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屏蔽又不忍心,不屏蔽又氣不過,這朋友圈可能有毒

寫在前面

我斷言:如果你的朋友圈有個微商,你肯定會把他屏蔽;但如果有個微商,是搞賣吃的,也許你就猶豫了,如果這個賣吃的還是個美女,那就更……

我朋友圈裡就有一位,雖然把他屏蔽了,但偶爾還是會點開。因為她是個賣海鮮的……

想屏蔽又不忍心,不屏蔽又氣不過,這朋友圈可能有毒

想屏蔽又不忍心,不屏蔽又氣不過,這朋友圈可能有毒

而且不是一次哦,有一種精神可以完美地體現在她的身上,叫:堅(shi)持(fen)不(ke)懈(zeng)。


想屏蔽又不忍心,不屏蔽又氣不過,這朋友圈可能有毒

一天至少兩遍,如此精神,不得不點(xiang)個(ma)贊(ren)。“睡了嗎?睡了我就偷偷發了”

這……

挺香的。

我在某短視頻平臺關注不少美食主播,多是走文藝或者模仿路線的。但也有一位主播,比較另類,每次都是炒海鮮,每次都是教別人炒海鮮,每次都是笑的很憨,吃得也很憨。但就是有流量,幾百萬次的播放,就看他成百上千個幾乎“重複”的視頻,開場白:“海鮮你會做嗎?我來教你炒海鮮……”

我感受到了這個社會深深的惡意,頓頓吃海鮮,啥家庭啊?明顯引起階級對立啊。

我吃不到海鮮,我還不會做個理論派嗎?沒錯,這次寫炒海鮮。

具體做法

食材:八爪、海星、海蟹、蝦、海貝等各種海鮮

配料:蔥薑蒜、幹辣椒、醋、老抽、蠔油、純淨水

具體步驟:

一、起鍋燒油,蔥薑蒜爆香;然後下入各種海鮮,翻炒兩下;

二、下入醋,按照理論做法,可以多放一些,加入老抽上色、蠔油調味;

三、加入純淨水,剛剛沒過海鮮即可;

四、最後,還得給他個雙擊……

想屏蔽又不忍心,不屏蔽又氣不過,這朋友圈可能有毒

寫在最後

我們冷靜地分析,為啥朋友圈裡賣海鮮的能堅持每天都發布;為什麼一個天天炒海鮮吃海鮮的就能火的一塌糊塗。

沒有利潤的事情沒人會做。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功利的社會,是什麼讓一個人不怕微信裡朋友的屏蔽甚至刪好友還在義無反顧地發同一種朋友圈(賣海鮮)?是什麼讓一個長得並不帥的人堅持每天“傻乎乎”地炒海鮮、吃海鮮,在鏡頭前永遠都是笑嘻嘻的模樣?是愛嗎?是責任嗎?都不是,是錢!

想屏蔽又不忍心,不屏蔽又氣不過,這朋友圈可能有毒

我們再往下分析一步,他為什麼會賺錢?因為有單子,為什麼有更多的單子?因為有流量。為什麼有流量?因為他發的朋友圈、他拍的視頻,有特點。

好了,那我們分析他的特點,掌握這些特點,並加以實踐,是不是我們就火了?我們先看什麼特點:

一、貨源。貨源本身就是海鮮,這個東西在沿海也許不算什麼稀罕物件。但在中國廣大的內陸大部分地區,很多人是吃不到、吃不起的。它本身的屬性,決定了它有很多受眾,或者說潛在的受眾(因為買不起卻又很想吃……);

想屏蔽又不忍心,不屏蔽又氣不過,這朋友圈可能有毒

二、人和環境。人要有特色,比如我朋友圈賣海鮮的那位,是個美女。正值芳華,吃個海鮮,拍個短視頻,底下評論除了流口水,還是流口水,而且流口水的,更多的是男性……例如炒海鮮的那個,每次都是在漁船上,靠著海岸邊,陽光明媚,開始炒海鮮、吃海鮮。他的特色就是他那股子傻勁兒和恆久不變的動作及地點和裝束,很容易給人深刻印象。

三、堅持不懈的恆心。短期內,也許見不到利潤。或者說一段時間內,都是瓶頸期。但只要堅持不懈,還是能走到光明。因為路子的方向是選對了,可能只是還有一段曲折的路途需要去經歷。

想屏蔽又不忍心,不屏蔽又氣不過,這朋友圈可能有毒

最後我還是想說一句:我們是不會做嗎?我們缺的是海鮮!正如我們為什麼不火,我們缺的是堅持。您細品,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