上,華誼兄弟出品、馮小剛導演的作品《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皆成為中國影史璀璨的明珠。

從宏大的事件中,準確找到那些直擊心靈的細節,挖掘那些扣人心絃的故事,是王中軍的強項。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一九四二》劇照

不僅投資電影,王中軍也將目光投放到電視劇上。

2005 年,導演康洪雷拿著《士兵突擊》的劇本等了近 2 年,被無數投資人拒絕。找到王中軍時,不到半個小時,王中軍拍了板,拍!

2006 年 12 月 24 日,電視劇《士兵突擊》開播,整部戲幾乎沒有一個女性角色,沒有一個明星,卻出乎意料地取得轟動效果。

這部在歷史風塵中,被認為是最佳軍旅題材作品之一的電視劇,也將華誼兄弟推上高位。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士兵突擊》劇照

一系列影視作品背後,王中軍有自己的思考。回過頭來看,他並不是單純陶醉於一個商人角色。

對藝術擁有的追求,這是他從事電影行業的初心,也是走到今天的關鍵。

他說:" 拍電影賺不賺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種藝術的張力,催促著你想要去拍,想要去表達,這種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2015 年,華誼兄弟推出新作《老炮兒》,引發廣泛討論。

很多人欣賞劇中六爺的性格,凡事講規矩,有理有面。王中軍也頗為喜歡,年輕時跟隨 " 老炮兒 " 茬架的經歷,也是這部電影最終出品的助推劑。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老炮兒》劇照

那一年,王中軍 55 歲,在電影圈,很多人也喜歡叫他老炮兒。

身為華誼兄弟創始人,在公司逐漸發展的路上,他分錢從不拖泥帶水,甚至開創國內藝人持有公司股份的商業模式。

而二十年的發展,很多他曾經帶出的演員、導演,如今也都成了 " 腕兒 ",擁有了自己的公司。

這一點王中軍頗為欣喜。沒有小肚雞腸,甚至反過來投資公司藝人創辦的公司,助推他們的發展。

作為影視老炮兒,他也願意揹負身上的責任感。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 你拍一個大導演的戲,成功了,那是人家是給你面子。但我們的美好,就是在他們還沒有成名的時候,發掘他們。"2017 年,站在央視《開講啦》的舞臺上,王中軍坦誠地說。

如今人到 60 歲,他變得越來越喜歡年輕人。也想要培養更多新導演、好導演,給中國電影行業注入新鮮血液。

導演陸川的發掘就是這樣。

2001 年,陸川敲開了王中軍辦公室的門。他要拍攝一部叫做《尋槍》的電影,希望能夠拿到王中軍的投資。

最終,在王中軍的幫助下,他完成了《尋槍》,也拍攝了另外一部載入影史的電影《可可西里》。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可可西里》劇照

這部電影的想法,來自王中軍的一次公益之行。他去青藏高原看望動物保護志願者。

荒無人煙的草原上,志願者整年待在這裡,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包括藏羚羊等珍稀動物。

這種精神打動了王中軍,最終促成了電影《可可西里》。" 根本不考慮市場,就是被這種精神打動,想拍一個具有社會話題的作品。"

毫無疑問的是,如果不是這部電影,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幾乎不會有今天這麼高的知名度,也不會有越來越多人去關注動物保護志願者。

而今天,陸川已經成長為頗為知名度的導演,作品《南京!南京!》等都獲得不錯的市場反饋。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王中軍 陸川

從 1998 年進入電影行業,王中軍走過了順風順水的黃金二十年。

但在 2018 年華誼逐漸遇到了困境和危機。當年財報顯示,華誼虧損超過 10 億元,直至 2019 年仍未緩解。

2019 年 8 月,在亞布力論壇峰會上,王中軍意外地說:" 其實我一直在賣我的畫,我最近賣掉了一批藝術品,拿回來一些現金來解決自己的流動性問題。"

此舉一直被人詬病,但王中軍卻不以為意," 我不覺得我賣畫丟人 …… 為了生活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麼都可以賣掉。"

在今年,受疫情影響,整個電影行業近乎癱瘓。電影撤檔、電影院關門 …… 很多人擔心電影行業會就此一蹶不振。

但王中軍還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阿里、騰訊等多家公司投資華誼兄弟。此舉重振了電影行業的士氣。

接受媒體採訪時,王中軍表示:2020 年,華誼不會再虧了,這是對整個團隊最核心的一個指標,一定要扭虧為盈,這是必打的一場硬仗。

送外卖、公司上市、卖画救市、23 亿救火:王中军经历了什么?

王中軍 王中磊

馬雲曾評價王中軍是 " 最懶的 CEO",王中軍也坦誠自己的缺點:

" 大大咧咧,辦事不細緻,感情用事,對公司的管理沒有那麼精細化。我覺得我應該算是個藝術家,我是學美術出身的,我原來的志向是最後當個畫家的人,最後拍電影了。"

他有自己情有獨鍾的地方,每部電影的劇本、演員的挑選、最終成片的建議,這個他不會錯過。

對於劇本敏銳的嗅覺和商業市場開闊的眼界,讓他走到了今天,馮小剛曾評價他說:" 中軍對電影的把控無人能及。"

近 30 多年風風雨雨,回頭望,王中軍的故事,似乎是中國最為典型的創業故事之一。

像無數電影主人公展現的那樣,一個懷揣著夢想的男人,在歷經風吹雨打的坎坷之後,在風浪中勇敢逆行,並最終憑藉智慧和勇氣,趟出一條誰都沒有走過的路。

頗為幸運的是,時間也給足了他回報。他的主營業務是電影,與那些叱吒風雲的弄潮兒不同的是,他的內心始終保留著對藝術的天然追求。以此為底,大廈之上還有兄弟、佈局、眼光、責任 ……

同時,公益也是他一路走到今天,始終堅持的事。運用公司資源拍攝公益電影;將自己的繪畫公開拍賣用於公益事業。

這是中國娛樂行業第一代企業家的責任感,也是個人願景。

成長到今天,他想要做的遠遠不侷限於中國一流的娛樂公司。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逐漸強盛,他的夢想也變成了 " 世界一流的娛樂公司 "。

這並不是痴人說夢的一種大話,而是在一部又一部電影、一部又一部的劇本、一場又一場的拍戲中,去踐行和努力。

頗為幸運的是,多年積攢,他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身邊好友諸多,志同道合,互相成就,他覺得這是最幸運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