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第二性》嗎?

你讀過《第二性》嗎?

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

波伏娃是個備受爭議的人,保守主義者指責她敵視男性,無視男女差異,破壞傳統家庭觀,其結果勢必造成離婚率和單親家庭的增多,造成男女對立,社會矛盾增多;而自由主義者則認為她的觀點有平均主義之嫌,不僅如此,她還受到了一些女權主義者的批評。

她的作品《第二性》曾經使她遭受到惡毒狂怒的攻擊,諸如 “性貪婪 ”、“性冷淡 ”、 “淫婦 ”、 “慕雄狂患者 ”、 “女同性戀者 ”等惡罵之聲仍不絕於耳。但是,這一切不能阻止她將自身作為反傳統、追求個體獨立的典範,不加粉飾和修改地奉獻出來。

《第二性》中的經典語錄

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

一個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她是變成女人的。

人們將女人關閉在廚房裡或者閨房內,卻驚奇於她的視野有限;人們折斷了她的翅膀,卻哀嘆她不會飛翔。但願人們給她開放未來,她就再也不會被迫待在目前。

女性是第二性,排除在男性以外的“他者”。權力歸於男性,女性僅僅是附庸。附庸的庇護來自權力,歧視也來自於權力。事實就是如此,誰家生了女兒也還是嘆惋一陣兒。連在性交中,女性都是處於被動和守勢,像個容器,收納男性的慾望。

無數的女人都在反覆重複著這樣的生活方式——無聊、期待和失望。即使是自戀者,也包含著想被別人欣賞的意味。

壓在婚姻之上的詛咒是,兩個人往往在他們的軟弱中,而不是在他們的力量中結合,每個人都要求對方,而不是在給予中獲得快樂。夢想通過孩子達到充實、溫暖、自己不善於創造的價值,這是更加令人失望的騙局。

有些女人把自己當成花束、大鳥籠;另外一些女人成為博物館,還有些女人變成難解的符號。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又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每一種事物都在誘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奮發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聽說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達極樂的天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男人早就懂得,想要快活,就要靠自己。而女人,上天賜予她們的美好禮物其實早就標好了價格。

看過《水滸傳》和《西遊記》的人,也許會對《紅樓夢》望而卻步,因為《紅樓夢》比較難看懂。同樣,看過《簡·愛》《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的人,也會覺得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是一部難啃的理論書,既不像小說那麼好看,也不好理解其中的理論奧秘。其實是誤解了。有個女教授對我說:“《第二性》是女人、尤其是女青年的必讀書。”因為讀了以後,她便懂得女人是怎麼回事,應該怎樣對待自己。我覺得男人讀了以後,也大有裨益,對女性會有更加深切的瞭解。至今,《第二性》已被看作是女性主義運動的“聖經”,幾乎所有的評論都援引這句話:“《第二性》是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完整、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

《第二性》寫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即使那時女權主義運動已經過去了100多年,但是女性仍然受到深重的壓制和歧視,在大多數西方國家都沒有選舉權。《第二性》的出版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有些男性作家和評論家卻發表了否定甚至是不堪入耳的言論。然而畢竟多數人都表示讚許。《第二性》在出版後第一週就發行了22000冊,令人驚訝。1953年此書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成為“最搶手的暢銷書”,對當時在美國掀起的婦女解放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被認為是使西方婦女女性意識覺醒的啟蒙作品。由此也對其他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可以說,婦女運動的再次高漲與《第二性》的發表有密切關係。

對《第二性》的高度評價是否言過其實呢?在波伏瓦之前,婦女運動基本上是在爭取選舉權和平等地位,而波伏瓦的訴求並不侷限於女人的政治權利和家庭的平等,她認為女人要“擺脫至今給她們劃定的範圍”,加入到“人類的共同存在”中。《第二性》對女性問題的深化表現在如下五個方面。

之一,是對女人的理解。波伏瓦提出了新的觀點:她認為“人不是生來就是女人:是變成了女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女人的地位不是生來就如此的,是男人、社會使她成為第二性。社會把第一性給予了男人,女人從屬於男人。這並不是說,某個女人不可能凌駕於她的丈夫或者其他男人之上,但這種情況並不能改變整個社會中女人從屬於男人的狀況。如同波伏瓦所說的,即便是某個國家由女皇當政,也改變不了女人總體低下的社會地位。這個女皇實行的是男性社會的意志和法律,她並沒有改變女人的從屬性。不過波伏瓦並沒有提出要讓女人成為第一性,她只是指出女人屬於第二性的不合理。這是全書的出發點,由此探索女人如何變成第二性。波伏瓦所強調的他者,是與男性相對而言的,男人代表人(l’homme),男性是主體,女性是相對主體而言的客體。在某種程度上,他者是被排斥於社會主體之外的,屬於另類。女人對男人,類似黑人對白人。波伏瓦從哲學和理論的高度界定了女人在人類社會中的處境,“第二性”的命名充分表達了女性對自身不平等地位的抗議,是對男性社會發出抗爭的吶喊。波伏瓦雖然寫過多部小說,其中《名士風流》還得過龔古爾文學獎,可是她的文學貢獻主要不是在小說方面,而是這部《第二性》,這是一部有世界影響的著作。

更為可貴的是,波伏瓦敢於直面女人本身存在的弱點,以現實的明智態度去對待女人問題,並不諱言女人的生理弱點,以此分析男人為何能在歷史上統治女人。女人為什麼不能創造各民族的歷史,也沒能出現與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比肩的大作家呢?其中有女人本身的問題,也有社會造成的緣由。波伏瓦沒有拔高女人應有的作用,而是一一擺出女人在人類歷史上所遭遇的悲劇命運,最鮮明而又最有說服力地展示了女人的處境。波伏瓦超出一般的女權主義者之處,體現在她辯證地理解女人的特點和應有的作用,而不是僅僅氣勢洶洶地發出不平之鳴。

之二,波伏瓦不是單一地提出女權問題,她一下子將婦女問題全盤地、相當徹底地擺了出來,力圖囊括女性問題的方方面面。波伏瓦認為談論女性必須瞭解女人的生理機能和特點,她論述生物的進化過程,低等動物與高等動物的繁殖,雌性與雄性的分別與各自的特點,進而論述女人與男人的分別與各自的特點,女人的生育過程,等等。她指出,女人由於有生物屬性,要來月經,要經歷妊娠和痛苦而危險的生育,女人對物種有附屬性,因此,女人的命運顯得更為悲苦。男女在智力之間並沒有多少差別,但女人在體力上比男人弱小,行動能力差些,她對世界的控制受到限制。當然女人對物種的屈從還取決於經濟和社會狀況。從生物學上來考察男女,是將女人放到物種和生存的角度去考慮,確定女人的生存位置。以往也有論者在分析女人所能起的作用時提到女人的生理屬性,但往往一筆帶過,而波伏瓦追根溯源,把這個問題談得很徹底。

之三,波伏瓦描述了女人在人類史的發展長河中所處的地位。她認為自己的敘述彌補或修正了前人論述的不足。女權意識是在18世紀末,尤其是在法國大革命思潮的影響下產生的,但《拿破崙法典》(1804)仍然規定女人應當服從丈夫,連巴爾扎克也認為女人是男人的從屬。隨著機器的廣泛使用,摧毀了土地所有制,而逐漸引發了勞動階級和婦女的解放。各種社會主義的觀點都提出婦女解放,烏托邦社會主義要求取消對女人的奴役,聖西門主義者重新掀起女權主義運動。而無政府主義者普魯東主張把女人禁錮在家庭中。19世紀,婦女總體上缺乏爭取自身權利的意識。直到19世紀下半葉,女工的休息日、產假等才有規定。至於政治權利,1867年,斯圖亞特·米爾在英國議會上為婦女的選舉權做了第一次辯護。1879年,社會黨大會宣佈性別平等。1892年,召開了女權主義代表大會。美國婦女比歐洲婦女獲得更多的解放,林肯支持女權運動起了重要作用。波伏瓦指出:“女權主義本身從來不是一個自主的運動:它部分是政治家手中的一個工具,部分是反映更深刻的社會悲劇的附加現象。女人從來沒有構成一個獨立的階層:事實上,她們沒有力圖作為女性在歷史上起作用。”這個深刻論斷看到了婦女本身存在的問題:女性儘管長期受奴役,卻不能像奴隸一樣起來反抗,也就不能爭取到應有的權利。因為女人是不分階級的,不同階級的婦女有不同的利益。比如,資產階級婦女未必要爭取勞動權,她們寧可待在家裡享受生活,屈從於丈夫。

之四,為了結合對男性製造的“女性神話”的分析,波伏瓦以五位男性作家的創作為例,探討他們筆下的女性形象及其體現的男性思想。法國作家蒙泰朗是個大男子主義者,他的小說有自傳性質,描寫女人如何崇拜他,追求他,但他厭惡女人,鄙視女人,將女人當作發洩性慾的工具和男人的襯托。勞倫斯以描寫性愛聞名,追求男女的完美結合,然而他的小說體現了對男性生殖器的驕傲;他相信男性至高無上,男人是引導者,女人是被引導者。法國戲劇家克洛岱爾詩意地表達變得現代化的天主教觀點:女人要忠於丈夫、家庭、祖國、教會。他把女人界定為心靈姐妹,女人是用來拯救男人的工具。超現實主義領袖布勒東投入到愛情中,將女人看成一切事物,尤其是美。女人追求永恆的愛,布勒東希望她成為人類的救星。女人形象在布勒東筆下是一種理想。斯丹達爾對女性有特殊的熱愛,他讚賞女人身上的自然、純真、寬容、真誠、敏感、有激情。女人為了得到愛情,會想出種種辦法,克服重重困難,顯得光彩奪目。這些男性作家分別代表了從蔑視女性到讚美女性的不同傾向,但是,即便對女性持讚美態度的作家,也沒有對女性表現出真正正確的態度。總之,男性作家所虛構的“女人神話”都不同程度地歪曲了女性。波伏瓦在這裡進行的是女性主義的文學批評,第一次對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做出深入而獨到的分析,成為此後女性主義批判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的濫觴。

之五,波伏瓦對女人一生各個階段的分析,構成了《第二性》的重要部分。這是對女人的一生進行正面考察,從童年階段開始,女孩逐漸意識到男孩的優越地位,隨後她感到父親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她知道了是男人創造了所有國家,無論是在神話還是在生活中,英雄都是男性,而只有一個聖女貞德與之對抗。連聖父也是男人,聖母要跪著接受天使的話,聖經中指明女人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造出來的,凡此種種,都表明女人的次要地位。波伏瓦論述了女人的婚姻、家務勞動,認為達到平衡的夫妻生活只是一種烏托邦,由此得出,“婚姻制度本身一開始就是反常的”,她很讚賞離婚是常事的美國,女人可以在外忙碌。波伏瓦指出,女人通過生兒育女,實現了她的生理命運。女人在妊娠期顯得像個創造者,有些女人對懷孕和哺育感到極大的快樂,而嬰兒一斷奶她們就感到洩氣,這些女人是“多產的家禽”,而不是母親。許多女人希望有兒子,夢想生下一個英雄。波伏瓦豐富多彩的論述不僅有理論高度,讀來還令人興味盎然。她雖然是從存在主義的觀點出發去論述女性問題,但是,她能尊重科學和人類的發展史,而且敢於面對當代的現實情況和女人的切身問題,不少觀點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誠然,她的有些看法不免偏頗,如反對結婚,就是一例。

我在2004年初接受了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委託,翻譯《第二性》。此書很晚才受到我國譯者的注意,但都不是全譯本,令人十分遺憾。以最晚的一個譯本來說,也刪節了不少於十分之一的內容,有的是整段刪節,有的是縮寫,大多是此書的精華。因此,從法文原文完整翻譯此書很有必要。我在翻譯的過程中,深切感到波伏瓦特有的敘述方式,有人說這是盧梭式筆調,她不僅在闡述,而且以坦誠率真的剖析去對待論述對象——近似以自身的情況和自身經歷獲得的領悟,去理解和表達女性問題,富於現實性,敘述由淺入深。

文字來源:《文藝報》,2012年12月21日

你读过《第二性》吗?

近期熱文

  • 易中天:我們為什麼死不認錯

  • 因為疫情,歐洲哲學家們吵翻了!

  • 陳嘉映如何好好度過這一生,就是哲學

  • 孫向晨柏林授課遭質疑:講中國哲學還有意義嗎?

  • 《西部世界》中的梅芙是如何破解“缸中之腦”和“羅素悖論”的?

你读过《第二性》吗?

宅家看文章,是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