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網評:用好“四則運算”法,共繪藍圖奔小康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脫貧攻堅是關係著群眾生活與發展的頭等大事,這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持久戰”,因此,必須把準作戰方向,用好“加減乘除”運算法,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情為機遇,不勝不休、乘勢而上,以全勝之勢奪取“防疫”“脫貧”雙勝利,交出人民滿意的脫貧攻堅“答卷”。

做好人才戰貧的加法。選優配強“戰貧”人才,要拓寬選拔機制,多渠道引才、多平臺聚才,拿出位子、給足舞臺、提升待遇、大膽選用,健全政策環境、創新體制機制,打破“唯學歷論”,摒棄“就職稱選”,剛柔並濟齊上場。努力打造各類人才相互融合、優勢相長的人才精準扶貧新格局,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把創新的動能擴散到田間地頭,讓貧困地區的自然要素活起來,念好人才經,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讓“肥水”盡流“扶貧田”,壯大攻城撥寨、除難破困之勢,推動扶貧工作鞏固提升見實效。

做實形式脫貧減法。在脫貧“摘帽”上做好“減法”,是脫貧攻堅中的重要成績,也說明了脫貧攻堅的工作卻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地方為了脫貧“摘帽”出現了一些為了“摘帽”而“摘帽”的問題,一些貧困戶在扶的時候能夠“扶起來”,但是扶貧工作結束又“倒下去”,這樣的扶貧方式只是表明上的脫貧,並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杜絕形式脫貧、表格扶貧等這些形式主義,做好扶貧工作“回頭看”,增強貧困群眾自強的能力,即便扶貧幹部、扶貧工作離開了,也不返貧,這才是真正的扶貧攻堅意義所在。

做強扶貧產業乘法。引回脫貧帶頭人只是第一步,支持其創業興業、夯實脫貧產業基礎才是重中之重。要充分發揮基層優勢產業的聚才效應,抓住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政策優勢,搭建一批既適合基層發展需求,又能滿足人才作用發揮的產業平臺,以產業鏈條、產業集群,吸引人才向基層聚集。通過大力培育特色支柱產業,推進“項目聚才”和“項目引才”,多形式、多渠道挖掘培養本土專家人才,建設一支能夠示範指導和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鄉土“領軍人物”,緩解農村人才“飢渴”現狀,把“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不斷提高服務效能,培育創業人才,搭好資源平臺,唱好協同發展的“擂臺戲”。

做好作風不實除法。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黨員幹部作為剩餘貧困群眾實現脫貧的“責任人”“主心骨”,要視貧困群眾為親戚,多串門攀親,看看米缸子、揭揭鍋蓋子,增強對群眾的血肉感情,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慮、幫民之所需,群眾期盼什麼、我們就幹什麼,把心思用在推動貧困群眾增收上,把精力放在狠抓脫貧攻堅上,形成村幹部人人想事幹事、幫扶幹部“走心”不“走神”的良好氛圍,這樣就能主動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實作風,畫好最大“同心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