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兒童時期是人生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兒童時期欠缺良好的啟蒙教育,猶如新生橡樹錯過了整個春天,怎麼都無法彌補。對兒童啟蒙教育一直是有責任感的父母和教育家們苦苦琢磨的大事。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啟蒙教育亦是如此,影響著孩子的習慣性格,甚至關係著孩子一生命運。

六一兒童節又到了,籍著這個話題,聆楓物語準備了一組非常經典的兒童心理教育圖,與君一同欣賞,探討兒童啟蒙教育。

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兒童心理教育圖》是1952年經衛生局許可,由上海新亞書店出版的系列畫冊,據今已經有66年曆史了。如若品相良好,在收藏市場這可是價值不菲的收藏品。

當然,這套畫冊除具有收藏價值,最重要的還是其中關於兒童啟蒙教育的內涵,既樸素真摯,又飽含人文關懷,對於應該傳遞的知識和價值觀,從不遮遮掩掩諱莫如深。

想不到66年前解放之初,我國的兒童啟蒙教育就有如此水平。而且這套畫冊整體風格上仍保留住濃厚的“民國風采”,可謂清新古樸,賞心悅目。


第一幅 情的發育 父母之愛

子女不可溺愛,也不可不愛。

失去了愛,性情暴躁。

體罰責罵,不是教育。

適度的愛護,兒童身心健康。

像花草得了雨水陽光一樣,

欣欣向榮。

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孩子的心靈猶如嬌嫩的盆栽,需要適度的陽光雨露,溫暖滋潤才能欣欣向榮。父母用愛呵養的正是子女細膩發育的感情。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是要妥協滿足,還是棍棒相向,作為父母都要心中有度,不能過份溺愛放縱,也不可洩憤式打罵。


第二幅 同情愛護

嬰兒在母親的懷抱裡,

可獲得最寶貴的安全感。

鼓勵小朋友喜愛動物,

發揮同情心,

滋養了正常的情緒。

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父母應多愛撫擁抱孩子,讓孩子感受懷抱的溫暖,感受到處在懷抱中的安全感。

由此類推,引導孩子學會同情弱小,愛護那些需要別人保護的小動物,逐步養成善良的愛心和同情心。


第三幅 發展想象力

兒童富有想象力,有時虛構故事。

一個三四歲的兒童說:我家裡有架大飛機。

他是在說謊嗎?並不是說謊。

圖畫——可以表達他的想象力。

積木——可以建設性的利用他的幻想。

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所謂童言無忌,正是因為孩子的思維並沒有太多預設的條條框框,孩子才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遊戲中最好讓孩子隨心所欲,大人們自以為是的“橫加指正”,往往正是扼殺孩童無限想象力的元兇。


第四幅 勇敢與懼怕

破皮出血不嚷痛,從小要有勇氣。

不要讓他怕高怕走狹板。

不要讓他畏縮不勞動。

不要讓他怕黑暗。

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溫室中長大的花朵無法抵禦自然的風霜。從小應該適當讓孩子直面恐懼和痛楚,學會堅強和勇敢。

小傷出血不要表現得過度痛惜憐憫,這樣反而會弱化孩子的心靈,要讓他嘗試接受一點痛苦,感受一部分恐懼,逐漸修煉強大心靈。


第五幅 妒嫉與公平

媽媽抱弟弟,哥哥哭鬧著。

要獨佔,要求偏愛。

爸爸同樣地喜歡弟妹,從來不偏心。

你切瓜,要平均;切了後,我來分;

大家公平,才不妒忌。

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研究表明,幾個月大的嬰兒也已經有妒忌心理,發現孩子妒忌不要驚訝和惱怒,應該看成是一種需要適當引導的天性。

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要對各個子女都公平,表現偏私只會讓一方嬌橫,另一方嫉恨。做切瓜分食的遊戲可以教育孩子公平的概念。


第六幅 好奇心並非破壞

小孩並非有意破壞,

只是想看看東西撕破後,是個什麼樣?

給他一種代替物,

讓他去滿足好奇心。

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好奇心讓人類進化,好奇心也引領孩子探索世界。

看見孩子亂扔東西破壞玩具,不要一味責罵禁止。給他一個替代物滿足好奇心,最好能陪他一起“探索”未知世界,為他講解。


第七幅 關於生的問題

“媽媽,弟弟哪裡來的?”

“媽媽,我是哪裡來的?”

這時正好是性教育的機會,

不可捏造故事欺騙兒童,

可以用小貓、小狗、小雞的比喻解釋生育的事實。

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我從哪裡來?”這是人類一個永遠的哲學問題,當孩子擁有自我意識後就可能會琢磨這個問題。

作為父母不要閃爍其辭,更不要以“從垃圾堆撿來”或者“充話費贈送”等奇談怪論敷衍了事,這其實是最好的教育時機。


第八幅 關於死的問題

兒童對於死人會害怕,

或者問到關於死亡的問題。

你可以依照他的智能把事實告訴他,

並可作比喻說:

花草會死,小鳥也會死,

死是生命的停止。

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死亡同樣是繞不開的話題,大部分人都會諱莫如深,尤其會刻意對孩子隱瞞。其實越是掩蓋事實就越會製造平白無故的恐懼。

死亡教育是西方的一種常態的通識教育,西方很多國家有“躺棺材”的死亡體驗,坦然接受人必有一死的事實,可以讓孩子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貴。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所謂健全人格須包括:

一、私德為立身之本,公德為服務社會國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識技能。

三、強健活潑之體格。

四、優美和樂之感情。

從小培養孩子擁有穩定的情緒、同情心、想象力、勤勞勇敢、公平公正、好奇心、對生的希望和對死的接納,這應該就是孩子日後發展健全人格所必須的根基。

而這一切根基的建立,都可依循這套《兒童心理教育圖》。

讀完畫冊,你才發現給孩子的啟蒙教育原來可以如此的平實輕鬆。

趁著六一兒童節,不妨與孩子一起來讀讀這套畫冊,讓孩子的心理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健康成長。

也期待你能分享出去,讓更多兒童獲益。

兒童節獻禮|這一套有情懷的啟蒙畫冊,給孩子也給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