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的了我的祖先:原來中國古代防火技術這麼“黑科技”

昨天一座距今850年的建築物被一把火燒燬了,是的,我說的就是巴黎聖母院!

厲害的了我的祖先:原來中國古代防火技術這麼“黑科技”

作為一座全木磚結構的建築,火可以說是它的致命軟肋,一旦起火幾乎是旦夕間就能摧毀整棟建築物。從這次的事件就能看出木質的巴黎聖母院頂部的大火蔓延速度及其驚人,1小時左右,塔尖就在眾目睽睽之下倒塌,2/3屋頂被燒燬。

厲害的了我的祖先:原來中國古代防火技術這麼“黑科技”

我國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同樣,我們的古代建築也是多以木結構為主。那麼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在沒有高壓水龍和滅火器的古代,中國古人是如何防火的呢?

厲害的了我的祖先:原來中國古代防火技術這麼“黑科技”

純木結構支撐

求神仙保佑

厲害的了我的祖先:原來中國古代防火技術這麼“黑科技”

古代的中國人信奉神明,因此會在建築物上放置厭勝之物,祈求神明保佑人們不受火災的侵害。。在紫禁城的每座大殿的屋脊兩端都有一組對稱的龍形裝飾,在建築學上稱為“正吻”或“大吻”。這實際上是一種叫“蚩尾”的神獸,“水之精,能闢火災”。

不過我們都知道,這不過是心裡安慰罷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卵用,正經防火還得靠科學的辦法。

塗層防火術

厲害的了我的祖先:原來中國古代防火技術這麼“黑科技”

現在很多建築中都包含阻燃材料,然而實際上並不是什麼現代發明。實際上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發明了利用不可燃物質做防火塗層來減少火災傷害得的。早在春秋時期,為了應對軍事進攻和火的侵襲,古人就總結出了古代版“防火塗層”-就是在可燃物之間做技術處理,塗上溼潤的泥土,形成一個不可燃的保護層。

隔火設計

厲害的了我的祖先:原來中國古代防火技術這麼“黑科技”

另外對於已經燃燒的大火,我們的祖先也十分聰明的發明了用於隔絕大火蔓延的“山牆”,這種“山牆”也叫馬頭牆。這種牆是一種在建築與建築之間以磚石結構砌起的一面階梯狀高牆,它的高度有的超過建築的側面,能夠完整的把整個建築護住防止火勢蔓延。北宗的《營造法式》被稱為古代消防標準的專著,其中對建築的防火牆有專門的尺寸標準。

水缸滅火

厲害的了我的祖先:原來中國古代防火技術這麼“黑科技”

古代滅火基本以水為滅火劑,因此常備儲水式很多大型建築的標準設備。從商代起宮廷裡就開始設置水缸。明朝時,在宮廷裡鑄造金屬大水缸,每口水缸高1米,重1500多千克,缸內可存水1000多升。另外普通人家的庭院中都會也會放置一些裝滿水的大缸,這些大缸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吉祥缸”,這些大缸起到蓄水的作用。

防患於未然

當然對於大火,防患於未然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上,中國古人確實也做到了領先世界:據《周禮》記載,在周朝的時候官方就設立了管理火政的官員:司烜、司爟、宮正。司烜的職責就是在城中用木槌敲大鈴,以提醒人們注意防火,這便也是更夫喊火燭的由來。

厲害的了我的祖先:原來中國古代防火技術這麼“黑科技”

到了宋代,很多城市都設置瞭望火樓,樓頂有兩人值班,發現城中有火情就及時報告,以便官府組織救火。望火樓,就是中國最早的消防站。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開封“每坊三百步有軍巡鋪一所,鋪兵五人”。宋代的鋪兵也叫防隅軍、潛火軍,他們都經過嚴格訓練,責任心強,其主要任務是夜間巡邏,敦促居民按時熄滅油燈蠟燭等,消除火災隱患。

其實作為一個有著5000年的歷史的國家,至今很多古建築當中依然能看到先人給我們留下的智慧。而這次巴黎聖母院的大火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大火兇猛,防火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