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原因分析—宦官亂政

宦官,一直被看成皇帝的鷹犬,在內照顧皇帝生活起居,在外則是皇帝意志的代表,甚至為維護皇權與其他勢力鬥爭。宦官也是可憐人,畢竟連做“男人”的權力都沒有,可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卻屢屢登上中國歷史舞臺,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大戲。

明朝滅亡原因分析—宦官亂政

明朝被後人稱為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史上留名的大太監更是不在少數,如英宗時的王振、成化年間的汪直、武宗朝的立皇帝劉瑾、天啟帝時的魏忠賢更是其中翹楚。這些宦官依靠皇帝干預國家政事。明朝“宦官亂政”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但更為有趣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卻是明令禁止宦官干政的。

朱元璋是實實在在的草根兒,國家也是一步一個腳印打出來的,這樣的背景和經歷,使得他對皇權的控制慾之強,令人側目,廢除中書省和丞相制度,打壓文臣,削弱相權,清算功臣,反貪反腐,收歸軍權,又設錦衣衛監視群臣,都是為了維護皇權的權威;朱元璋又吸取歷史經驗,特意規定了後宮及宦官不得干政。下令鑄造鐵牌,立於宮門中,上書“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終洪武一代,相權、軍權、檢察權集於一身,更沒有出現宦官干政的現象,皇權至高無上,國家大政皆出於皇帝一人,文臣武將都成了執行者。

明朝滅亡原因分析—宦官亂政

可是這一現象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發生了變化,武勳世家的幫助,文官集團的投機,使得朱棣政變成功,朱棣自然也要投桃報李,武勳、文官勢力壯大,自然也就危害到皇權統治,而且政變過程中朱棣也認識到文官不可信,武勳世家的勢力又太大,於是始終陪伴他左右的宦官們無疑成為了朱棣最好的選擇,於是在遷都北京後,朱棣放寬了對太監的限制,諸如鄭和、侯顯、亦失哈、阮安等宦官相繼登場,成為了朱棣治理國家的左膀右臂。

仁宣之時,武勳世家遭到嚴重打擊,文官勢力大漲,勳貴已不能有效制衡文官集團,宣宗設置內書房,請專人教導宦官,傳授知識,這卻是打開了宦官亂政的潘多拉魔盒。這些宦官明古今,通政事,可以更好的幫助皇帝處理政事,但也為宦官亂政埋下伏筆。終於英宗時,出現了明朝第一個大太監王振,宦官權力得到進一步擴張,開始有掌兵之權,利於皇帝的寵信,王振培植黨羽,勾結大臣干預政事,王振擅政直接中斷了“仁宣之治”。

明朝滅亡原因分析—宦官亂政


土木堡之變後,宦官勢力大受打擊,武勳世家更是傷亡殆盡,文官集團成了最後的贏家,以文御武、文貴武輕的局面已然形成。奪門之變中,英宗在宦官和勳貴的幫助下重新登基,宦官重新獲得重用,文官集團受到打壓,此後,皇權和相權相爭,宦官則成為了皇帝限制文官集團的重要棋子。汪直、劉瑾、魏忠賢無不是這樣幫助皇帝制衡文官集團。終明一朝,宦官和文官們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萬曆初年,張居正為內閣首輔,相權一家獨大,以馮保為代表的宦官們大多依附於張居正,張居正的相權權力之大,幾乎完全蓋過了皇權,這也為馮保的敗亡埋下了隱患。

宦官亂政的特點:明代宦官內部等級森嚴,只有那些高等的宦官才能親近皇帝,走上專權之路。(一)宦官機構嚴謹、龐大。明朝內廷二十四衙門,十二監四司八局自成一體,管理著人數眾多的宦官,儼然已經成為縮小的中央政府。(二)利用司禮監干涉朝政。在宦官 24 衙門中,司禮監代皇帝行批紅權,提督、掌印、秉筆、隨堂等太監,權力極大,其首領更是被稱為“內相”,能夠操縱政府官員的任免,甚至左右內閣大臣的去留。宦官還是把手伸向四面八方,從中央到地方都有他們的身影。

明朝滅亡原因分析—宦官亂政

(三)廠衛特務統治。宦官利用廠衛實行特務統治,“廠”即東廠、西廠、內行廠,“衛”即錦衣衛。廠衛直屬皇帝管轄,掌管侍衛、偵察、緝捕、刑獄等事,可以不經由正式司法機構的的審判過程,而處理審判並處罰犯人,廠衛機構隨著統治者的需要而不斷髮展壯大的,最終淪為了宦官作威作福的工具。(四)宦官監軍統兵。永樂時開始用宦官監軍,仁宗時正式設置了守備太監和鎮守太監,王振、劉瑾、魏忠賢無不收攬軍權,軍隊歷來都是國家重中之重,像明朝這樣軍權被宦官把持,隨意徵調將士,足見宦官權力之大。(五)宦官嚴重依賴於皇帝。明代宦官之禍很烈,不同於漢末、晚唐那樣,能夠廢立皇帝,改朝換代。明朝宦官如同寄生蟲,依附於皇帝,假如皇帝一死,或者突然變臉發威,宦官本人權勢頓時消散,劉瑾如此,馮保如此,魏忠賢也如此。不得不說明朝的忠君教育確實不錯。

宦官亂政的形成也是原因:(一)政治上的需要。縱觀歷朝歷代,皇權、相權、軍權三者相輔相成,又相互監督。朱元璋時期,皇權一家獨大,文官和武勳世家都匍匐在皇帝腳下,在亂世時,這種專制固然有利於所有力量,但權力失衡就容易造成鬥爭,失勢的權力集團必然反撲,文官集團的崛起,嘉靖期的“大禮議”事件,明末激烈的東林黨爭無疑是最好的證明。(二)君主的怠惰。隨著國力的強盛,國家的安定,其繼承者們早已忘了創業者的艱辛,越來越趨於墮落、腐化。嘉靖皇帝避居西苑二十年,潛心修道;萬曆皇帝更是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這也是權力帶來的必然結果。

明朝滅亡原因分析—宦官亂政

(三)絕對的君主專制制度。明代君主專制制度已經發展到巔峰,皇權至高無上。為了維護皇權的至高無上,明朝皇帝拼命打壓勳貴和文官,動不動就在大眾面前杖打官員,脫掉褲子當眾打屁股,那是要多丟人就多丟人,日積月累,皇帝和官員之間互不信任,甚至對抗,君臣失和,皇帝不願分權給臣僚只能依靠身邊的宦官了。(四)人治的缺陷。封建社會缺乏法治,屬於人治制度,人治就必然摻雜個人喜好、個人情感。在明朝,宦官就是皇帝的家奴,擁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國家法律對於宦官來說往往是一紙空文,宦官犯罪只能由皇帝處置。宦官為皇權服務,就使得宦官的行為天然帶著皇帝的影子,這也就為宦官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宦官的出現就是為了服務於皇帝,再加上宦官是“刑餘之人”,出身卑微,不為士大夫認同,只能依賴於皇帝而生存。後來宦官又被准許讀書識字,這樣就在皇帝身邊形成了宦官集團,協助皇帝的獨裁。

明朝滅亡原因分析—宦官亂政

宦官是封建制度下的特殊產物,是中央專制集權制度的產物,是皇權的延申,是為了限制而存在的,他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皇權統治,但也導致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宦官橫徵暴斂,瘋狂掠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摧殘;宦官監軍,加劇了軍隊的腐化,削弱了軍隊實力,也動搖了明王朝的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