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太善良,這個世界遲早會讓你遍體鱗傷

如果你太善良,這個世界遲早會讓你遍體鱗傷

前幾天,南京地鐵站一則新聞讓我驚呆了。


一中年大叔給老人讓座後,一臉得意地質問旁邊那個男孩子:“你為什麼不讓座,我比你都大!”

不僅如此,他還指責這個男孩:“立刻放下你的二郎腿,不然我就踹你。”

話還沒說完,中年大叔還沾沾自喜地一腳踢向男孩的胸部。


站在道德制高點,也不能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

很顯然,這個舉動引發眾怒,見狀,中年大叔順勢道歉,男孩只是乖乖地搖頭說沒事。

整個過程中,男孩都在扮演著一個逆來順受的角色:被打了,不氣,被道歉了,沒事。

但是我卻心酸不已,孩子,你的佩劍呢?你的獠牙呢?

我不想勸那個踢人大叔說,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

但我想勸你,孩子,請你當個不好惹的人。

只有你學會反抗,才是對傷害你的人最有效的震懾。

你好說話,他們只會覺得你好欺負,你不計較,他們只會覺得你好凌辱。

正如《生活大爆炸》所言:

如果你太善良,這個世界遲早會讓你遍體鱗傷。

李嘉誠曾說過,做人最高的境界是“仁慈的獅子”,人若軟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所以,我始終認同一句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加倍奉還!

中國人總是奉行以和為貴的原則,父母也總教育孩子要乖,要聽話,要學會忍辱負重。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

忍一時並不會是海闊天空,只會是得寸進尺,退一步並不會是風平浪靜,只會是變本加厲!

所以,出門在外,若有人欺你辱你罵你,在你能力範圍內,請你掏出佩劍,亮起獠牙,告訴他們,你不是個好惹的!

如果你太善良,這個世界遲早會讓你遍體鱗傷

忍氣吞聲是最弱的生存方式

高中時,美術老師曾跟我們分享過一個她大學時的故事。

她家境不太好,靠自己努力考上了大學,而舍友其他三人,都是嬌嬌女。

秉著和舍友搞好關係的想法,她總是很主動地包攬宿舍的活,掃地、拖地、倒垃圾、打掃廁所,一應俱全。

久而久之,她的舍友開始習以為常,並且開始對她呼來喝去。

“去圖書館幫我借本書唄”; “幫我打個午飯吧”; “幫我點個到唄”; “幫我洗一下內褲呀”……


她就像是一個丫鬟一樣被她們指揮著,甚至通宵趕她們的畫稿。

有一次,她身體很不舒服,結果有一個舍友非要她到樓下打包夜宵。

那是她第一次發火,也是第一次生那麼大的氣。

她拍了一下桌子,徑直把桌面上的玻璃杯砸到地上,說:

“要我去,你是沒手還是沒腳了! “你誰啊,指揮來指揮去的!” “從今以後,別再想我幫你任何一個忙!”

然而,從那以後,你以為她和宿舍其他三人老死不相往來了嗎?

並不是,而是她們開始不再對她呼呼叫叫,並且開始尊重她,主動和她搭訕聊天。

欺軟怕硬,其實是人性。人不能太善良,因為老好人是註定要受欺負的。

如果你太善良,這個世界遲早會讓你遍體鱗傷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

你為人像水一般軟弱,他們不用費什麼勁,就會發現你為人沒什麼骨氣,他們就會像對待奴隸一樣對待你。

妥協,不是美德;

忍氣吞聲,不是相處和睦;

而委曲求全,更不是顧全大局。

你越是遷就,別人越是會得寸進尺,你越是心軟,別人越是會肆無忌憚。

只有當你有原則、有個性、有立場、有主見的時候,她們反而會遷就你,尊重你,敬佩你。

如果你太善良,這個世界遲早會讓你遍體鱗傷

不能任人欺負,親人也不行

相信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奇葩親戚,比如我朋友婷婷的親戚,一度刷新了我的認知。

婷婷爸媽在深圳奮鬥了十幾年,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並且安家立業了。

婷婷姑姑家在老家,所以她爸爸總是會幫扶一下她姑姑的家庭。

姑姑在老家蓋房子的時候,她喊窮,她爸就塞了好幾萬給她。

從那之後,姑姑好像摸索出門道一樣,總是來深圳蹭她家的東西。

去年,她爸新買了一輛車,她姑姑提出拿一千塊把舊車轉手賣給她的兒子。

這相當於送了,但是她爸爸尋思著兄妹一場,還是同意了。

如果你太善良,這個世界遲早會讓你遍體鱗傷


今年年初,她們家的新房裝修完畢,舊房子也已經出租了。

她姑姑見有利可圖,又順勢而上,提出用10萬把舊房子買下來,分幾年付款。

劃重點,深圳房子,價值300多萬,她想用10萬買下來,還分期付款。

她老爸既不想撕破臉皮,一時又找不到較好的回絕理由,於是沒有答覆。

沒想到,她姑姑以為先下手為強就行了,徑直在老家收拾行李跑到深圳的舊房子。

還讓裡面的租客快收拾搬出去,然後堂而皇之地在裡面佈置她的行李。

租客只能打電話讓房主過去,看是怎麼回事。

她姑姑還很大口氣地說:“現在開始,這套房子是我的了,我愛不租給你就不租給你,現在給我立刻搬走。”

她爸從小就很寵愛姑姑,要風給風,要雨給雨。

但這次她爸氣得不行,徑直把姑姑的行李收拾好,讓她回老家。

自那以後,她姑姑就再也沒有總惦著她家的錢,打她家的主意。

面對那些貪得無厭的人,就應該乾淨利落拒絕,而且,從一開始就不應該給予。

老祖宗曾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你對別人越是退讓,別人越是步步緊逼,你對別人越是容忍,別人越是貪得無厭。

你沒有原則的善良,只會引來無數個吸血鬼,慢慢榨乾你,而這樣的善良,毫無意義

如果你太善良,這個世界遲早會讓你遍體鱗傷

大家有沒有好奇:

為什麼17歲的少年在地鐵被踹胸口了,還不反抗?

為什麼婷婷爸爸一直被壓榨,還毫無怨言?

因為,他們都是“被動內疚”的“老好人”。

心理學家霍夫曼解釋過何為正常的“內疚”:

當一個人主動傷害了他人,或違反了道德準則,而產生良心上的反省,並且希望對行為負有責任的心態,這是內疚,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是,對於老好人說,他們往往過於關注他人的感受。 對他們來說,“拒絕幫助別人”就和傷害他人沒有區別,從而引發強烈的“內疚”。 總愛把“我幫你”“我的錯”“都怪我”掛在嘴邊,將別人的情緒、感受放在第一位,任憑自己平白遭罪。 為獲得心理安慰、降低這種內疚感,老好人們便會努力做出更多“補償性行為”來彌補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比如幫助“受害者”。 很多人都會在人際交往中,被不自覺(或刻意)喚醒這種情緒,從而做出一些“不需要”的過度補償行為。 事後才意識到:等下,我為什麼要內疚?又不是我的錯! 但等到下次,被動內疚者又會繼續樂呵呵地幫助別人,彷彿沒有吸取任何教訓。


不給別人提供幫助,就要揹負惡人的名聲了嗎?

明明是別人不好,我們憑什麼要內疚,從而委屈自己呢?


如果你太善良,這個世界遲早會讓你遍體鱗傷

請你記住,人善被人欺,吃虧不是福。

如果,收起你身上所有的刺,你只會被人戳扁捏圓,任人欺負。

但是,展示你的原則與力量 ,別人都會知道你不好惹,反而對你肅然起敬。


餘華曾說:

“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只有你堅硬無比,世界才會對你溫柔以待。

如果你太善良,這個世界遲早會讓你遍體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