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真的瞭解梵高?

來源 | 敏感青年(ID: qianthink)


《渴望生活:梵高傳》


書單 | 你是否真的瞭解梵高?


《渴望生活——梵高傳》是歐文·斯通僅二十六歲時的作品。歐文·斯通認為,最能打動讀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們追求和探索的過程。


七十餘年來,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人生震撼無數讀者。這部作品也成為歐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譯成八十餘種文字,發行數千萬冊,感動億萬讀者。


羅素認為一切偉大的生活皆由無趣的片段組成。叔本華認為痛苦是一種常識,將痛苦視為人生永恆的主題。梵高則實實在在地告訴了我們:偉大的來源,一個是對愛的渴求,一個是對痛苦的體驗。因為,他告訴我們:藝術即生活,正如書的副標題所書:Lust for life(對生活的渴求)。


《萬曆十五年》



是什麼讓你產生了閱讀這本的慾望?《人民的名義》有沒有?


所以你看,一個新行為的產生需要有很好的觸發效應。然而如果僅僅如此,還不足以引起廣泛的探討。


多場景,多次,重複的被提到,是讓人印象深刻併產生慾望的慣用手段。


扯遠了,還是回到本書。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徵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在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係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而我們的大歷史之旅,也自此開始……


《萬曆十五年》暢銷中文閱讀界30多年,是高校師生以及企業家、作家、學者、藝術家、新聞記者和官員等社會各界人士常讀常新的經典作品,頻頻出現於歷年報刊雜誌的閱讀推薦榜單。


《夾邊溝記事》


作者 :楊顯惠


這是一段塵封四十年的歷史,當年的倖存者散落在各個角落,沒有人問過他們到底發生了什麼,當年的死難者早已化為白骨,連他們的後代也不知道埋在何處。幸虧楊顯惠這位有良知的作家,不辭辛勞,四處尋訪,歷經數載,終於揭開了歷史的蓋子。


本書是《定西孤兒院紀事》的姊妹篇,被譽為“中國的《古拉格群島》”。書中所指的夾邊溝,為甘肅酒泉一個羈押右派分子的勞改農場,從1957年開始關押的近三千人,至1960年底倖存者已不足一半,是一處充滿了苦難、飢餓和死亡的傷痛之地。作者歷經數年,大海撈針般搜尋和採訪了近百名當事人,並在高度忠於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完成了這部極具震撼歷的紀實性小說。


我喜歡有位朋友對這本書的評價:"大陸文學的厚度加起來不如一本夾邊溝。"


《美國陷阱》



在《美國陷阱》一書中,皮耶魯齊以身陷囹圄的親身經歷披露了阿爾斯通被美國企業“強制”收購,以及美國利用《反海外腐敗法》打擊美國企業競爭對手的內幕。這是一場隱秘的經濟戰爭。


你能想象的以及想象不到的商戰內幕,這裡都有。


入選豆瓣2019年度商業經管類圖書TOP10,值得一讀。


《墳場之書》



之前一個朋友後臺向學長推薦這本書,希望能分享下。


大概粗讀了一下,這本書的確不錯


一個嬰兒。一座墳場。一次刺殺的結束,一個傳奇的開始。在墓園裡。有幽靈。有食屍鬼。還有神秘的守護者。連死神也親自出馬。(不用擔心。她是一位和藹的女士。)在人世間,有騙子,有惡棍,也有普通的老百姓。還有一位天真爛漫的小姑娘。


成長故事,法術修煉。冒險經歷,少年初戀。貫穿全書的是刺殺與復仇的較量。


墓地的陰森反襯出鬼魂的溫情。喧囂的人世卻冷漠無情。但最終,墳場裡成長的少年仍將告別往昔。走向社會。走向成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