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政信為什麼安全?

去年末,有一篇名為《震驚!江蘇首例政信違約》的文章在朋友圈廣為流傳,引起了不小的風波,搞得人心惶惶。直到最近依然偶有投資人來諮詢安小妹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江蘇的政信都爆雷了這市場上還有安全的項目嗎?安小妹也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足以見得無良媒體的標題黨是多麼具有誤導性。

事實真相到底是怎麼樣?

涉事項目為“322號句容赤山湖PPP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其實很明顯,從名字裡我們就能看到它就是一個PPP項目,結果被所謂的爆料和標題黨一通亂傳,說成是純政信項目,這不擺明誤導人麼?

來捋一捋。該項目成立時融資方是PPP項目公司,當時該公司含有20%的政府參股(2018年還因為糾紛退出了項目公司),其餘80%的股份持有人為民企豐盛集團。也就是說項目成立一年後就已經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民企融資,和政信完全沾不上邊。

純政信為什麼安全?

2019年末,項目到期了,沒有順利兌付,投資人急了:合同上不是寫著政府會到期後回購的嗎?現在信託到期了,怎麼還不兌付?其實大家有所不知,在PPP項目中大多數所謂的“回購退出”是指整個項目開發完成,政府驗收通過後才會撥款。這個“到期”指的是項目驗收成功後,而非信託項目到期,這中間是有一個時間差的。

根據2019年財政部發出的《關於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範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可以看到,政府在PPP項目中的職能僅僅是負責出政策、確保項目本身的合法合規。不論是從職能還是還款邏輯來說,真正意義上的政府平臺作為融資人的項目和PPP項目兩者之間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

純政信為什麼安全?

市場上其實一直都有不少偽政信產品,明明是國企參股企業甚至是偽國企,卻包裝成政信來賣;明明是PPP項目,在宣傳的時候卻打著純政信的旗號。特別是PPP項目,雖然和政府沾點邊,但是PPP項目如果出事了只能證明是項目本身有問題,並不代表地方政府缺錢有債務問題,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這個黑鍋,純政信項目堅決不背。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項目才是純政信呢?

很簡單,我們謹記三個要素:融資方必須是政府平臺或者政策性銀行(中國三個政策性銀行分別為: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如果是政府平臺那麼其經營範圍應與民生、基建有密切聯繫;資金用途必須是聽黨指揮,在政府體系內用;風控措施一定要在政府體系裡面,比如城投擔保、對應政府的應收賬款等。

純政信為什麼安全?

第一,城投平臺綁定了政府信用。

在我國的政黨體制中政府信用幾乎可以和國家信用劃等號。政府可不像工商企業、股權融資那樣可以申請破產、逃之夭夭,政府一直存在,可能有人擔心會不會新官不理舊賬?但是現在我國實行的是官員終身問責制,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我國的政府是絕不可能賴賬的。

純政信為什麼安全?

退一萬步來講,如果發生問題,一盤點平臺資產主要是來自政府和其他財政部門的應收賬款,順著這條線就可以去找政府,無論如何都是有人來接管處理的。

第二,違約代價太大

任何一個區域想要發展經濟都必須依靠融資這一手段。但凡當地有一家城投違約了,那麼全省的再融資環境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樣的“罪名”誰敢承擔呢?歷史的齒輪永遠是向前轉動的,在國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現在基建依然是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你看前段時間西部地區有個市級平臺出事,全省都想辦法調撥資金,手段也是多種多樣,比如上級政府資金調配、出讓政府股權以及經營性國有資產權益等。雖然項目展期了,但是決不會不兌付,這就是政信的底氣。

第三,能夠穿透底層資產

政信項目還有一個有別於其他金融產品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穿透底層資產。不論你買銀行理財還是基金,它們其實都是一個資金池,投資人根本無法明確知道這筆錢的最終投向,心裡總是覺得空落落的,不太安心。

而城投公司的業務就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整理與開發、水電煤等國有資產運營等民生工程,它們是城市運轉的骨骼和血管,這樣的項目一般都是有政策扶持的,利國利民,有百利而無一害,試想涉及民生的工程會爛尾嗎?如果全國都是基建的爛尾工地那不亂套了?要知道中國在國際上可是被稱作“基建狂魔”的,所以凡是純政信的資金用途都是非常安全可靠的。

純政信為什麼安全?

總結一下:只要你買的是純政信項目那麼它的安全性你毋庸置疑,資金直接打到城投公司的銀行賬戶裡,投資人與城投形成直接的債權債務關係,又有融資方用應收帳款做質押、當地AA信用評級以上的國企做無限連帶責任擔保的增信措施。對政府債而言最極端的情況就是展期,但是從未發生過系統性風險,這是純政信最讓人安心的一點,你看看隔壁的P2P、工商企業融資、房地產融資項目發生違約後血本無歸的案例比比皆是,真是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啊。

安得財富是一家致力於為中高淨值人群提供全方位投資理財資訊、金融政策解讀、投資熱點分析的互聯網信息平臺。可以幫投資者更加高效的運作資產配置,確保投資利益最大化和財富穩健增長。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理財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