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張一鳴的關鍵詞:GPM

在讀本文之前,先給大家看張圖。

2020年張一鳴的關鍵詞:GPM

在這裡給大家總結一下:1.短視頻仍然存在機會;2、抖音上超級大v帶貨量和普通小v不相上下,甚至不如小V;3.快手直播帶貨轉化高,大主播吸金能力強;4、短視頻的思維開始轉變,張一鳴更看重抖音的GPM(即每千次播放產生的銷售額)。

其中第4點吸引了本人的注意: 張一鳴更看重抖音的GPM。

近日據觀察,抖音在電商變現路上又邁進一步。抖音在購物車功能進行了大幅調整。直觀來看,有三點重要的變化:

1.產品詳情增加(視頻+圖文),櫥窗的內容可滑動查看;2.“我要曬他”,用戶可以視頻曬單;3.增加了“你可能對這些感興趣”,可以跳轉購買;

2020年張一鳴的關鍵詞:GPM

近一年多來,抖音一直在試水電商。2018年3月底,抖音開始在頭部大號中內測購物車鏈接;12月,抖音正式開放購物車功能申請,同時允許在個人抖音賬號內開通商品櫥窗。

對於抖音,張一鳴有著更高的期待,這背後的原因則是字節跳動的營收壓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字節跳動2018年營收為500億,而到2019年營收目標增長到1000億。從500億到1000億,一方面是字節跳動的野心,而另一方面是無形的壓力。

對於字節跳動來說,內涵段子折戟,西瓜、火山等產品不堪大任,如今的營收的壓力,自然的落在了兩款核心產品的頭上——今日頭條和抖音。

抖音作為字節跳動的明星產品,也自然要承擔著變現的壓力。

一、能“帶貨”難“賣貨” 抖音短視頻電商變現不容易

2016年9月抖音上線,在三年的時間裡,抖音已成為了一款現象級的產品。

在流量枯竭的情況下,短視頻異軍突起,是為數不多的流量窪地。互聯網生意本質就是流量生意,在流量沉積到一定量級的時候,商業化是不可避免的。

抖音商業化本質還是流量變現,目前抖音商業化主要包括信息流廣告、電商、直播,MCN這四個部分。其中信息流廣告佔據主要位置。據信義資本團隊預測,抖音2018年收入將達到200億,其中,信息流廣告收入超過100億。

除了信息流廣告之外,電商也是收入重要來源。在過去2年,抖音頻頻給電商平臺導流,在抖音火起來的商品很多都是電商平臺的“爆款”,這也體現了抖音不俗的帶貨能力。

抖音雖然容易形成爆款產品,我們經常能在很多電商平臺,看到“抖音爆款”等字樣,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就是抖音的電商整體轉化率不高。

很多用戶都是在“種草”之後,會轉向淘寶、京東等平臺購買。也就是說抖音能“帶貨”,卻很難“賣貨”。

短視頻電商的核心在於關係,而在抖音人與人之間多是弱關係,甚至沒有關係,這種局面和抖音推薦機制有著很大的關係。

抖音是基於算法推薦來實現內容分發,每當新的視頻內容發佈,抖音會根據內容質量以及賬號的等級給這條內容一個初始流量池,當內容的點贊、評論、轉發到達一定標準後,這條內容就會流向下個高級流量池,並以此反覆推薦。

在中心化流量的思維下,抖音掌控著內容的分發大權。在這個背景下,一般用戶和KOL之間很難產生社交關係,抖音在運營過程中更注重內容而不是關係。

然而短視頻電商變現的核心在於關係,用戶通過關係和KOL們建立信任。基於信任用戶才能更容易被轉化。

抖音特殊的分發機制也造成了頭部效應明顯。據海馬雲大數據發現,抖音上粉絲數超過1萬的頭部用戶僅為4.7%,整體用戶覆蓋率卻高達97.7%;播放量超過50萬的頭部視頻佔比不足3%,卻攫取了平臺80%以上用戶關注和參與。

2020年張一鳴的關鍵詞:GPM


2020年張一鳴的關鍵詞:GPM

在頭部效應下,抖音剩下超過90%的尾部流量無法有效利用。此外,抖音對頭部MCN或KOL控制力也十分嚴格,抖音希望把KOL掌握在自己手中。電商的發展,很大一部分也得益於KOL的興起。沒有流量傾斜扶持,KOL也難以發展。

或許抖音也看到這方面的問題也在及時做出調整,去年抖音通過上線“星圖、藍v計劃等,來扶持MCN、企業用戶等,至於效果如何還有待評估。

二、短視頻進入下半場 快手“老鐵”加速商業化

2018年10月,快手正式推出營銷平臺“Fe+新商業”,這也成為快手加速商業化的標誌。

和抖音一樣,快手也坐擁海量的流量。今年5月29日,快手官方宣佈DAU達到2億。快手創始人宿華也提出更高的目標,2020年春節之前,3億DAU

相對於抖音的3.2億日活,快手有一定差距,不過快手的優勢在於其社交屬性強。

與抖音中心化思想不同的是,快手採用的是去中心化,堅持普惠價值。這種分發機制,平臺控制力較弱,更看重人與人的交流。

這種分發機制,也使得快手上用戶和達人之間有著強的社交關係,彼此之間有信任度、忠誠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鐵關係”。

在電商業內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要刷屏、要爆款,找抖音;要轉化、要私域,找快手。想比抖音,快手的電商轉化一直備受帶貨達人歡迎。

因為有強社交關係,才能更好的產生交易,“老鐵關係”可以明顯提升用戶的轉化率和復購率。在快手上,“老鐵經濟”的賣貨能力驚人。以快手網紅“散打哥”為例,其在去年快手電商節上,賣貨1.6億。

當前短視頻的紅利正在消失,增速放緩,短視頻也進入了下半場。此外,抖音和快手用戶重合度過高,今年5月抖音和快手的用戶重合度達到46.5%,且比例還在不斷上升,如何加速商業化成為下半場爭奪的焦點。

直播打賞一直是快手主要的收入來源,平臺和主播以5:5分成。據快手官方提供的數據,目前快手直播日活用戶數已經突破1億。不過直播打賞並不是長久之計,一旦無法刺激用戶或頭部主播流失,就很難拉高收入。

對於快手來說,電商變現想象力更大。宿華也多次表示,電商交易服務是快手商業化的一個重要選項。

今年7月1日,快手電商宣佈從2019年7月20日起對所有快手小店的成交訂單抽取技術服務費。也就是,自建電商抽傭從1%提升至5%,接第三方電商平臺的從原來的不抽變為抽取到手推廣佣金的50%。

快手在其聲明中表示,全部技術服務費將被設立為商戶成長獎勵金,用以激勵優質商戶。快手的目的很明顯,留下更多的優質商戶,從而提升轉化率和復購率。

快手正在探索如何把電商交易規模做得更大。據界面報道,快手今年電商GMV能達到幾百億元的規模,而抖音預計只有幾十億元,快手的電商轉化大概是抖音的5-10倍,因為客單價不高,交易更容易發生。

如今快手正在加速推進商業化,今年5月快手還曝出與拼多多進行合作,拼多多商家將可接入快手主播資源做商品直播推廣。

此外,快手又與2020央視春晚達成獨家互動合作,試圖借勢春晚,收割一波用戶,不過後續的留存和轉化的問題,還需要快手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不僅是在國內,快手也把雙方戰火已經蔓延到海外。據《晚點LatePost》報道,經歷長達半年多的海外業務放緩,快手將重啟海外化,目標也很明確就是與抖音爭奪海外市場。

“這兩款產品本質上根本不同。只是在前往各自終點的路上碰到了一起。”宿華對雙方競爭表示很淡然。不過快手的商業化動作之快,也讓一路向前狂奔抖音的不得不停下腳步,來重新思考這個對手。

三、抖音是肩負壓力 張一鳴為上市的最後一搏

字節跳動從2012年成立以來,已經有7年之久。

2020年張一鳴的關鍵詞:GPM

最近的一輪融資是在2018年10月,字節跳動被傳已完成Pre-IPO融資,融資規模大概在40億美元,投後估值為750億美元。

按照這個估值,字節跳動已經在一級市場上成為僅次於螞蟻金服。在這次融資過後,張一鳴的目標也就只有上市。

不過在當前經濟局勢下,一批獨角獸在資本市場上表現不佳,Uber和Lyft等市值紛紛下滑。WeWork更是被叫停IPO,估值也從年初470億美元,縮水到8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可謂是腰斬。

這對字節跳動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消息。事實上也有投資機構表示,字節跳動估值過於虛高,撐不起750億美元的估值。

字節跳動想以平穩或更高的估值上市,字節跳動首先要去解決營收問題。否則很有可能出現估值倒掛現象。

從150億到500億再到1000億,張一鳴在為上市前做出最後的一搏。而這個重任都壓在抖音身上。

如今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已消失殆盡,流量競爭日益加劇,而僅存的短視頻流量已經接近天花板。對於抖音來說,如何在存量之中,將流量變現最大化,完成營收目標成為首要任務。

另一個方面,快手也在為上市做著最後的準備。

在12月3日,快手將完成IPO前最後一輪融資,此輪融資為騰訊領投,本次F輪融資額近30億美元,投後估值286億美元。據自媒體開柒報道,快手定下的目標是要搶在字節跳動之前上市。快手一旦搶先上市,這對抖音以及字節跳動的都是一個不利的消息。

張一鳴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絕不站隊BAT。但如何改寫歷史,2020年將是張一鳴和字節跳動的關鍵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