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不遜,只會使情況惡化

人們常說:“言語傷人,勝於刀槍。”許多人常以“嘲弄”他人或者與他人“鬥嘴”為樂。有些雖然是屬玩笑性質,但總讓人覺得不妥,畢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語批評,會使聽者產生不悅;嚴重的,遭到殺身之禍,後悔莫及。

2006年德國世界盃快要結束時,最後一場法意冠軍爭奪戰中,齊達內用光頭撞倒馬特拉齊的那讓人目瞪口呆的一幕,留給全世界球迷一個疑問:

“怎麼了?”

從現場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馬特拉齊並沒有對齊達內動手,肯定是出口傷人的語言!究竟馬特拉齊說了些什麼話,惹得一向動作優雅的齊達內做出如此驚人的舉動?

這事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關於馬特拉齊對齊達內究竟罵了什麼流傳著兩種版本:其一是電視臺通過解讀“唇語”來破譯得出一個答案:“你姐姐是個妓女!”其二是某國電視臺解說員在賽後公佈的說法:“你是意大利養出來的一條忘恩負義的狗!”

不管答案是什麼,有一點是肯定的,馬特拉齊出口傷人了。能讓齊達內這樣被人稱為“喜怒不形於色、非常能控制自己的人”失控和爆發,可以想象語言汙辱與冒犯的程度。

有些時候,侮辱的語言比暴力還要具有更大的威脅。在情緒高漲,比如盛怒之時,為求發洩,人們通常會講一些傷害對方的話。

這種“無理之失”所構成的傷害、禍害,往往令人難以想象。大概許多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如果言語輕率不慎的話,導致誤會曲解、牽連的可能性極大。

在古代社會,因為說錯話而招致災禍的例子不勝枚舉。尤其是在古代尊卑有序的體系中,說話稍有不慎就會大禍臨頭。在現代社會,因為說錯話、說不當的話、說不負責任的話,而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和結果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不要以為僅僅是一句話而已。

一句不適當的話可能給你帶來不希望的改變或是結局。管好自己的嘴巴才能說明你是個聰明人。俗話說:“ 禍從口出。”一個不小心,就會為自己招來禍端。

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只要被些不中聽的話激怒, 都可能會因情緒狀態失控,而口出狂言,大打出手,甚至弄得鼻青臉腫。

我們時常可以聽到這種說法,“不能美言,則免開尊口。”我們不該當面指責,更不要冷嘲熱諷,而應語氣委婉,抱著“不在乎說什麼,而在乎怎樣說”的態度。

在現實生活中,因詞不達意、語言尖刻抑或“刀子嘴豆腐心”而惹人生厭的人比比皆是。激昂慷慨,言人所不敢言,對方自會發生辛辣的反應;晦澀難懂,言辭拙訥,對方自會發生苦澀的反應;一味訴苦,到處乞憐,對方自會發生寒酸的反應;好放冷箭,傷人為愉,傷人越甚,越以為快,對方自會發生創痛的反應。

英國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以大嘴無遮攔而著稱於世。他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出語傷人。

有一次,菲力普親王去英格蘭北部的索爾福德大學參觀。在那裡,菲力普親王和十幾歲的小胖子安德魯交談上了。安德魯告訴親王自己長大後想坐火箭上太空的遠大理想。安德魯和其他在場的人都原以為親王會說一些鼓勵的話,不料,親王卻給他大大地潑了一頭冷水,說他應該首先減肥。

後來,安德魯對於此事是這樣說的:“他對我說‘ 如果你想坐在那裡面上天的話,就應該首先減肥'。我對他那樣說感到很難受,但我還是笑了一下,假裝這只是一個玩笑。”

安德魯的媽媽對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欺負感到火冒三丈,對媒體說:“我真不敢相信,像他那樣一個大人物竟然會說出這樣令人噁心可想而知,菲力普親王並無惡意的出言不遜,會給自己的形象帶來何種傷害。

協為避免出口傷人, 說話宜三思而後“語”,不宜心直口快; 宜和風細雨,不宜含沙射影。說話之前,先得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他願不願意聽你說話。願意聽你就說,不願意聽還是免開尊口為妙。同時,要善於換位思考,你的“金口玉言”如果是對方說給你聽,你是愉悅還是心生不快?如此,便會漸漸改掉這種不受歡迎的毛病。

德國軍隊向來以紀律嚴明著稱。在一本德國老兵的回憶錄中,有條耐人尋味的軍規:一名士兵可以檢舉同伴的錯誤,被檢舉人也有權反駁。但如果長官發現檢舉和反駁的士兵曾在近期發生過沖突,那麼兩個人都會受罰。發生過沖突的人至少要等一週,等情緒完全冷靜下來,才可以告對方的狀。

永遠不要在盛怒之下出口傷人。人在憤怒的時候,頭腦處於極度不理智的狀態,說話也往往不假思索,不顧後果。一定要做到凡事三思而“說”,千萬不要不經過思考就下結論、亂說話,讓局面變得難以收場。


不要以為在別人冒犯你時,你可以出言不遜作出回應。這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只能會使情況越來越惡化。



出言不遜,只會使情況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