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銳電自救未果,將成2020“面值退市”第一股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ST锐电自救未果,将成2020“面值退市”第一股

圖蟲創意 圖

繼*ST保千成為2020年A股“退市第一股”後,第二家退市股也被提前鎖定。

4月7日晚間,ST銳電發佈公告稱,公司股票已連續16個交易日低於股票面值,按照風險警示板日漲跌幅5%計算,預計公司股價在後續4個交易日將繼續低於股票面值,公司股票將因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股票面值,觸及終止上市條件。

根據有關規定,ST銳電將於4月14日開始停牌,上交所將在股票停牌起始日後的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

截至4月8日收盤,公司股價收報0.76元/股,封單超過777萬手,仍有20.26萬戶股東。

不出意外,ST銳電的命運已“板上釘釘”,也將成為今年A股的首家“面值退市股”。

自救未果

今年3月底,在公司股價已經連續多個交易日低於面值後,ST銳電“祭出”最後大招,宣佈大股東將把22.69%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委託給總資產加起來還不到4000萬元的中俄絲路、中俄發展,試圖通過讓渡控制權來“保殼”。

在公告發出後,公司股價隨即迎來了三連板,截至4月3日收盤,ST銳電收報0.84元/股。若按照原計劃連續漲停的“劇本”發展,ST銳電股價便有望在第19個交易日重回1元線上。

然而,上述收購的消息還剛“熱乎”著,便被監管給叫停了。

4月3日,北京監管局出具了《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責令中俄絲路和中俄發展暫停收購,在改正前不得對實際支配的股份行使表決權。同時,上交所或將按規定啟動相應的紀律處分程序和其他處置程序。

至於叫停的原因,則出在信披上。在公司發佈《表決權委託協議》後,受託方——也就是中俄絲路、中俄發展應在3日內編制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並聘請財務顧問對權益變動報告書出具核查意見。

或許是“臨危受命”的時間太過倉促,兩家公司並未在規定時間內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而根據最新披露,目前的權益變動報告書才剛完成“初稿”,財務顧問還仍在聘請過程中。

假期過後的首個交易日,公司股價開盤即跌停,意味著其最後的自救希望也破滅。

根據《表決權委託協議》的約定,若ST銳電未能成功保持在上市地位,則本協議自動解除。而受託方中俄絲路、中俄發展的最新表態稱,“即使上述協議因公司退市而解除,其亦有意願不以實際控制人的身份繼續與公司合作。”

累計虧損105億

據悉,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又稱“華銳風電”,“ST銳電”)成立於2006年,最初主營業務為開發、設計、生產、銷售風力發電設備,一度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風電企業。

2011年1月,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彼時高達90元的發行價一度創下上交所記錄,並擁有超千億市值,真實上演了“出道即巔峰”。

而也是在上市當年,業績變臉、財務造假,華銳風電卻一個不落,全都經歷了一遍。

根據披露,2011年,華銳風電營業收入同比下滑53.23%,淨利潤也較此前大跌了79.03%;同年,公司還曾通過製作虛假吊裝單提前確認收入的方式,虛增當期利潤2.78億元,佔披露利潤總額的37.58%。此外,2013年,華銳風電淨利潤又暴跌至34.46億元,2015年和2016年繼續鉅額虧損44.52億元、30.99億元。根據業績快報,公司預計2019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322.85萬元到3484.28萬元。上市後的第十個年頭,華銳風電也已經累計鉅虧105.77億元。

業績不振的同時,公司股價繼上市後也一蹶不振,走向呈現出明顯的“L型”曲線。截至記者發稿,ST銳電仍有20.26萬戶股東。其中,第一大股東大連重工持股比例為15.51%,第二大股東系天華中泰,持股7.96%。

面對如今的狀況,《國際金融報》記者從股吧瞭解到,不少股民表示“直接被套牢”,但也有股民稱“已經特地買了一手退市股,當作體驗”。

一批公司等退市

4月1日,在暫停上市一年後,*ST保千收到了上交所終止上市的決定,進入到退市整體期,成為今年A股首隻退市股。

而隨著今年4月份年報密集披露,或有多家公司將面臨退市風險。

從發佈的業績快報來看,已被暫停上市的樂視網、*ST凱迪、金亞科技、*ST龍力、千山藥機等個股2019年淨利潤仍為虧損狀態,退市基本已是定局;另外,還有多家公司在業績快報後發佈了暫停上市的公告。

今年3月,*ST秋林因2019年經審計後的淨資產仍為負被暫停上市;4月3日,*ST盈方因連續三年淨利潤為負值將被暫停上市,公司股票現已停牌,仍有6.94萬股東;文化長城因連續兩年年報被出具“否定或者無法表示意見”,或也將在不久後被暫停上市。

此外,在退市股中,面值退市股也逐漸增多。此前,中弘股份、華信退、雛鷹退、退市華業、印紀退、退市大控等個股均系面值退市。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8日收盤,A股共有71只個股股價低於2元,其中,金亞科技、ST銳電則更是低於1元面值。金亞科技已第四年淨利潤為負,現已停牌,ST銳電將在第20個交易日不能站在1元“安全線”上,這兩隻個股退市已經成定局。

公司在退市之前,大多都不乏採取變更控制權、公司回購以及大股東“輸血”等“自救”措施,但效果微乎其微,基本上以失敗告終。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一般情況下,公司在自救措施後很容易收到監管的關注和詢問,以此來提振股價並不能持續。監管手段加強,以及信披越發透明化說明A股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摒棄了“炒低”、“炒差”之風,無疑是一大進步。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也對記者表示,“是否能夠保殼取決於上市公司是否能夠實現盈利,所以無論是被收購抑或是股東表決權委託,如果不能實現自身業務的發展都是不長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