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習文史哲?

其實,當我們工作後,讀書就應該秉持“利益至上”原則,要解決什麼問題,就去讀什麼書。那為什麼我們要趁大學這段時光儘可能多地學習文史哲?我先提一個問題。

一顆大樹倒下之後會發出轟然巨響嗎?

你可能會說,這不是廢話嗎。那麼大的樹,倒下難道會沒有聲音?其實不然,我們先來看聲音是怎麼回事:

① 聲音源的振動引起介質振動→②到達人的外耳廓→③傳到內部鼓膜,引起鼓膜振動(我們的中耳內部還有三塊聽骨連接了鼓膜與耳蝸,它們起到了槓桿放大的作用,放大的幅度差不多是10~18倍)→④傳入內耳,內耳的振動使耳蝸的液體出現波動,並以此推動纖細的毛像風吹楊柳一樣擺動,對應的毛細胞因此產生容易被大腦識別的聲音電信號→⑤大腦對這些電信號進行處理→⑥我們聽到了聲音。

上面的表述很專業,你可以不用關注細節。你只需要知道,任何感知都必須經由一個複雜的信息處理系統產生。

樹倒下後會產生振動,可是它會不會“發出巨響”還要經由我們的耳蝸等一系列複雜的結構才能被我們聽到。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我們看世界跟聽聲音是一個道理,必須經由腦子裡預置的系統,否則我們會看到,卻看不見。而這個系統恰恰就是由文史哲構成的。

文史哲往往由很多優秀的作品組成,這些作品,是在這個世界活過的人或者正在這個世界裡存在的人,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對於人性的認識。學習文史哲,不僅是在構建好你的認知藍圖,更重要的是,在你踏進社會之前,它們幫你“預活”了一遍。

它們幫你預置好一個認知藍圖後,也幫你構建了一個模擬社會,讓你自由地想象,你在那個時代怎麼生活,放到今天黑格爾、尼采他們閃耀的理論是否還適用,我要是他怎麼辦……

而這些,是在你步入社會之後至關重要的。在昨天的文章裡我們說過,從大學到社會,可以看做是一個從駱駝到獅子的過程。而從駱駝到獅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在花園裡預置的認知藍圖放到實際生活裡來不斷修正,不斷錘鍊自己。沒有預置藍圖是可怕的,而沒有經過修正的藍圖會慢慢荒涼,甚至畸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