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區“雙十萬工程”拉練勁吹一路新風

渝北區“雙十萬工程”拉練勁吹一路新風

王家街道經果林項目規劃效果圖

渝北区“双十万工程”拉练劲吹一路新风

雙鳳橋街道興旺村經果林建設現場

作為重慶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近年來,渝北結合土地整治、農村“三社”融合以及“三變”改革,提出到2022年建成10萬畝經果林、10萬畝生態林的“雙十萬工程”,著力提高農業現代化、農村景區化、農民職業化水平,探索丘陵山區鄉村振興路。截至今年3月底,渝北區已完成土地宜機化整治3.5萬多畝,栽種經果林2.6萬多畝、生態林4.8萬多畝。下一步,渝北區將以“雙十萬工程”為抓手發展規模化、機械化、組織化、景觀化的特色高效農業,加快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生態增值,力爭走出一條丘陵山區鄉村振興路。

四月的渝北,生機盎然,熱潮湧動。4月9日,伴著明媚的春光,全區農村“雙十萬工程”建設拉練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活動中,渝北區委書記唐川,區委副書記、區長譚慶分別率全區11個鎮和2個涉農街道黨政負責人,通過現場觀摩、交流點評等方式,實地查看渝北區“雙十萬工程”推進情況,並以此為契機,學先進、找差距、聚合力、拼幹勁。

場面壯觀的建設現場,現代化的農業機具、創新獨特的活動方式,給每一位參與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一天的時間裡,大家都看了什麼,又有哪些感受和收穫?不妨跟著記者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昔日撂荒地實現完美蛻變

村民們又有了新希望

4月9日上午,站在木耳鎮金剛村,放眼望去,近2000畝的高品質晚熟柑橘果園已經初具規模。如果不是該鎮工作人員的講解,很難想象眼前這大片的平田和梯田以前曾是村民都看不上的撂荒地。

要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讓農田地塊小並大、陡變平,便於機械化耕種。因此,渝北區大力開展土地宜機化整治,讓一片片曾經的撂荒地搖身一變,成為承載村民們致富希望與夢想的金土地。

木耳鎮金剛村74歲的村民尹興明一家有8畝地。他指著整治後的梯田告訴記者:“我的土地原本在小山坡上,田坎窄,鋤挖肩挑累死人不說,種地也賺不了幾個錢。現在整治后土地平了、成片了,拖拉機都能開進去,全都種上了果苗,果苗下又套種蔬菜。”

隨著渝北區“雙十萬工程”的推進,這樣壯觀的場景在渝北各地都能看到:在統大路沿線,14000餘畝的經果林已初具規模;在大灣鎮金鳳村,萬畝金鳳桃鄉正在加速建設;在洛磧鎮沙灣村,山丘上栽種的果林正在努力生長,不久的將來將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用現代化機器加快建

春耕時節播種大豆忙

鏡頭轉到大盛鎮隆仁村,機器的轟鳴聲讓許多村民聞聲而來。在春大豆的機播現場,隨著幾臺大豆專用播種機從壟上駛過,旋耕、播種、施肥、開溝、填壓等作業也全部完成。

走進該鎮青龍村,放眼望去,河岸兩側和山坡梯田上,一片片果園鬱鬱蔥蔥,果樹下裝有智能水肥滴灌系統。在不遠處的果園裡,63歲的貧困戶魏慶祿手持電動割草機、戴著護目鏡,在果園裡熟練地除草。拿鋤頭幹了幾十年農活的他,沒想到如今能操作現代化的農具。“現在用上了機器,跟以前比起來,那真是又省事又省力。”魏慶祿說。

在“雙十萬工程”推進過程中,嚐到智能化、機械化“甜頭”的鄉村,還有很多。渝北區聚焦機械化和智能化,對重點區域進行宜機化整治,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綜合利用率,並完善田間耕作道、灌溉排水、農田配電等基礎設施;同時,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打造全市數字農業發展試點區。

既是參觀者又是考核官

參與人員學習打分忙

“這個做法好,我們回去以後也可以借鑑學習。”

“你們這個天然有機肥料,我們能不能來買點呢?”

“作為全區的整村推進村,村民們的工作如何做呢?”

……

當天,參與拉練的鎮街黨政負責人十分忙碌。一方面,他們作為參觀者,認真學習著其他鎮街在推進“雙十萬工程”中的亮點和經驗,有的還拿出手機,把每個點的介紹拍攝下來,準備回去學習消化;另一方面,他們作為“考核官”,還要根據實地看到的情況,為每個拉練點打分,並提出下一步的建議。

在現場,記者看到,每一個參與者手中都有一張《渝北區“雙十萬工程”拉鍊綜合評分表》,在這張表上羅列了土地平整、排水系統、機械起壟、蓄水池建設、苗木定植、苗木長勢等六個考評項目,每個項目都明確了指標內涵,每個參與者都要根據實地看到的情況進行打分。只見大家拿著考評表,一邊看一邊思考。有的現場打分,有的回到車上,結合自己手機拍攝的圖片和資料打分。

“這種形式很新穎,通過一場拉練活動,讓我們學習了別人的優點,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對於我們在新的一年裡推動‘雙十萬工程’建設大有裨益。”在現場,一名參與者說。

渝北區“雙十萬工程”建設拉練點情況

大盛鎮

大盛鎮計劃實施經果林13350畝、生態林10540畝,經果林建設主要沿“古洛環線”推進,圍繞青龍村、雲龍村、隆仁村等村發展中晚熟柑橘。到2019年底,在青龍、隆仁、雲龍、東山、千盞等村整治土地9000餘畝。青龍村已完成整村宜機化土地整治2350畝,全部完成柑橘種植;隆仁村、雲龍

村動工4000餘畝,完成土地整治3000餘畝,定植柑橘苗550餘畝、16000餘株。

通過統一規劃,土地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全面退出傳統農業。

洛磧鎮

洛磧鎮“雙十萬工程”經果林建設現規劃設計面積5131畝,其中沙灣村2131畝,新石村1500畝,寶華村1500畝,自2019年9月19日正式動工以來,完成地表清理約2950畝,實施土地宜機化整治約2000畝,完成苗木栽植約800畝,主要栽植品種為“沃柑”。建設目標:建成獨具山地特色的智慧農場,“三社”融合發展的實訓基地,集體經濟發展的展示樣板。

大灣鎮

大灣鎮擬利用兩年時間新建特色經果林12000畝,選取了金鳳村作為“雙十萬工程”經果林整村推進重點村之一。明確了以發展早、中熟桃子等錯季水果為主,套種西瓜、李子、沃柑等應季水果,並依託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發展方向。以金鳳村為核心連片打造萬畝“金鳳桃鄉”,豐富桃鄉文化內涵,打造成主城周邊的週末觀光度假新勝地。目前,已啟動宜機化整治3000餘畝、完成1400餘畝。

石船鎮

石船鎮堅持“荒為先、熟為後”原則,在關興村、石壁村2個村啟動“雙十萬工程”經果林建設,實施區域均位於銅鑼山礦山公園建設規劃範圍內。其中,關興村實施區域共1200畝,採用“集體經濟組織+企業+農戶”聯合發展模式,發展品種為黑玫瑰李、青脆李、金佛山晚熟李;石壁村實施區域共1000畝,採用“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發展模式,發展品種為奈李、紅袍李。

木耳鎮

木耳鎮計劃2019-2020年建成7000畝經果林、5860畝生態林,其中,2019年完成2000畝經果林、2960畝生態林。金剛、良橋兩個村為鎮“雙十萬工程”經果林及生態林建設首批試點村。目前,金剛村累計實施土地宜機化整治約2200畝,栽植091無核沃柑2萬餘株共約1800畝;良橋村完成土地整治200畝,栽植雷竹200畝。

古路鎮

興盛村地處渝北區古路鎮北部,平均海拔385米。2019年,開展“雙十萬工程”經果林項目建設,對約800畝土地進行宜機化整治,主要分佈於周家山大橋兩側,向西延伸緊鄰百步梯村和草坪村,向北延伸緊鄰統景鎮興發村。目前已完成480畝土地宜機化整治和1.2萬株苗木栽種,同時將套種西瓜、南瓜、青椒等果蔬300餘畝,有效利用土地資源。

龍興鎮

排花洞村位於龍興鎮東部明月山上,是全鎮唯一一個未涉及兩江新區開發的建制村。幅員面積約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約2900畝、林地約24000畝,地形以丘陵、谷地為主。截至目前,該村已組建專業合作社4個,入股農戶80戶,集中土地約1000畝;啟動兩老樹專業合作社改土作業,完成了耕作翻鬆、清理亂石等作業,正在進行清表、翻土、排水溝和生產便道開挖。下一步將探索企業作為經營主體,負責日常管理、技術更新、加工銷售等環節,農戶以流轉的土地入股,享受保底租金+二次分紅的“社會資本主導型”經營模式。

雙鳳橋街道

雙鳳橋街道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對興旺村8、9、10社500畝土地進行了規模化、宜機化改造。修建水平條田、坡式梯田和梯臺地塊,以滿足大中型農業機械開展作業,並配合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實現全自動施肥、灌溉。計劃種植明日見、愛媛38等多種柑橘苗,同時發展黑花生、枇杷等特色農副產品,並計劃2020年在1、2社完成李子、桃子等生態林項目建設。

興隆鎮

興隆鎮建設任務為新建11000畝經果林,9400畝生態林,其中:2019年新建7000畝經果林,6400畝生態林;2020年新建4000畝經果林,3000畝生態林。截至目前,2019年經果林已完成土地整治7000畝,完成苗木栽植6600畝;生態林6400畝已全部完成栽植工作。永興村整村推進經果林建設3600畝,主要發展桃子和李子,目前已全面完成土地整治和苗木栽植,共栽植苗木12.4萬株,套種蔬菜約1500畝,預計土地入股群眾今年每人收入將增加800元。

王家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