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稱帝對當時中國的影響真是如此巨大嗎?

袁世凱稱帝對當時中國的影響真是如此巨大嗎?

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有人認為他首造共和就足以名垂青史,更多人認為他最大敗筆在於悍然稱帝,倒行逆施導致歷史倒退,袁世凱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清朝,是清末新政最重要的推動者,除了眾所周知的編列新軍外,他還設立天津商務局,鼓勵開廠,整頓金融,發展工商業,要求廢除科舉,大力推廣免費的新式學校,在天津開啟了中國第一次普選,建立了地方自治機構直隸自治局,尤其是辛亥革命後,促使清帝退位實現南北統一,這些都是袁世凱的功績。

袁世凱稱帝對當時中國的影響真是如此巨大嗎?

但從他1912年3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到1916年6月病死,這四年多的時間裡袁世凱破壞約法,解散國會,偽造民意,先使自己當上終身大總統然後悍然稱帝,幾乎沒做任何有利於共和的事。

袁世凱稱帝對當時中國的影響真是如此巨大嗎?

那麼如果袁世凱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首先軍事方面袁世凱稱帝敗亡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軍閥割據局面正式形成,辛亥革命後地方割據之勢已成,即便袁世凱是當時中國最有權勢的人,同樣很難號令各省。袁世凱不稱帝,最大的可能就是和北伐後的國民政府一樣,讓中國大致維持表面上的統一,但是袁世凱面對的內外局面要好很多,日本還沒有全面侵華,內部也不存在軍閥,革命黨外敵對勢力,統一阻力要小得多,其次財政經濟方面能保持在一個較好水平上。

稱帝是一件很燒錢的事情,袁世凱至少為此花了2000萬元,稱帝后鎮壓雲南護國軍,革命軍,更需要大筆經費讓袁世凱難以應付,可想而知如果袁世凱不稱帝,一方面能省下一大筆為復辟帝制準備的開支,另一方面不會有護國之役,軍費也省了下來,讓中國經濟少受一次打擊,最後政治方面革命黨將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日本也無法從中謀利。

袁世凱稱帝對當時中國的影響真是如此巨大嗎?

1916年護國戰爭期間,革命黨在日本的支持下於山東建立了中華革命軍東北軍討伐袁世凱,隨後袁世凱去世變得師出無名,這支革命軍慢慢被孫中山縮編 解散,不過這已經給了日本一個介入中國事務的機會,並從中謀取大量利益,所以如果袁世凱不稱帝,繼續堅持共和,他就能讓中國不至於太過分裂,在政治 軍事 經濟上都能更好地維護局面,或許能維持住中國統一和內部大體穩定,適當時積貧羸弱已久的中國能在更好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努力發展,從而也使他自己能在歷史上留下美名,流芳百世和遺臭萬年的契機或許就在一念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