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们传统教育中最基本的观念,三岁小孩从呀呀学语时就已经在灌输这种思想。这里就不在解释这话的含义了,想具体了解的可以上

“头条搜索”去搜一下。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头条搜索截图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某宝上截图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这个话题,主要是源于昨天晚上回家开车时听深圳先锋898“鹏城夜话”,这档节目里聊到了这个话题,听后觉得有些感悟,周末有时间整理一下我的思绪,跟大家一起来浅浅的交流探讨!

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分享了一下几则身边的事例,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事例一:

1,现在很多人喜欢自驾游,顺便做做己所能及的公益。事例中主人公A与同伴们驱车前往偏远山区,途中遇到老农在晾晒豆子,觉得这豆子不错,绿色健康,就想把老农的豆子都收掉,自己吃一部分,一部分准备送朋友。与老农商量后按照市场最高价把老农家中晾晒的豆子全部买下了。豆子也确实不错,朋友们也纷纷点赞。有些没分到的朋友就想还要豆子找到了A,A说那好吧!A就再买一些,于是通过之前留下的联系方式找到老农,让他把自家剩余的豆子都卖给A,还是之前的价格。很快豆子就收到了,但豆子A一看明显不如之前买的,发现很多坏的,且不够新鲜,这样也没法送朋友呀!只能通过其它渠道送给了有需要的人。后来据A了解,老农是把好的坏的都装起来充数送来了,并且把去年的存货也一起送了过来。因老农知道,这么偏远的山区A这些人只是过客,能赚一把就赚一把,所以才这样做,A的心真是凉了一大截呀!但A做公益的心始终没有改变,相信

“人性本善”,会坚持一直做下去的。

事例二:

2,还是以上同一主人公A,这次是旅途中路边买农户的包谷。看到包谷不错,就想把农户的哪天收获的包谷收了,免得他们又起早贪黑的搞到集市上去买。当时农户篮子里只有5颗比较好的包谷,问他多少钱,他说你自己给吧!看到农户这样说,手上也只有50元的零钱了,就说我50元全部买下你的包谷吧!实际上他家里时看到还有5颗好玉米,我说你全部给我吧!他说哪不行,你还得给钱。你说说是啥包谷呀?10块钱一颗,A顿时心凉。A当时就在想这不是哄抬价格?认为A来买肯定是有钱的人,能宰一次就一次,反正都是“一锤子买卖”。后来他又跟A再推销其它农副产品花生,这时A已经没有心情,拒绝再购买其的其它任何农副产品。

以上两则事例,你怎么能用简单的“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来对老农与农户进行评论呢!

我们熟知的麦当劳餐饮店,他们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只允许开直营店。为什么只能采取直营模式呢?据说其主要担心的还是特许经营者太自作聪明,高速公路上很多都是长途路过的客人,他们可能也都是一次性消费客户,所以抱着以上这种思想,总想着是“一锤子买卖”,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欺骗消费者,最终可能就是砸了自己的品牌,看看外国人对人性还是比较有研究的。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场景:

1,一个人偷了别人的钱,你说他是本性“恶”。但我们相反看到他是为了救自己的家人才被逼呢?

2,一个人去做慈善,捐款,你说他是本性“善”。但我们调查发现他的钱都是来路不明或者说是坑蒙拐骗获取的呢?

你也许会说,我们要分开来评论。他进行偷窃,坑蒙拐骗那是本性“恶”,做慈善是本性“善”。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他最初的坑蒙拐骗的“恶”,不就没有他做慈善的"善"了吗?任何行为都没有善恶之分,不能把事情分割开来看。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来理解,人之初不是性本善,也不是性本恶,而是善恶一体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任何东西都是这样,也都有正反两面。世间本无善恶的之说,这些都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是经不起推敲的东西。人性如要是本善,这应该与生俱来,为何还要后期成长过程中还要加以正确引导?还要加强教育与学习,让其不要偏离正确的轨道。

《西游记》中有一集真假美猴王,讲唐僧师徒之前心不和,互相猜忌,才由此而生了六耳猕猴,出现了真假美猴王,此难据说是佛祖为了化解他们师徒之间的不和关系而设。这一点在那一集结尾的时候,佛祖说的话就是这个意思。六耳猕猴是假的,真伪难辨,照妖镜,观音菩萨,地藏菩萨,都没有辨认出来,最后是佛祖认出后的,被孙悟空打死的。我觉得这剧情里就是在讲人性的正反两面,善良与邪恶的较量,最终加以正确引导而使其走上正轨。

我们希望人世间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祈祷社会和谐,世界安宁!!!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网络图片

以上希望这领域的专家学者多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妥之处还望多多包涵,不吝指正!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