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米:跟随邱村镇一起走进诗词里的稻米文化

大概只有中国,会将舌尖上的米食、教育与古诗词结合的如此紧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简单意骇的精炼通俗,写尽种稻人的辛苦。饭香四溢时勿忘耕作之劳苦,饥肠辘辘时感受食物之醇香,酒足饭饱时邂逅古诗词之秀美。


虾稻米:跟随邱村镇一起走进诗词里的稻米文化


的确,有关水稻、大米的古诗词数不胜数。以至于直到现在,人们见面时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还保留着“您吃饭了吗?”

了解“稻”、“米”文明,要从说文解字开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米的解释:穬粟实也,像禾实之形。一般而言,稻的种类与米一致,民间习惯称“某某米”,而非“某某稻”。但有时候同一种稻,可能精制出不同的米,米和稻就不能混为一谈。

虾稻米:跟随邱村镇一起走进诗词里的稻米文化

透过文字剖析可以判断,水稻的种植在我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河姆渡遗址出土物中含有大批稻谷碳化堆积物。由此可证,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的食材。1995年,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里发现四粒黄色的稻谷,测定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前,据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谷。

考古发现,最早的水稻种植在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的近海,逐级向内地扩充,最后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也就是说,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虾稻米:跟随邱村镇一起走进诗词里的稻米文化

而在饮食上,除了日常饮食,米在节日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做元宵、包汤圆,打年糕、裹粽子,春节、清明、端午、元宵,有节日的地方总也少不了米。

“民以食为天”。从《淮南子•本经训》记载“焚林而田”的火耕法,到锄耕、耜耕以至于现在的机械化作业,我国的农业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得以持续发展。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食用稻米。水稻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维持了较多人口的生活,联合国还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重要性可见一斑。

如今,消费者对稻米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温饱与美味,而是追求更健康更优质的食材。能否解决农产品无公害、农药残留等食物安全问题为已成为当下食品企业是否能致胜的关键。


虾稻米:跟随邱村镇一起走进诗词里的稻米文化


​ 广德市邱村镇的邱村白马湖牌虾稻米致力于引领绿色健康消费观念,采用虾稻共作的养殖方法,种植过程不施任何的化肥,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