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奏響產業扶貧的“上郡”凱歌

這裡是世界果樹資源八大原產地中心之一、全國著名的馬鈴薯優生區、全國絨山羊和灘羊生產優勢區,因地制宜構建起了果業、設施蔬菜、羊子、馬鈴薯4個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這裡是世界紅花蕎麥優勢產區、全國紅棗五大產區之一,小雜糧、核桃、中藥材等區域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這裡90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其中有集體經濟組織的79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2.2萬戶貧困戶分紅1027.93萬元。

這裡是榆林市。

百億級產業背後的“繡花功夫”

定邊縣馬鈴薯的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年總產鮮馬鈴薯130萬噸,產值近20億元。

“土疙瘩”一直以來就是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蛋蛋”,現在,科技強支撐又讓馬鈴薯插上了“金種子”的翅膀。

4月6日,在定邊縣科發馬鈴薯良種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忙著組培快繁脫毒試管苗。培養室裡,一瓶瓶擺放整齊的、已剪接好的試管苗正在培育壯大。

該公司辦公室主任苗仲學說:“這裡正在進行的是300萬株馬鈴薯試管苗的培育。經過農業科技培育出的馬鈴薯不僅薯形佳、抗病能力強,且能增產近半成,能夠有效提高馬鈴薯良種標準化程度,滿足馬鈴薯良種需求。”

3月中旬開始,這些培育好的試管苗將陸續被移植到12座溫棚裡,開始馬鈴薯原種的培育。這些溫棚培育著種苗,也孕育著希望。

定邊縣把馬鈴薯確定為產業扶貧的主導產業,全縣貧困戶牢牢鑲嵌在馬鈴薯產業鏈上,貧困群眾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每年帶動3萬餘人次的貧困群眾實現就業。

綠色種植在榆林,不僅體現了栽培管理水平,更代表著“種植綠色”。大漠蔬菜種植正成為榆林群眾致富的支柱產業,為榆林市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動能。

去年,榆林市榆陽區魚河鎮許家崖村村民許子厚,第一次嘗試種新品種西紅柿“金梯301號”。捧著剛採摘下來的西紅柿,許子厚說:“第一次種這種西紅柿,長勢很好,個大味甜產量高,按現在的市場價,一座棚就能收入兩三萬元呢!”目前,許家崖村已建成總面積500畝的116座高標準大棚,群眾依靠大棚種植增收效果明顯。

定邊的白泥井辣椒、靖邊的東坑胡蘿蔔、無定河沿岸的芝麻蜜香瓜……榆林市按照“一線兩岸”佈局,建成大漠蔬菜生產基地49.3萬畝,其中設施蔬菜12.68萬畝。大漠蔬菜已成為榆林市的“拳頭產業”。

蘋果、蔬菜、羊子、馬鈴薯……這些並不稀有的產業在榆林的溝溝梁梁間紮下根來,扛起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特色產業中的“品牌力量”

“山好水好,米脂米好。”2月29日9時至12時,榆林市副市長、米脂縣委書記王國忠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直播推介米脂小米等,3小時銷售小米2萬餘公斤,銷售額達30餘萬元。王國忠還通過鏡頭帶網友參觀陝北小雜糧文化展廳和特色產品展館。

這並不是米脂小米第一次走出榆林。2019年“雙十一”期間,米脂小米在各大電商平臺銷售額達1360萬元,比2018年“雙十一”期間的銷售額698萬元翻了近一番,創下歷史新高。小米成為米脂縣的一塊“金字招牌”。

一袋袋小米換成一沓沓鈔票,“品牌力量”激發了群眾大力發展產業的熱情。3月6日,在米脂縣桃鎮新尚溝村,剛賣完小米的村民劉歡林一邊點著錢一邊高興地說:“賣了1萬多元,今年準備再多種一些。現在國家政策好了,我們在家門口做買賣,足不出村就能賣個好價錢。”

除了小米外,榆林馬鈴薯高鈣低鈉,糖分含量低;紅棗有“活維生素丸”之稱;山地蘋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榆”字牌農產品上京入滬,漂洋過海,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貧困群眾“大樹底下好乘涼”

產業扶貧,既要管當下,也要管長遠。看得見眼前的實惠,貧困群眾心裡託底,才會支持發展長效產業;有了長效產業,脫貧致富更有保障。

77歲的高向銀因無勞動能力,曾是綏德縣中角鎮深溝村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他的兒子高小東雖年富力強,但是因為要照顧家人,只能靠種地為生。2018年5月,通過“政府+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產業模式,高小東有了11只羊子用於發展養羊產業。半年多的時間,他就收入1萬多元。

綏德縣畜牧獸醫局局長霍新春介紹:“2018年,綏德縣為每戶貧困戶投入5000元,合作社為每戶墊資4000元,政府免費向每戶貧困戶提供1只公羊和6只母羊,並提供技術支持,真正給貧困群眾一個賺錢門路,幫助其儘早脫貧。”

為了扶持產業帶動增收,榆林市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制定精準獎補政策,構建長效產業支撐。

大河有水小河滿。產業扶貧,還需做大與貧困群眾利益聯結緊密的新型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經濟,使貧困群眾真正融入產業鏈,長期穩定受益。

橫山區黨岔鎮北莊村地處無定河流域,擁有榆林市最寬闊的水稻種植良田。但因種植成本高,2400多畝良田曾被撂荒了好幾年。2016年,該村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計劃將撂荒地全部流轉到合作社,並吸納村民入股,但一開始許多村民持懷疑態度。

為了打消村民的疑慮,北莊村黨員幹部帶頭入股,並流轉來1000畝土地。經過一年的運作,村民每畝流轉土地分到了100公斤大米,每股分紅獲利1萬元。眼看合作社能帶來切切實實的收益,村民爭相流轉土地入股。

2月27日,省政府門戶網站發佈公告,佳縣、清澗縣、子洲縣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榆林市8個貧困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榆林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