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離中國——美國做得到嗎?

今天,各個微信群都傳一個很聳動的“大新聞”,那就是美國要“撤離中國”,要“全面撤離所有工廠”。

看上去似乎要天崩地裂了,是這樣嗎?稍安勿躁,先讓我們冷靜地看看到底發生什麼情況。

福布斯發的新聞,原文是:White House 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 Director Larry Kudlow said the U.S. should “pay the moving costs” of every American company that wants out of China.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提到,將為每一家願意迴流的企業,支出100%直接費用(immediate expensing)。按照他的解釋,這樣就“等於為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回美國的成本埋單”。

請注意關鍵詞是should,也就是“應該”,換句話說,也就是“建議”,僅僅是建議而已。

庫德洛還說:“我想說的是,100%立即為每一個工廠、設備、知識產權、建築、翻新支付全部費用。”

就算不考慮這到底是一個建議?還是將來執行的政策?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美國有沒有可能把公司撤離中國?尤其是製造業工廠搬回美國?

庫德洛提到美國開出的政策紅利,裡面包含:工廠、設備、知識產權、建築……

唯獨對於一個工廠最重要的一點,人才,他沒提,也不敢提。直白地說,發展現代製造業,除了人才,美國的條件不差。

在美國投資辦玻璃窗的曹德旺曾經對記者說,他做汽車玻璃要用浮法玻璃,做浮法玻璃要用天然氣,美國天然氣的價格是中國的四分之一,電價是中國的70%。

對於美國其他資源的價格,他介紹說,土地是不要錢的,不但土地不要錢,廠房也是“不要錢”的。“我們買的廠房,14萬8千3百平方米,花了1500萬美金,政府給補貼1600萬美金,相當於沒有花錢。”

曹德旺之所以能把工廠遷移到美國,有一個核心條件,那就是玻璃產業的產業鏈不復雜,人才要求不高,是一個資源密集型產業。即便如此,曹德旺還是要從中國派遣一大批骨幹工人去美國,因為美國那些工人根本不解決問題。

除了曹德旺的玻璃廠,幾乎很少有工廠從中國轉移到美國的成功故事。

鴻海富士康曾經信誓旦旦要在美國締造新硅谷,幾年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甚至親自陪同郭臺銘出席奠基儀式。但奠基之後,就是一些列麻煩的開始,如今的那片土地,依舊是不毛之地,夢想中的富士康,連一個影子都沒有。

鴻海在威斯康星的新硅谷,雷聲大雨點小,如今,依舊是一片空地

美國依然是製造業大國,不過現在製造業僅佔美國經濟的12%左右,總製造業產值只有2.2萬億美元,而同期的中國製造業產值為4.1萬億美元,美國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半左右。

你沒看錯,世界第一強國,製造業僅有中國的一半左右!這也就是紐約的護士,冒著生命危險,用垃圾袋當防護服,一次性口罩洗洗再用的原因!不是因為美國人窮,實在是製造業空洞化,危機關頭,才發現連個口罩都生產不了。

殘酷的現實刺激了美國政客,於是他們狗急跳牆,扯破嗓子高喊“撤離中國”!

撤離中國,喊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啊!

制約美國製造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其實只有一個,“人才”,主要是中低階的工程師。

一個偉大產品的誕生,不僅需要喬布斯那樣的天才人物,還需要很多默默無聞的工程師,他們可以把喬布斯的偉大構想變成現實,沒有喬布斯就沒有蘋果,但沒有中國眾多的工程師,喬布斯的理念也只是一個理念。

美國製造撤離中國早就是老調重彈的舊聞,根本算不上什麼爆炸性的新聞。

早在2009年,奧巴馬政府先後推出了“購買美國貨”、製造業促進法案、稅收優惠政策等多項措施,以提振美國製造業,表面上沒有提“中國”二字,但實際上就是針對中國。

奧巴馬督促企業家將製造基地搬回美國,在2011年和喬布斯見面時就提到這一點。

喬布斯當時的回應是:蘋果在中國的工廠僱用了70萬名工人,需要3萬名工程師去支持這些工人。這些工廠的工程師不必是博士或天才,他們只需要掌握基本的製造業工程技術。技術學校、社區大學或貿易學校都可以培養。

“如果你能培養出這些工程師”,他說,“我們可以把更多的製造廠搬回來。”

不僅僅奧巴馬,每一屆美國總統都念茲在茲,要把製造業帶回美國,特朗普喊得最響,但也是最多最少。

特朗普最近會見庫克時也提出,希望蘋果在美國製造。庫克的回答仍然是:美國太缺少工程師。

2017年下半年,庫克在中國的一次峰會中說道,“這裡的技術簡直難以置信。”他說,製造生產蘋果公司的產品,不僅需要最為先進的機器,還需要許多懂得如何操控這些機器的人才。

“在美國,如果把模具工程師們叫到一起開會,可能連一個房間都填不滿,”他說,“但在中國,可能許多足球場才能容得下那麼多人。”

製造業要是能迴流美國,早就回流了,絕不會拖到現在,主要原因就是缺工程師!很多人說,不就是工程師嗎?有這麼難嗎,美國不能培養嗎?

確實,相比培養一個醫生、律師、會計師,培養一個工程師不一定難,但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來,理工科枯燥乏味,職場前途黯淡,和所謂的亮麗、光鮮、爛漫,毫不搭界!

這就是人性,美國的年輕人就是不願意去讀理工科,就像中國的年輕人,寧願去送外賣,也不願意去當泥水工,一樣的道理。

中低階的工程師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辛苦活兒,相比高端的醫生、律師,實在缺乏吸引力。

世界各國每年培養理科畢業生的數量排名,中國第一,總人數是第二到第七名人數的總和,天佑中華,我國在理工科大學生方面具有壓倒性優勢。印度第二,伊朗第五,這都沒有疑問,但美國第三,這裡面水分很大,因為美國的理科生大多數是外國留學生,中國和印度又佔很大比例,實際上美國的本土理工科畢業生數,甚至比伊朗都低。

美國的學生都熱衷於金融,企業管理,律師,醫生等專業,因為這些專業來錢快,又輕鬆,科學家又苦又累,待遇又比不上其它行業,讓外國學生來幹吧!所以美國培養了大量外國理科畢業生,多數都留在美國工作。

中國不但人才數量多,而且還能吃苦。996工作制在中國幾乎是常態,而在美國,996屬於侵犯人權的行為。

美國要發展製造業,有土地,有資源,有資金,也有政策,但唯獨缺少的是人才,要培養人才,需要有人,更需要時間,而美國,既沒有人,也沒有時間。

沒有人才,而想發展製造業,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所以,製造業迴流美國的口號,美國政客已經是老生常談,聽聽就好,別太當一回事兒!總而言之,關鍵時刻,中國人要保持淡定,不要被美國一些政客聳動的言語左右,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相比那些呱噪的美國政客,中央在最新一期政治局會議(4月8日)上,提出: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話不多,但值得美國政客好好思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