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進行時 共謀共建共享

“2018 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智慧城市分論壇在重慶召開,圍繞“科技創新 聯動共贏”的主題,來自全國各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在“互聯網+”的助力下,推動新型智慧城市的落地與發展。同時,騰訊研究院與工信部電子工業出版社聯合發佈了 《智慧城市 2.0》 一書。


智慧城市進行時 共謀共建共享

論壇嘉賓從政策戰略的設計、發展環境的變化、具體案例的推進等方面對智慧城市進行深度剖析。一方面見證了歷經多年政策設計、試點建設、行業聚力和社會關注,我國的智慧城市已經從理念探討、初期嘗試、跨界融合、模式完善到新的思維創新並落地。另一方面也看到,智慧城市建設沒有唯一的方案與定義,根據不同城市發展的問題及訴求,“科技+智慧城市”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共謀共建共享也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發展的共同課題。


反思你的智慧城市在哪裡?


在 《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 一書中,作者羅伯特·斯考伯和謝爾·伊斯雷爾假想了一次旅遊場景:當你乘坐飛機前往異地出席某個會議,並在社交平臺上發佈:“真希望馬上就抵達目的地,入住某某酒店,希望在哪個餐廳用晚餐,在第二天觀看某某比賽……”幾個小時後,當你走進那家酒店時,這些內容就已經成為酒店為你提供的增值服務。作者認為,“物聯網”的時代,世界萬物通過網絡相連,大眾進入了一個充滿任何可能的世界。


智慧城市進行時 共謀共建共享

事實上,經過幾年的發展,作者在書中描繪的種種令人神往的場景已經日漸成為現實。物聯網讓地球成為一個龐大的城市網絡和城市聯盟,通過對各種各樣信息的收集分析,幫助政府、企業、個人更好地做出決策,提供更科學和理性的服務方式和解決方案。物聯網在城市建設中已經朝著更加高級的階段演變,而這一定程度來說,就是智慧城市的表現。


所謂的智慧城市,簡單來說是指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設智慧城市,是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的客觀要求。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在國內外許多地區已經展開,並取得成效。


阿姆斯特丹把物聯網視為城市基礎設施,建成了全球最早覆蓋全城的 LoRa網絡,並且創立了開放的“物聯網生活實驗室”,允許公民、企業、研究人員去接入城市物聯網、調用城市數據,開發測試各種應用。2016 年,阿姆斯特丹因為這些城市創新被選為“歐洲創新之都”。2016 年,美國白宮成立了全球城市CIO 委員會,有 20 多個美國城市在部署城市物聯網,並且把數據開放作為智慧城市長期運營的關鍵。物聯網構築的智慧城市已經在國外成為可能。


智慧城市進行時 共謀共建共享

中國提出到 2020 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幅增強,綜合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絡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目前,貴陽將大數據雲服務和智能終端等智慧產業作為城市核心戰略之一,著力打造中國“數谷”;浙江嘉興烏鎮規劃建設“互聯網智慧小鎮”。這些智慧應用和智慧戰略正快速改變市民的生活與工作,為城市巨系統的結構完善和功能升級提供基礎。


在生活中,你也能夠感受到城市生活越來越“智慧”。當你走進家門,可以通過智能終端來遙控家中的智能家居,自動打開百葉窗窗簾、自動調整燈光亮度、空調溫度,在智能終端的指導下快速找到車位等。這一切都是智慧城市給生活帶來的便捷與時尚。但這只是物聯網 助力智慧城市發展的簡單縮影 ,“ 互聯網+”技術賦予城市服務新動能,加速了智慧城市的進化歷程。

共建:以“人”為本連接未來


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很多行業人士仍在思考與探索:智慧城市的發展路在何方?智慧城市的推進還存在什麼問題?共謀共建共享的切入點又在哪裡?事實上,目前行業所聚焦的“技術”、“人”等關鍵詞從某種意義上回答了這些問題。


技術是推進智慧城市發展的強勁動力。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智慧城市與電子治理研究所所長周向紅表示,ICT (信息、通信和技術) 全面融入城市基礎建設,讓很多市民享受到技術的紅利,未來技術迭代還會加快,5G、區塊鏈等新技術會在“以快制勝”的世界呈現更大的影響力。目前,以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公司協助政府建設智慧城市,在對智慧城市的科學化或者中國化的過程當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實踐。

智慧城市進行時 共謀共建共享

但智慧城市應當是一個由城市規劃、管理、建設、運營維護等一整套的體系構成的自我感知、自我糾錯以至自我調節的良好的人居環境。周向紅指出,“互聯網+”改變了傳統公共管理供需不匹配的缺陷,實現了以公眾需求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以人為核心,因為“技術總有一天老去,唯有客戶會存在”。


智慧城市建設必須以“人”為核心,為社會各方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可能性。2014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住房城鄉建設部等8部委印發 《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落實本指導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確保智慧城市建設健康有序推進。其中,明確提出通過建設智慧城市,及時傳遞、整合、交流、使用城市經濟、文化、公共資源、管理服務、市民生活、生態環境等各類信息,提高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的互聯互通、全面感知和利用信息能力,從而能夠極大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的能力,極大提升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建設智慧城市,會讓城市發展更全面、更協調、更可持續,會讓城市生活變得更健康、更和諧、更美好。

智慧城市進行時 共謀共建共享

智慧城市的建設還需注意改變發展思維。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韓亦舜則認為,智慧城市一定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處是要引領一些思考方法,比如數據安全、數據隱私、數據匯聚、數據打通等;小處是樓宇的智慧、社區的智慧等等,讓人們生活更便捷。智慧城市本身是創新性極強的城市治理理念,不對當前態勢加快扭轉、實施立法規範、迴歸真實創新,不去講究平臺思維、進行實實在在的感知應用實踐,智慧城市就可能成為短暫時髦的詞彙、城市治理的說辭,造成公共財政在該領域投入產出效率不高,僅僅是促成了有限的產能落地,持續性難於保障,建構起智慧城市有機生長的土壤則更加困難。因此,在中國推行智慧城市建設,要堅持中國國情、中國特色和中國思維,在具體的實踐推動中釋放出更巨大的效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