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臘八就是年,可年味至今一絲未見

很多人慨嘆,現在的年味真是一年比一年淡。俗語說得好,“過了臘八就是年”,可臘八已經過去兩天了,你能感受到絲毫的年味嗎?在過去,臘八是一個節點,因為這離小年(農曆二十三或二十四)只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從各種方面,已然可以體驗到新年的氣息,但是現在,甚至到了小年,還沒有太多過年的感覺。

過了臘八就是年,可年味至今一絲未見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新年的氣息比臘八這個節點來得還要早,過小年之前的一個月,就能有過年的感覺了。對於那時的我們來說,過年是一年當中最期盼的日子,不僅意味著學校會放寒假,我們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玩耍,還會有好吃的、新衣服、壓歲錢等吸引我們的東西。於是,我們就活在了一種數算日子的氣氛中,甚至每天討論的話題,都會和過年有關。

過了臘八就是年,可年味至今一絲未見

當然,還會有更直接的舉動,那就是買炮仗放。對於男孩子們來說,放炮是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我們會去商店買那種散炮,然後想出各種巧妙的計策,來使得放炮更有意思。例如比誰膽子大,就是手拿著炮仗,點燃捻子,然後扔到天空中;也會將炮仗放到易拉罐下面,看罐子能被炸出多高;更“損”的招數是做定時炸彈,將炮的捻子綁在燒香上,等燒香燃到炮捻的位置,就會炸開,而且這種定時炸彈往往被放到豬糞或人糞上,我們還美其名曰“天女散花”……樣式五花八門,儘管有的招式現在看來很不可思議,但當時我們玩得卻不亦樂乎。

過了臘八就是年,可年味至今一絲未見

不過現在的孩子很少玩這些了,甚至連放炮,父母都會嚴格管制。而且孩子們對新年的期待,也不如以前那麼強烈了,過年更多的成為一家人團聚的時段,其意義變得簡單了許多。有人說,這是因為當前生活條件富足的結果,隨著生活條件變好,人的思想觀念也相應會發生變化。

過了臘八就是年,可年味至今一絲未見

魯迅在《祝福》開頭所說:“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裡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但現在,舊曆的年也不像年了,那幽微的火藥香,我也是久久不曾聞到了,畢竟很多地方是禁止放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