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的金嗓子


一段老上海的萬種風情

一位“天涯歌女”的悲歡離合

一張上海風韻的獨特名片

三十年代的金嗓子


  三十年代的上海,如霓虹燈一樣的色彩斑斕,又如咖啡般柔和典雅。有人讚譽“只有30年代的老上海,才能夠象徵著品味、格調、優雅、浪漫、摩登、經典”。三十年代的上海灘號稱“十里洋場”、“東方巴黎”,是威震八方的亞洲和遠東第一大都市,其城市經濟總量(GDP)、金融證券市場規模僅次於紐約、倫敦,超過法國巴黎,也超過日本東京、大阪的總和。

  

三十年代的金嗓子


  現在社會中,三十年代的老上海風情也經常被用在影視作品中。令大家深刻的便是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影片中的場景再現了三十年代上海的迷人魅力,記憶尤其深刻的便是張曼玉的23套旗袍和留聲機裡周璇委婉動聽的歌聲,無不將人帶入那個充滿風情的年代。

  

 

三十年代的金嗓子


她是影壇和歌壇上的雙料皇后。她是紅透上海灘的“金嗓子”,《何日君再來》、《天涯歌女》、《四季歌》均是她的傑作。她也是中國電影90週年慶典時,“中國電影世紀獎”的得主《馬路天使》代表了她演藝事業高峰。

  她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是一條無比光輝燦爛的“星路”,讓無數俊男美女豔羨不已。可是又有多少人會想到,在她甜美的歌聲和迷人的笑容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痛苦和憂傷。

  周璇經歷坎坷,而發生在周璇與嚴華及其兄長周履安之間的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更是耐人回味:

三十年代的金嗓子


  嚴華是把周璇領上演藝道路的人,但好的事業夥伴並不一定是好的伴侶,兩人短暫不幸的婚姻給周璇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周履安是周璇收養家庭的獨子,兄妹感情篤厚外,還夾雜著愛情。因而周履安的早亡又一次給周璇的心靈留下了難以彌合的創傷。

三十年代的金嗓子


  悽美的愛情,事業與感情的抉擇,戀人的背叛,親人的早逝----這位紅極一時的影后,在那個憂傷而明媚的年代,從她單薄的青春裡打馬而過,穿過紫堇,穿過木棉,穿過時隱時現的人生悲喜和無常。

  凡世的喧囂和明亮,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澗,在風裡,在她眼裡,汨汨而過,溫暖如同泉水一樣湧出來,她沒有奢望,她只要你快樂,不要哀傷。

  由上海保奇影視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策劃的大型音樂舞臺劇《周旋》,於2005年首輪演出;2006年首演轟動全國,各大媒體競相報道。

  

三十年代的金嗓子


  猶記得那年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夢魘,你的笑容輕晃搖曳,印成了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於是,我們看天,看雪,看四季裡那憂傷的暗影;

  也懷念曾經歌聲裡形成的斷點,任憑年華肆虐來去, 卻依然保護著的你的容顏不曾改變。於是,我們聚,我們散,我們蔓延出一場龐大而沒有落幕的愛與恨

寄三十年代的上海,寄那個最美的周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