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運動減肥喊了很久卻沒有行動?不是你懶是用錯了方法


減肥健身的口號喊了很久,卻遲遲沒有行動,或者剛開始執行幾次又放棄。

每一年都制定培養新技能或習慣的目標,卻也只是制定。

說好了要學英語,可是堅持了幾天,又想放棄。

瞭解了很多培養習慣的方法,看了很多勵志視頻,雞血文章,然而還是沒有什麼卵用。

……

明明只是想培養一個新習慣,可是怎麼那麼難?其實,養成一個新習慣很容易,只是我們用錯了方法。


《微習慣》:運動減肥喊了很久卻沒有行動?不是你懶是用錯了方法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微習慣》,將告訴我們怎樣從一點點的微小行為開始,培養一個新習慣。

這本書的作者斯蒂芬•蓋斯和我們大多數的普通人一樣,沒有高薪的工作和履歷,在生活中也有一些壞習慣,也會有逃避改變的自然傾向,但他通過自己發現和實踐的微習慣,讓自己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那麼什麼 是微習慣呢?為什麼會有用呢?

什麼是微習慣

強迫自己每天做微小到可以忽略的積極行為,就是微習慣。

什麼是微小到可以忽略呢?比如說你想養成閱讀的習慣,可以每天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每天閱讀一頁書。如果閱讀一頁書會讓你產生牴觸情緒,那你可以從閱讀幾行字開始。

再比如一天一個俯臥撐,一天寫作50字,一天背一個英語單詞……這些行動都很微小,且容易達成。

因為這些行為小到不可思議,所以你看了一頁書或幾行字,做了一個俯臥撐後,大腦會告訴你:這很容易,我可以再讀幾頁書,再做一個俯臥撐。然後,你會發現,本來是閱讀一頁書,做一個俯臥撐,最後卻超額完成。


《微習慣》:運動減肥喊了很久卻沒有行動?不是你懶是用錯了方法


為什麼微習慣有用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1.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則靜止的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

2.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則處於運動狀態中的物體不會改變。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經驗,放鬆的間隙想打開抖音刷一個短視頻,然後我們看完一個短視頻後,大腦會說:再看一個。然後是再看一個。然後的然後,我們就進入了刷視頻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一種情況是我們憑藉意志力主動做出改變,如我的事情還沒做完,不能再刷了。另一種情況是別人影響到我們的狀態,讓我們停下刷視頻的腳步,如媽媽喊吃飯。否則的話,我們可能會一直這樣刷下去。

這就是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在我們生活中的體現。那與微習慣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微習慣的行為很小,很容易讓我們從一種狀態切換到另一種狀態。

因為微習慣的行為很小,不會讓大腦感到難以執行、躊躇不前。

因為微習慣的行為很小,對身體能量的損耗微不足道,所以不舒服時依然可以執行。

因為微習慣的行為很小,當我們開始行動,就已經從靜止狀態變成了運動狀態。運動狀態一旦開始,就切換到了另一模式。也就是我們已經從看著目標到開始行動。


《微習慣》:運動減肥喊了很久卻沒有行動?不是你懶是用錯了方法


建立習慣的目標是用重複來改變大腦,可是大腦會抗拒改變,除非它們能大方的給大腦一些回報。如果有回報,大腦會更願意重複一件事。

大腦中有兩個關於改變習慣的關鍵工具:基底神經節和前額皮層。前額皮層可以理解長遠利益,抵制誘惑。但會消耗意志力,容易疲勞。基底神經節可以重複某一行為,長期維持某種狀態,節省精力。但不具有辨別好壞的能力。

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下了班我們更容易放任自己的壞習慣,因為白天上班已經消耗了我們太多的精力和意志力。當身體覺得疲勞,前額皮層抵制誘惑的能力下降,基底神經節會開始重複之前行為,我們也失去了對甜點和美食的抵制能力。


《微習慣》:運動減肥喊了很久卻沒有行動?不是你懶是用錯了方法

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在減少意志力損耗的情況下,養成新習慣。

很多人通過看勵志視頻、雞血文章來激發動力行動,培養習慣。但激發的動力是依靠感受的,也就是當你感受好時,自然容易執行,但萬一哪天情緒不好,跟朋友吵了架,或身體不舒服,就很容易再次輸給惰性。

所以,作者在書中提到利用意志力開啟新的行為,比利用動力更穩定可靠,因為意志力是可以鍛鍊的。比如經常運動的小夥伴可能會感受到,隨著運動週期與難度的增加,意志力明顯比之前有增強。

利用意志力養成新習慣的前提是意志力沒有耗盡。微習慣需要很少的努力,不會讓你產生牴觸情緒,自我損耗極少,自然容易執行。


《微習慣》:運動減肥喊了很久卻沒有行動?不是你懶是用錯了方法


上面介紹了什麼是微習慣以及微習慣的原理,那麼怎樣培養一個微習慣呢?下一篇我們將分享養成微習慣的具體方法,掌握了這個方法你也可以從懶癌變身自律達人,輕鬆養成良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