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流中,你面对"去"与"留"为何如此纠结?

一个微信圈内聊友吐槽,她遇到了甜蜜的困惑。

在公司平淡无奇的工作了四年,一直"上不去"、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裸辞,但老板却提出要给她升职加薪。

我好奇地问:"找到新东家了吗?"

她说,早找好了,已经收到了offer就等入职。新东家给的薪资比现东家涨薪后还高一些,而且公司是多元产业的综合集团,平台更大些。

我疑惑不解,都找好下家了,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她纠结,我以前觉得自己在公司没什么存在感,这次老板找我谈了很多,感觉自己是被老板认可了,但我又觉得老板提的机会落实难,承诺了不兑现,以后我又不好意思再主动辞职。

我们聊了很多,概括起来她的犹豫不决有4点:

1.看不到升职加薪希望。看不到升职和加薪的希望所以想走,认为老板许诺是个给机会所以想留下,但又怕这是老板的挽留是权宜之计,机会泡沫;老板一般不会再信任和重用一个主动辞职的员工,而是为暗地里内寻外招替换自己岗位的人争取时间而已。

2.跳槽风险大。新东家的新岗位和薪酬待遇诱惑确实太大,但又担心自己不能适应新东家的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颠沛流离折腾一场还大不如从前;况且,在新东家还有不低于6个月的试用期,途中风雨不好把握,风险很大。

3.留下再走更难。即便现东家给机会升职加薪是真,又担心被误解为拿辞职作筹码,要挟公司和老板,日后被领导穿各种小鞋,自己再主动辞职也下不了台阶,更是没得了面子。

4.失信于新东家:收到新东家的offer,证明自己已经认可了新东家的邀约,同意了入职岗位和薪酬条件等。如果不能按时到岗,势必给新东家留下不守信印象,影响新东家的招聘工作和其他工作安排。自己也从此失去了这个机会,再想进入这个东家是不可能的。

环环紧扣分析,这些担忧并不无道理,但细致剖析你会发现她根本就是职场拎不清,抓不住重点,纠结表象。

跳槽的背后逃离的到底是什么?一个岗位哪些理由值得让你坚守?老板承诺的潜台词说的是什么?取舍岗位时正确的流程又该是什么?

职流中,你面对

“走”与“留”?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一、跳槽的背后,你在乎的到底是什么?

大数据显示90后平均工作7个月就会离职,薪资福利低城心理期望是主因。

什么意思?很多人在提离职的时候,基本都是以离职作为筹码渴望涨薪或升职的 。

就像之前看到的一个段子:"老板问我为什么离职?我上班就是为了钱,她非得和我谈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薪资福利是员工岗位选择里最重要的依据,又想要钱,又想要闲,但一个内部调薪机制不完善,调薪慢甚至不愿意调的公司,期望在哪里?

一个有趣的职场故事简单而粗暴:

女孩向领导提离职,领导不解问为什么。

小姑娘很直接,她说有个公司出了比现在高一倍的薪水。

领导脱口而出就是一句:"你丫值这个钱?"

值不值先不讨论,领导的惊讶足可见现公司的工资预算里她不可能拿到跳槽后的待遇。

觉得不值、或者说公司从来没考虑过给老员工这样幅度的涨薪可能。

行为经济学懊悔理论里讲述:"行动的懊悔,会大于忽视的懊悔。宁可将错就错,也不愿意打破现状,对其她选择故意忽视。"

这恰恰是大部分公司的现状,老板宁愿给新员工高薪,也很难给老员工涨薪,即便两个人可能负责的内容一样,能力水平也一样。所以"人挪活",大部分老员工只有通过"跳槽"来实现涨薪和职位上升的飞跃。

本土的一个地产公司,基本上半年更换一批职业经理人,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在试用期或一年内被更换。老板是典型地喜新厌旧型,试用期就是蜜月期。试用期内,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相处融洽,工作也愉悦。试用期满,老板对职业经理人的态度180度转弯,对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效率、工作业绩等表现出不满。并以各种理由解除劳动关系,最终以劳动争议仲裁等方式闹得不欢而散。圈内人士说该公司是职业是经理人的"坟场"。这样口口相传,公司的行业美誉度也一落千丈。甚至,人力资源的圈子将企业纳入"黑名单"。

公司懒得花小成本解决问题,却愿意用大成本试错的背后,注定会有无数员工跳脱寻找可能。

职流中,你面对

选择职业发展阶梯

二、离开要趁早,但别只为了钱跳

钱是工作选择里重要的依据,那除了钱呢?

换句话说:当站在职场的十字路口,继续留任还是离开重新开始,我们该看中什么?

有网友从四个维度衡量总结"好工作"的范畴:钱、闲、稳定性、成长性

1.钱:薪资福利好;

2.闲:自由度高,除了工作之外,有自己分配的学习和生活休闲时间;

3.稳定性:单位行业处在上升期,难辞退人的同时,自己也很难倒闭;

4.成长性:所从事的内容胜任外,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细斟慢酌,面对职场选择时,我们完全可以轻松获得决断。

老公司还是新公司,我们都是去做事的,排除和人员相处、岗位适应的成本之外,完全可以把老公司的工作当做全新的机会,和新岗位放在一起思考。

两个岗位,哪个待遇好,哪个大环境好,发展空间更大,哪个工作内容对自己的成长性更高。

取舍比较,优劣立断

马云曾在阿里内部会议上说月薪三四万最幸福,《中国幸福报告》显示,随着个人月收入的增高,居民幸福感先升高后降低,纯在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消费或想用同样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和效用,随着边界的变化不断变化,越到最后,效用就越小。)

所以不是钱越多就越幸福,也千万不要把更高的待遇作为跳槽的唯一标准,综合比较拿准选择后趁早决断。

职流中,你面对

怎么出彩?

三、选择困扰的根本,是对流程不了解

关于提出离职却被挽留、如何选择的困扰由来已久。知乎的资深猎头的回答严谨客观:

"搞不清楚辞职流程,才会遇到这种尴尬的局面。你是拿离职作噱头想涨薪,还是真想离职老板不会知道。而你如果是前者,这种方式相当不明智。"

首先你得明白企业实际的用人成本。企业除了给你薪水和五险一金、交通、通讯、餐补、节假补贴外还要考虑:

1.招聘成本:很多公司会在各招聘平台投入资金很长时间可能都招不到合适的人;

2.培训成本:员工适应需要时间段,很多领导最无奈的就是新人刚被教会却离开;

3.适应成本:公司也会面对如何培训,新人也无法适应的可能;

4.情感成本:待遇留人外,老板以其自身资源给员工生活上的资助。

综上,公司是宁愿留老员工,也不愿招新人的,当然这点和之前说的公司不想给老员工涨薪并不矛盾。简言之,公司希望用最少的钱留下肯干忠诚的员工。

但这不代表你不能主动提出涨薪,企业有它付薪的原则:在符合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的前提下,公司是愿意给有能力、忠诚度高的员工涨薪的。但这需要经营业绩、公司制度的支撑。

敲黑板:最大的前提是有能力、忠诚度高

当你具备这两个大前提时,再来好好梳理流程,减少尴尬和不必要的纠结和烦恼。

一个标准的辞职流程是这样的:

1、焦虑:停滞、还是安逸各种原因导致的思考。留下和辞职各种利弊得失对比,焦虑纠结的夜不能寐。

2、关注机会:留意行业人才流动情况,如在沉淀期会好奇同行业的人都去做什么了,想出路。

3、自我评估:各种平台估算出自己能拥有的机会,以及自己的实际价值,对自己的学历、工作经历、职业资格职称证书、年龄、家庭以及人脉资源等进行评估。

4、意向面试:权衡比较,参加面试,获取感兴趣的offer。

5、选择机会:做出选择前,和直接领导沟通,提出需求,询问现公司的机会。给领导暗示自己的想法:要求加薪升职不成,可能会辞职走人。

6、平衡机会:公司看重自己,加薪、升职申请被爽快的接受,留下来;加薪、升职申请不被通过或者公司挽留意向不明或不强,果断辞职。

在职流大潮里,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条理清楚、思维清晰、有自我决断的人。明白自己内在的焦虑纠结点,懂得思考权衡利弊得失,那时候你就不会纠结"去"与"留",想涨薪升职就大胆地向老板提,觉得公司(老板)不满足自己最起码要求的就走。

机会泡沫,还是职场宫斗完全不用担心,每件事自己设立兑现的期限,早早做好Plan B ,做那个深谙职场规则的人,走好流程,一切就好。

在职流中奋斗的你,还在为"去"与"留"纠结吗?

敬请关注 ,点赞、评论。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拥有国内多元标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丰富案例,带您驰骋职场,一路向上。

#我要上头条# #人力资源洞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