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文 / 閏土

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我的家鄉在扶風縣天度鎮晁留村。我們村北靠閆馬村,東依永壽縣店頭鎮梁家村,西與鞏村接壤,南與下寨村比鄰。距閆馬村上面不遠,就是冀東海德堡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這幾年我們這裡人,無形中也沾了冀東水泥廠的光,暫不說安置農民就業,就這通往冀東的公路,也給晁留人做了一鍋好飯。

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我的家鄉,據法門寺約有十多公里,常常站在田間地頭就可以遠遠望見高聳入雲的寶塔,彷彿也享受到普照天下的佛光。

我家位居晁留村中心,因它有城牆圈著,所以叫晁留堡。我小時候,晁留堡周圍有高大的城牆,把方圓三個小村莊圈了起來。有城牆就有城壕,那深約三丈、寬約二丈的城壕繞城一圈。城牆頂部寬約一丈,城牆東南角建有一個瞭望哨樓,以觀察城外的活動。據年長的老人講,修建城牆的目的是防止土匪擾民。城壕邊長滿酸棗樹,壕下壕上綠樹野花,顯得格外翠綠誘人,惹得蜜蜂蝴蝶紛紛飛舞。炎熱的三伏天,兒時的我叫上小夥伴,盡情地在壕下壕上玩,有時捉青蛙、捉迷藏,還在城壕下的土壁上捉蠍子。後來,生產隊開墾"十邊地",在城壕底種上蓖麻,壕底也成了"良田"。

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晁留村從建社起,分為八個生產隊,那時叫生產小組,晁留叫大隊,以晁留堡子為中心。一九六二年分隊時,根據社員住的方位,把晁留堡子住的社員分為晁中、晁西、晁南三個生產隊,土地面積按人口平分,我家所在的晁南組人數最少。

晁留村周圍幅射溝源、西溝、梁趙、東堡,加上晁中、晁西、晁南。東堡當時隊最大,是四個自然村(東堡、韓家、李家、巨家)合成。

那時,農民居住條件差,吃穿粗陋。西溝、梁趙等自然村的好多田地位於縱橫交錯的山溝裡、半樑上,坑坑凹凹,老是欠收。晁留堡子周圍的土地雖然平坦,但土地貧瘠,也打不下糧食,每年忙罷,除交售公購糧、留夠種子和牲口飼料外,所剩糧食每人僅能分到一百多斤小麥;二三月間,也曾有缺糧斷炊的。

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每次放學回來,我拿上母親蒸的玉米麵粑粑饃,蘸上些辣子水水,提上鋬籠去拔草。有時,玉米麵饃吃膩了,母親蒸玉米麵粑粑饃時撒些糖精水,吃起來怪甜怪甜的。

閒時,我和玩伴們爬上高高的城牆,城牆頂上開著不起眼的白花、黃花、紅花和野蒿子,我們時不時的拔一些,編成圓圓的帽子,戴在頭上,與鄰村小孩撇火打仗,那玩勁,完全忘記了飢餓和疲勞。舉目翹望,稍近處,高大的土槐樹、百歲皂角樹上的三個老鴉窩,分佈在三個不同的方位,特別醒目;再遠處,十多公里外的法門塔高聳入雲,迷人的秦嶺常年白雪覆蓋……

時光飛逝,晁留堡那城牆挖掉了,城壕被填平了,取而代之的是聳立起一座座寬大的磚瓦房。

曾經,農民的居住條件非常差。住的房子,都是用胡基壘成的偏廈土房,有些祖孫三代同住一屋,有些還是鍋連炕或住在土窯洞裡。

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農村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的年代,晁留村全體村民集體上陣平整土地,三年時間平整土地三百多畝。剛初中畢業的我,參與驗收平整土地進度,還對驗收情況評比宣傳。

最令人難忘的是晁留學校。上數千百年,晁留村就沒有學校、學生、識字、學文化的概念。新中國成立後,才將晁留村的"大廟"改作學校,至此,才有了第一批學生。上個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初,還只是"晁留小學";七十年代中期,學生多了,分別開辦了小學和中學;八十年代初,小學和中學合併,中學班級也不少,鞏村、閆馬大隊所有的中學生,還有下寨大隊道南的學生,都在晁留上中學。鞏村、閆馬、道南離晁留較遠,這些學生每天都走著回家吃飯;冬季天氣短了,這些學生帶些饃,學校免費提供開水。

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晁留中學座北向南,學校西邊有一棵大柿子樹,據說在建校前就長了幾十年了,建校時柿子樹被括了進來,柿樹旁邊不遠處有一口井,井旁邊就是老師們的灶房。

春天那窩裡浮出的小鳥歡樂的叫著,我們一夥同學聽著那優美動人的叫聲,心裡快樂極了。秋天,柿子成熟時,各種鳥兒飛來叨食鮮紅的柿子。柿樹上兩個鳥兒窩,遙相呼應,我和同學們貪婪地吮吸柿子散發的甜蜜味,偶爾看著被小鳥叨落的柿子,不由得流下口水。

一晃幾十年過去,時代鉅變,晁留村也有很大變化。過去恓惶的村部,變成了一座二層樓的辦公場所,村部有大、小會議室,有扶貧指示牌,村部辦公室門口,有村幹部名單、電話,值日牌;村部院落牆壁上,有黨建宣傳畫,扶貧政策的解答……。2017年,一位在外三十多年沒有回過老家的老幹部回村探親,感慨萬端:"這簡直不像晁留村了,真是煥然一新啊!"

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晁留村現在沒有學校了,中學多年前撤走,2010年又撤掉小學,學生統一在天度鎮上學。唯一有教學影響的是晁留村紅太陽幼兒園,己辦了近二十年,在晁留附近享有盛名。

為了便於管理,原來的晁留大隊東堡隊按自然村劃分為四個小隊,叫村民小組。分別為西場組、堡子組、李家組、韓家組,目前晁留村有十個村民小組,3800餘人。

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如今的晁留村樓房林立,家家用上自來水,屋內高檔沙發、席夢思床、液晶電視應有盡有。節假日,小車停滿街道。各每個小組街道都裝上路燈,門前有花壇,街道整潔,有垃圾箱,組組都有保潔員,柴禾不亂放,村頭都用白色塗料噴過,並建有多處遊樂場所。街道、公共場所、繁華路段有醒目標語、宣傳畫,過去的澇池改成了美觀的蓄水池。

晁留村的蘋果香甜而脆、個大色紅。特別是晁留村蘋果市場遠近聞名,每年許多客商都趕來收果,有些己在此紮根十多年了,方圓三、五十里的果農都在此賣果。

晁留村每年三月十五古會唱大戲,都是村民自籌資金,活躍村上文化生活。

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家鄉晁留,像涓涓細流,豁達而溫情地沐浴著我的全部身心,烙印在我記憶的深處……

作 者 簡 介

家鄉晁留村 那抹不掉的記憶

閏土,原名楊潤傑,農民,陝西扶風縣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寶雞作家協會會員、寶雞職工作家協會會員、扶風縣文聯副秘書長,扶風縣讀書協會會長。在各種報刊發表文學作品上百件,多次獲獎。

2017年出版散文集《一把苜蓿菜》。2017年參加省文學院舉辦的《關中片區》作家培訓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