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寫詩,11歲入宮成為40歲李世明寵妃,24歲為愛情付出生命

那位還是沒能康復,苦苦求來的仙丹並非妙藥。

消息傳回長安時,她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接受,泣淚成疾,一病不起。

心底那綿綿不絕的歡喜終是成了劫,偏偏引了山洪,無處可逃,唯有與君重逢。

自是人間驚鴻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徐惠八歲時寫下這首詩,本就聰敏伶俐的她從此便聲名遠播。

徐惠長城人氏,貞觀元年(公元627)生人,出生那年其父徐孝德正式出仕唐朝。

這個女子似乎得了上天眷顧,生來聰穎過人,五月學語,四歲識書,八歲屬文。

8歲寫詩,11歲入宮成為40歲李世明寵妃,24歲為愛情付出生命

八歲那日父親徐孝德令她試著擬《離騷》作詩,稍作思索,提筆揮墨,於是便有了《擬小山篇》。

雖然知道自家女兒有幾分才氣,但是徐孝德在看完這首詩後仍舊驚歎,他知道縱使不宣揚自家小女的才華也是蓋不住了。

大抵城中的桃花流水、清風明月也不被為徐惠的才氣折服,於是將自己漂泊許久的靈韻與柔情一併賦予這個女童。

她自是人間驚鴻,理當配與天龍。

此後宮門春深

豆蔻初開,胭脂乍染。

徐惠剛換上霞紅的長裙,丫鬟忙著給她梳妝。

底下人送來一根金簪,說是老爺專門託人打造的,徐惠拿起來看的真切,那紋路屬實是好看的。

丫頭輕聲問道“小姐,我替你戴上吧?”不等徐惠回答丫頭便將那金簪拿了去。

府外的儀仗唱和聲一層一層傳進了內院,丫頭還沒來得及將金簪插在徐惠挽起的烏絲上便和徐惠一同出門接旨去了。

傳旨的公公面上止不住的喜悅,末了不忘向徐父道賀。

當朝天子御召徐惠為才人,即日隨侍入宮。

徐惠接過聖旨,目光掃過成排的大紅箱子,隨手拿起了羽翠垂珠的金步搖插在頭上。淡淡一笑,隨即暗暗道了一生歡喜。

不久後徐惠告別了爹孃入了宮。

8歲寫詩,11歲入宮成為40歲李世明寵妃,24歲為愛情付出生命

金殿之上便是心中描摹多日的良人,徐惠隨即恭恭敬敬的跪下,道:“臣妾拜見皇上。”沒有惶恐亦沒有慌張。

那人只淡淡的道了一句“抬起頭來。”

於是,含笑的眸子毫不遮攔的對上帝顏,只一眼心魂相與付,只一眼就註定了以後思君朝與暮。

“你不懼我?”

“皇上是臣妾夫君,何懼之有?”

李世民見徐惠如此般淡定不由心生歡喜,於是將自己的披風解下,輕輕的搭在她的肩上。

徐惠翩然轉身,抱來一罈佳釀“這是臣妾早年釀的桂花酒,我想皇上會喜歡的。”

徐惠斟了一杯滿臉笑意向李世民喂去,酒是美酒,人是佳人。

8歲寫詩,11歲入宮成為40歲李世明寵妃,24歲為愛情付出生命

已過不惑之年的李世民早已經閱盡人間繁華,而一身詩意的徐惠出現的正是時候,就這樣,她和李世民執了手。

多嘴的奴才走漏了風聲“徐才人來京時沒帶旁的,只有那一罈酒,寶貝著呢 。”

李世民倒也沒有責罵,批閱奏章的煩憂卻在一時之間消失不見。

此後宮牆春深,惟願與君昏晨。

才情只付良人

徐惠自小飽讀詩書自然明白這宮闈艱難,但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這種後宮手段在她看來都非所願。

她本就無意爭寵,雖猜得出幾分帝王心卻也不敢放肆。後宮之中她也想如家中一般時時捧一卷詩書,偶爾提幾句歡喜。

也許,因為她無意紛爭恰恰也躲避了紛爭,那些善妒的貴人日日想著如何奪寵倒也沒心思挖苦她。

於是,深宮的寂寥倒也被她過成了享受,住所雖然偏遠卻正好離藏書閣很近,她常常醉心於此全然忘了時辰。

8歲寫詩,11歲入宮成為40歲李世明寵妃,24歲為愛情付出生命

李世民明白這樣的才女才是他現在想要尋求的人,她知書達理、善解人意,是後宮其他人所不能代替。

雖然徐惠樣貌上無任何長處,但是李世民卻忍不住想要靠近,同她吟詩弄月、把酒言歡。很多時候,看著她在一旁安靜的讀書便覺得歲月靜好。

某日批改奏摺,底下人說徐才人無意爭寵,日日只和詩書打交道,人人都道她是個痴人,嬪妃也沒將她放在心上,事端總能避她而去。

李世民心想“倒是小瞧這痴兒了,有幾日不見她了。”

於是召她前來,傳旨的公公回來有些時候了,遲遲卻不見她來。

李世民左等右等,心裡竟有些惱怒,將準備好的糕點拂到了地上,心想“這徐惠竟也不知好歹!”

此時徐惠姍姍來遲,只見李世民冷麵薄情,她也不多做解釋,拿起案頭上的筆,簪花小楷一揮而就——“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她將詩呈到李世民面前,嫣然一笑緩緩說“我早早的臨鏡梳妝,然後又幾度徘徊。古來千金才換佳人一笑,我也不甘心一召就來。”

李世民心想也只有這般痴兒才敢在我面前頑皮幾句吧,於是不悅一時間盡數散去。

我有才情三五句,墨筆揮就獻良人。

天竺尋丹藥

好景不長,隨著年歲的增高李世民身體每況愈下。徐惠看在眼裡卻手足無措,只好每日潛心為其求福。

8歲寫詩,11歲入宮成為40歲李世明寵妃,24歲為愛情付出生命

太子承乾被廢、魏王泰被黔,一樁樁、一件件,給李世民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徐惠見他日日憂心忡忡,未能解其煩憂。

只能看著這個最英武的男人日益消沉,以前很少服藥的他也開始服食藥石了。

徐惠再也沒有往日的無憂,她的快樂隨著李世民的病情一點一點消失了,多了柔情愁緒。

大臣紛紛上諫推薦天竺國一名方士,說其已有二百高齡,且有長生之術,可配製秘藥,治李世民之疾。

李世民大喜,令其即日開始煉製丹藥。雖然馬上就開工了,但是煉製丹藥並非易事,只好慢慢等。

李世民的病又拖了一年,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春天,丹藥終於出爐了。

崔敦禮等人絲毫不敢懈怠趕緊捧藥入宮,病中的李世民將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丹藥上,趕緊按照那方士的囑咐服用藥物。

可是沒有人能想到那仙丹竟非良藥,李世民不久後便覺不適,於是病情急速加劇,太醫一時間也束手無策。沒過兩月李世民在翠微宮駕崩。

隨君碧落黃泉

消息傳回長安時,徐惠傷心至極,日日以淚洗面,後竟泣淚成疾,一病不起。

世間沒有了李世民,徐惠的人生變得毫無意義、毫無生機,她只想隨他而去,碧落黃泉。

太醫日日前來都被她拒之門外,她心意已決,這世間再也沒有值得留念的了。

那些往日的美好回憶而今都變成利刃,一刀一刀,剜得心疼。

8歲寫詩,11歲入宮成為40歲李世明寵妃,24歲為愛情付出生命

因為拒絕醫治、不服藥物她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即使是這樣她仍舊用盡力氣拿起筆,一橫一豎、一字一句全是自己的思念。

在愛上你之前,我沒有許過別人,在愛上你之後,便只有你一人。

徐惠帶著滿滿的相思離開了人世,另一頭有她最愛的人。

世人追封她為賢妃,並且遵從她的遺願安葬在昭陵,世世代代侍奉在李世民左右。

間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但也有悲劇,徐惠在這世界上度過了24個春秋,前11年她用來遇見他,後13年用來陪伴他,即使付出生命,她也心甘情願。

思君無藥可醫,隨君碧落黃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