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雲合夥人劉濤:公有云是投資重點,應給予更多政策支持

金山雲合夥人、雲計算產品中心總經理劉濤表示,總體來看,中國是目前全球雲計算發展最活躍的地方,雲服務市場每年的增速飛快,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對經濟和產業鏈產生巨大帶動作用。


金山雲合夥人劉濤:公有云是投資重點,應給予更多政策支持


雲計算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劉濤表示,經過十餘年的持續發展,雲計算的優勢日益明顯,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興技術,共同成為了企業和政府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在這樣的趨勢下,雲計算與各個行業的結合進一步深入,應用場景創新比比皆是,正在從遊戲、視頻、電商等互聯網領域向政務、金融、醫療、工業製造等各個領域延伸,全面賦能產業互聯網。在全球範圍內,基於雲服務的B2B市場正在急劇升溫。2019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2020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有望超4000億美元。

“國家最近強力推動新基建,讓處於數字經濟核心位置的雲計算行業迎來發展的大風口。”劉濤表示,在全球數字經濟強勢崛起的背景之下,新基建的意義無需贅言,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不僅能夠帶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更能夠培育新動能,創造廣闊的新消費、新制造、新服務等新興業態空間,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總體來看,中國是目前全球雲計算發展最活躍的地方,雲服務市場每年的增速飛快,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對經濟和產業鏈產生巨大帶動作用。

關於雲計算對經濟的影響,劉濤表示,過去幾年,“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熱詞在“兩會”上頻頻出現,這說明向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已經成為了從中央決策層到大多數企業的發展共識。而金山雲之前也提出過中國雲計算“上下半場”的說法,上半場主要是看互聯網上雲,下半場則主要看政務和企業上雲,從政府治理到智能製造到經濟轉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將發揮巨大的基礎作用。

如果說在“上半場”,互聯網的產業變革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那麼在“下半場”,政務和企業級市場的升級將會更深遠地影響我們的公共服務以及生產模式。由此可見,從線上到線下,雲計算的服務領域變得更加廣闊,所產生的經濟效應不可估量。

雲計算具有很強的規模經濟特徵。從產業鏈來看,雲架構的建設,本身就需要網絡寬帶、電力、冷卻設備等基礎設施的支撐。所以說,雲計算的投資,對於上游的芯片、服務器、網絡設備、電力、製冷設備等行業有正向拉動作用,同時也能夠惠及操作系統、數據庫、虛擬化等平臺軟件服務商,以及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商。此外,諸如雲集成、雲運維、雲測試這些服務提供商也能夠從中受益。

對於下游的廣大企業來說,雲計算的投資能夠提升企業IT的能力和彈性,提升企業的效率,降低業務彈性帶來的資源閒置成本以及降低IT運營維護成本,提升企業IT服務的穩定性。

雲服務的用戶包括政府、企業和個人,大家通過按需購買的方式獲取雲服務資源,應用於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讓雲服務的效益向更大範圍傳播,從而催生出一條“雲服務社會經濟產業鏈”。

公有云應是投資的重點

談及雲計算投資建設的主要重點,劉濤認為,公有云是未來最具潛力的增長領域。隨著國內互聯網企業需求保持高速增長,傳統企業上雲進程的加快,公有云市場規模將持續快速增長,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02.6億元。

總的來說,國內的雲計算市場仍處於擴張階段,發展潛力巨大,隨著新興技術向各行各業不斷滲透,加上5G落地應用的助力,公有云應用有著非常巨大的增長空間。所以雲計算投資建設的重點,應該放在公有云上,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提升公有云的規模,進一步提升整體基礎設施的運行效率,並通過規模化效應,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提升企業業務彈性和穩定性。

從雲計算發展的痛點、難點來看,劉濤表示,第一是企業對於公有云的接受,還需進一步正向激勵。有著既有IT資產的企業,在上雲過程主要面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上雲能夠給企業帶來多大幫助?二是上雲以後企業既有資產的處理利用和歷史數據的安全遷移。三是企業該從哪裡開始上雲?我們的建議是,上雲是大勢所趨,早上雲比晚上雲好,一方面可以更早地享受雲計算帶來的技術紅利;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數據資產儘早遷移和發揮更大價值。企業可以採用循序漸進上雲的方式,先從現有IT資產無法支撐或者無法給企業帶來更高效率的領域,以及對核心業務影響不大的領域切入。第二是目前國內部分地區,依然存在基礎設施重複建設,集約化程度不高的問題。而且,在公有云的投資建設過程中,在經濟發達地區,數據中心建設需要予以土地、電力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基於前述的痛點和難點,劉濤提了兩個建議:一是在企業採用公有云服務方面,予以政策引導;二是在雲計算數據中心的建設上,予以資金、土地、電力、水等方面的便捷政策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