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王馬未都,一眼就盯上店主家的筷子筒,拿到手後當晚就溜走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切都可以製成手工藝品。上至古時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的都是很喜歡收集祖先留下的古董或小物件。現如今的建寶計劃鑑寶節目更是推動了民間收藏的熱潮。不久前,一個竹雕筆筒被拍賣了數千萬的價格。


撿漏王馬未都,一眼就盯上店主家的筷子筒,拿到手後當晚就溜走了



在收藏品方面,每個人最感興趣的是如何撿漏。說到撿漏,不得不提一個收藏大家馬未都。這個人在古董收藏也很有名。今天,就說說他撿漏的一次經歷。


早年,馬未都對竹雕知之甚少。在2005年的香港拍賣會上,幾位外國人頻頻出價競標在康熙年間競標竹筆筒,交易價格達數千萬。當時在場的馬未都對這個價格感到震驚。可能也沒想到一個小竹筒的價值如此之高。


撿漏王馬未都,一眼就盯上店主家的筷子筒,拿到手後當晚就溜走了



早年,馬未都經常喜歡去黃山附近。有次閒逛經過一條買竹雕的街道,馬未都立刻被這裡的氣氛所吸引。當時,人們對竹雕價值的認識不是很高,各種竹筒隨意擺放。不經意間,馬未都來到一家店。那時,商人們都在前面開店,住在後面。


撿漏王馬未都,一眼就盯上店主家的筷子筒,拿到手後當晚就溜走了



店主和馬未都相談甚歡,因馬未都知識淵博,談話忘記了時間。到了午飯時間,店家邀請馬未都去後院吃飯。在用餐期間,馬未都注意到餐桌上的筷子筒。精美的雕刻料想也不是普通之物。起初,馬未都認為店主知道這物件非同尋常。與此同時,他心有僥倖,假裝什麼都不知道問店主,這是你自己雕刻的東西嗎?


撿漏王馬未都,一眼就盯上店主家的筷子筒,拿到手後當晚就溜走了



店主搖搖頭,哪是自己雕刻的,也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覺得可以裝筷子,它有點淺,筷子裝的比較多,不好用,總想換一個,一直也沒換。馬未都聽了他的話,笑了笑,但臉上卻沒有什麼變現。冷靜的問店主,那我給你買筷子筒,這個給我怎麼樣。店主可能喝了一大杯有點暈乎,然後把竹筒送給了馬未都。


撿漏王馬未都,一眼就盯上店主家的筷子筒,拿到手後當晚就溜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