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姨媽"提前,推後以及不定期的用藥、注意,健康指導建議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週期,經期,經量等發生改變並伴隨著月經週期出現明顯不適主症的疾病。

月經先期(提前):月經週期提前7-10天,經期正常,連續2個月精週期以上者,稱為“經期超前”。

月經後期(推後):月經週期錯後7天以上者,甚至3-5個月一行,連續2個週期以上者,稱為“經行後期”、“月經錯後”、“精遲”。

月經不定期:月經週期或前或後,1-2周者,屬於月經週期的異常,臨床表現無一定規律,又稱“經水先後無定期”、“經亂”等。

中醫:


月經提前

1,第一種屬於腎氣虛型的月經不調。

症見:月經提前,量少,色淡質稀,腰痠腿軟,頭暈耳鳴,小便頻數,舌淡暗,胎薄白,脈沉細而弱。

治法:補腎益氣,固衝調經

湯藥(成藥):固陰煎(加減)、固精丸

2,第二種屬於肝經鬱熱型的月經不調。

症見:月經提前,量多或少,經色紫紅,質稠有塊,經前乳房,胸脅,少腹脹痛,煩躁易怒,口苦咽乾,喜嘆息,舌紅,苔黃,脈玄數。

治法:疏肝解鬱,清熱調經

湯藥(成藥):丹梔逍遙散(加減),加味逍遙丸

月經推後

1,第一種屬於腎虛血虧型的月經推後

症見:經期錯後,量少色淡,精質清稀,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帶下清晰,面色晦暗,或面部暗斑,舌淡暗,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腎益氣,養血調經

湯藥(成藥):歸腎丸合四物湯(加減),烏雞白鳳丸、歸芍地黃丸

2,第二種屬於氣滯血瘀性的月經推後

症見:經期延後,經量偏少,經色暗紅,或有血塊,小腹脹痛,精神抑鬱,胸脅不舒,舌苔正常,脈弦。

治法:活血行氣,化瘀止痛

湯藥(成藥):膈下逐瘀湯(加減),調經丸、益母丸、調經活血片。

中醫:


月經先後無定期

1,第一種屬於腎虛型月經不定期

症見:月經先後不定,量少質稀,色淡暗,頭暈耳鳴,腰膝痠軟,小便頻數,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補腎益氣,養血調經

湯藥(成藥):固陰煎(加減),女金丸,烏雞白鳳丸,

2,第二種屬於肝鬱型月經不定期

症見:經行或前或後,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血行不暢,胸脅、乳房、少腹脹痛,情志不舒舒,心煩易怒,噯氣食少,時欲嘆息,舌質淡紅,苔薄,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和血調經

湯藥(成藥):逍遙散(加減),逍遙丸,婦科調經片

用藥注意事項:

調經之本在於,所以要以補腎填精養血為主,同時佐以助陽益氣。

  1. 補脾要以健脾昇陽為主,用藥不能過於甘潤或辛溫之品,那樣會脂礙脾陽,耗傷胃陰。
  2. 疏肝以開鬱行氣為主,同時佐以 養肝。
  3. 調理氣血應當辯證氣病還是血病,氣病當以治氣為主,治血為佐,病在血者,治血為主,治氣為佐。
  4. 經前血海衝盛,切勿濫補。宜予疏導。
  5. 經期用藥應謹慎或遵醫囑。含有寒涼固澀之品的中成藥,應當中病即止、不可過用、久用。
  6. 同時患有感冒等外感病不宜服用補益類中成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