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狂人”因為喜歡紫砂壺,自己開了一個紫砂博物館!怎一個壕

“我玩收藏已有43年曆史啦!”

最近開了一傢俬人紫砂壺博物館的孫永忠可算是個“收藏狂人”。除了紫砂壺,他還收集郵票、金銀幣、白酒、字畫等。他從小就熱愛收藏,像孫永忠這樣從7歲開始集郵並堅持到現在的人應該不多。“新中國成立後至今的郵票一枚不缺”,對他來說,集郵和紫砂壺收藏一樣,都小有成就感。當然,紫砂壺仍是其中數量最多、最心愛的寶物。


“收藏狂人”因為喜歡紫砂壺,自己開了一個紫砂博物館!怎一個壕


姓名:孫永忠
屬相:牛
職業:企業家、收藏家
愛好:收藏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在廢品中發現了第一把壺


“收藏狂人”因為喜歡紫砂壺,自己開了一個紫砂博物館!怎一個壕


1廢品堆裡相中第一把壺
  說起紫砂壺的收藏,孫永忠覺得“一切純屬巧合”。因為熱愛收藏郵票,1993年,當他還在老家山東煙臺時,就經常跟走街串巷收集廢品的人講好,“只要有信封或郵票就留下來給我,讓我來挑。”一次,孫永忠選完信封后正要離開,突然“瞄”到一把藏身在廢品堆裡的紫砂壺。
  “當時不懂紫砂壺,第一次看到這用段泥做成的黃色的壺,上面還雕有梅花,和我印象中的紫紅色、黑色、有光澤的那些壺太不一樣了!我讓收廢品的人出價,兩百多塊買走了這把壺。”後來,收廢品的人三次讓孫永忠去選信封,但連續三次都沒有向孫永忠收錢。“後來他對我說,其實那把壺不值那個錢,沒想到我會那麼喜歡。”現在這第一把壺也擺放在紫砂壺博物館裡,孫永忠對它很是珍惜。


“收藏狂人”因為喜歡紫砂壺,自己開了一個紫砂博物館!怎一個壕



2收藏不必太痴迷
  在寶安藝術城內的聚興緣紫砂博物館裡,紫砂壺琳琅滿目,約佔孫永忠個人收藏的五分之三。除了常見的傳統壺,孫永忠也收藏了一批造型獨特或刻畫重大事件具有紀念意義的新壺。如以世博會中國館為造型的壺,還有由上海鴻運齋以《富春山居圖》為創意設計出的合璧壺,壺的兩個側面分別是分藏海峽兩岸的這幅國寶名畫的局部,以此展現兩岸人民同根之意。
  “開這家紫砂壺博物館,是因為我見到太多人在收藏紫砂壺時走了彎路。我把這些壺展示出來,除了想和大家分享美好之外,也希望讓大家知道紫砂壺應該怎麼去買、怎樣去收藏。”

“收藏狂人”因為喜歡紫砂壺,自己開了一個紫砂博物館!怎一個壕



  “收藏紫砂壺,最好的當然是那些來路正統、數量少的精品。但我對收藏紫砂壺的標準有一點,個人喜歡的、閤眼緣的就是好的。”談起紫砂壺的收藏,孫永忠的方法很有個性。“很多藏家喜歡到宜興搜壺,但我買壺從不到宜興,很多人不能理解。”孫永忠的看法是,宜興的泥料是好,而泥料的好壞確實有區別,但相對於泥料,壺的工法才是最重要的。況且,到特產地去搜尋,買的壺一定較貴。“如果我可以在深圳用比較低的價格將一把好壺收入囊中,為什麼要花更高的價格做同樣一件事呢?”
  “收藏一定要冷靜。對我來說,收藏並不是刻骨銘心、日思夜想的痴迷。不用走極端,也能遇到自己心愛的、值得收藏的精品。”


“收藏狂人”因為喜歡紫砂壺,自己開了一個紫砂博物館!怎一個壕


3奇妙結緣名家壺
  孫永忠記得每一把壺的名字以及它們的故事。說起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屬前年在南寧遇到的一把紫砂壺。


  孫永忠每年都去南寧拜訪一位做木雕的朋友。前年,他在那兒看到一把心儀的紫砂壺,但當時不知其真假,沒放在心上。直到一年後重遊舊地,在臨回深圳的那天上午,不知怎麼突然又想起了那把壺。“我很想看看那把壺還在不在,後來一看果真沒賣!我當時特別興奮,覺得這把壺就是我的了!”當時,這把壺已從頭次要價15萬漲到20萬,孫永忠毫不猶豫馬上把壺買下,畢竟這樣奇妙的緣分是可遇不可求的。


“收藏狂人”因為喜歡紫砂壺,自己開了一個紫砂博物館!怎一個壕



  後來的事印證了孫永忠對紫砂壺的那種獨特的眼力。他請人將這把壺帶到宜興,讓製作這把壺的大師蔣蓉的女兒來鑑定。“大師的女兒很激動,在這一年迴流的壺中,她只見過兩把真作,而這就是其中的一把。”
  對收藏有種熱愛的人,身邊的人似乎特別容易受感染。孫永忠的女兒在大學畢業後也當上了兩家翡翠店的老闆,而且經營得都還不錯。“女孩子也是要有自己的事業嘛。”孫永忠說道。“但其實,我對女兒最大的期許是一定要做個賢妻良母,這點我受外婆和母親的影響特別大。我希望女兒能像她們一樣溫柔善良,待人寬容,持家有道。”對孫永忠來說,讓女兒幸福快樂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而他當然也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