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丨壯觀!瀘縣“人工天河”解渴萬畝農田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4/200409202240307000150B3D.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四川在線消息(黃平 陳向前 記者 魏馮)近日,瀘州市瀘縣到了春耕時節,田間隨處可見村民捲起褲腿忙插秧的場景。瀘縣奇峰鎮,一座似橋非橋的建築卻分外搶眼。這個被當地村民譽為“人工天河”“人間天河”的石質建築,正是當地用作春灌的渡槽。

航拍丨壮观!泸县“人工天河”解渴万亩农田

勝利渡槽外觀 (黃平 攝)

瀘縣地處巴蜀丘陵之地,田高水低,常年缺水嚴重,這個百萬人口的農業大縣,歷朝歷代就在修塘蓄水、築堰引水,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渡槽——即高架渠,是一組由橋樑,隧道或溝渠構成的輸水系統,用來把遠處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鎮、農村以供飲用和灌溉 。

航拍丨壮观!泸县“人工天河”解渴万亩农田

勝利渡槽有21個橋洞 (黃平 攝)

自上世紀70年代始建至今,瀘縣奇峰鎮的勝利、華豐兩大渡槽一直扮演者引水灌溉農田的角色,並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奇峰渡槽群還於2019年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這兒都栽了10多年秧子了,這個渡槽的水放下來,年年都是豐收。”程清朝說到。4月8日,瀘縣雲龍鎮的程清朝前來奇峰鎮陽高村幫助當地村民進行水稻插秧,在他的印象中,這座名為勝利的渡槽是農家人的“灌溉國寶”。

航拍丨壮观!泸县“人工天河”解渴万亩农田

行人在渡槽中間層通行 (黃平 攝)

瀘縣奇峰鎮陽高村的村支書黃德全說:“勝利渡槽連接了陽高、漁慶、寶豐、長林在內的的5個村,上萬畝的基本農田都是靠它提供灌溉,也是它確保了生產有收。”據黃德全介紹,當年修建渡槽時全靠人工,幹部群眾一起想辦法出主意,用農機站的圓鋼作拱架,20噸重的拱架用木繩搭吊裝,絞車升降,土法提升,村上至今還保留著修建時的工具——手錘。

如今,華豐、勝利兩座渡槽依然屬於三溪口水利工程的重要部分,僅三溪口乾支渠就長達463公里。據瀘縣三溪口水庫管理所所長呂享華介紹,整個灌溉區有渡槽283座,今年計劃放出水量是500萬立方米左右。今年春耕,三溪口水庫管理所提前制定了春灌方案,採取專人巡渠,按照先遠後近、先高後低、先下游後上遊的方案進行灌溉,通過渡槽實現自流灌溉瀘縣和龍馬潭區9個鎮6.5萬畝良田。

航拍丨壮观!泸县“人工天河”解渴万亩农田

村民們在農田裡插秧(劉靜 攝)

呂享華介紹,勝利渡槽位於奇峰鎮陽高村,於1976年動工、1977年竣工,最高跨拱高為33米,40多年來一直連接當地5個村落,為1萬餘畝水田提供灌溉。而華豐渡槽位於寶豐村,最高跨拱高為39米,是瀘縣跨距最大、拱跨最多、跨拱最高的一座水渠渡槽,1976年5月動工,1978年6月竣工使用至今。如今連接3個村,可供8000畝農田供水。

航拍丨壮观!泸县“人工天河”解渴万亩农田

村民們在農田裡插秧(劉靜 攝)

為保證渡槽暢通,瀘縣奇峰鎮陽高村第一書記高平飛最近正在進行渡槽的維護工作。“為了保證水渠的暢通,每年春耕放水之前,就要對水渠和渡槽進行了清淤和修補,在放水之後還要派人24小時值班值守,保證水渠暢通無阻。”

(航拍:李繼平 剪輯:魏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