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創業艱難?會賺錢的媽媽,帶來不一樣的財務自由和人生成長

全文約2500字,估計需要4分鐘讀完~

如果我向你介紹一位女性,她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也是演說家,她創立了自己的網站,博客月均讀者量達到200萬,你對她會有怎樣的評價呢?事業女性?營銷專家?還是像董明珠一樣的鐵腕女王?

可如果我再告訴你,她也曾經掙扎在生活的泥潭中,和父母全家睡在快要散架的拖車裡,結婚後很長時間夫妻倆每個月賺不到1000美元,動用老公交學費的錢創業卻以失敗告終,你又會怎麼想呢?

其實,她也和我們很多人一樣,是一位普通母親,經營自己事業的同時,照顧著三個孩子。她就是《會賺錢的媽媽》這本書的作者克麗斯特爾·潘恩。

誰說創業艱難?會賺錢的媽媽,帶來不一樣的財務自由和人生成長

正是因為這些獨特的經歷,潘恩寫出了《會賺錢的媽媽》,只為清晰有力地鼓舞和她一樣正在遭遇財務困境的女性。潘恩大聲說,每個人都可以用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方法增加收入、擴大影響,並在此過程中保持樂趣。

從自我培訓、到選擇網站域名、發展事業、增加僱員、乃至解決網站危機重頭開始,潘恩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操作性很強的建議,相當於手把手在教創業。但因為國情不同,有些具體的實踐方法可以參考,不能照搬。

不僅如此,她的理念更是實踐和哲學的完美結合,關於現代女性的財務自由之路,她提出了不一樣的理念,這裡想和小夥伴兒分享三點體會:

01 發現自我,找到目標

看過一篇網文,《別惹中年人,他們狠起來什麼都學》,嬉笑怒罵間道盡生存不易。面對生活的逼迫,潘恩倡導,對於一些全職女性來說,其實可以在朝八晚五之外擁有自己的工作。

可是,又有很多人認為,自己雖然擅長很多事,但卻沒有一項是特別出彩,可以拿來掙錢的。對此,潘恩認為最理想的事業,應該是技能、天賦、激情和知識四個方面的結合,她提倡事業、家庭和個人的平衡。現代女性開創事業其實有很多途徑,剛開始思考創業,目光並不需要聚焦於那些你覺得能賺錢的項目,關鍵在於別人有需求,你能提供服務和內容,並且是自己擅長的,能從中感到快樂。

誰說創業艱難?會賺錢的媽媽,帶來不一樣的財務自由和人生成長

潘恩自己經歷多次創業,最初項目也是發現商機後多方籌措,甚至動用了家底兒,但卻以失敗告終。終於,她開通了MoneySavingMom博客,運用寫作技能把各種省錢的信息傳達給社區夥伴。回頭看去,潘恩發現,寫作正是自己從小到大都喜歡並擅長的事,可以算做天賦;而節省,更是父母言傳身教和自己生活經驗的積累。

對我來說寫作也是樂趣,現在已經是夜裡1點鐘,我正在寫這篇文章。當然不是鼓勵小夥伴兒熬夜,一方面是為了達成寫作訓練營的要求,另一方面確實是一種享受,連續輸出同時要保證高質量讓我深刻感受到能力被錘鍊,簡直欲罷不能。

誰說創業艱難?會賺錢的媽媽,帶來不一樣的財務自由和人生成長

馬雲在湖畔大學公開課裡講過一個故事,說星巴克的創始人舒爾茨有一次去倫敦,經過那裡最繁華的一條街,寸土寸金的街上卻有一個很小的門簾賣奶酪。奶酪在國外簡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這就好像有人在北京王府井、上海陸家嘴開個醬油店一樣。舒爾茨走進店裡,一個鬍子拉碴的老頭邊唱著歌切奶酪。他問老大爺,你這個店在這開交得起房租嗎?老頭說先買20塊錢奶酪我再告訴你。然後他買完了奶酪,老頭說,你出來看看,街上這頭到那頭都是我們家的。我們家幾代就在這賣奶酪,其他生意也沒興趣,也不會做,我就買下了很多門面,結果邊上的很多店,都租了我的門面。我依舊賣我的奶酪,我覺得無比的快樂。我兒子現在還在離這半個小時的農莊做奶酪。

熱愛也是一種使命,只有熱愛,才能堅持,只有堅持,才能擅長,選擇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才能做好。

02 突破自我,擁有使命

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強調目標的重要性。比如財務自由,在很多書中都講和目標掛鉤;同時,財務自由不僅是一種狀態,也是一個數字,歐洲金錢教練博多·舍費爾在《財務自由之路》裡就說,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願望,財務自由需要多少錢,其實可以計算出來。

可是潘恩在創業之前,卻讓我們先思考一項使命。使命,是比目標更遠大的東西。有小夥伴兒可能要說,什麼使命、願景,這不都是企業的事兒嗎?確實如此。

宜家的使命是什麼?

“為大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

迪士尼的使命是什麼?

“讓世界快樂起來”。

阿里巴巴的使命是什麼?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他們都做到了。正是這些具有使命的企業,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了印記,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潘恩認為的財務自由,不是賺很多錢,而是思考下面這些點:

(1)做出的選擇既符合自己和家人的利益,也符合長遠目標;

(2)有大格局和創新思維;

(3)利用技巧和天賦;

(4)承擔可控的風險,嘗試新事物;

(5)把知識和可用的資源變成創收的點子;

(6)能夠慷慨解囊;

(7)用時間和才能祝福別人,影響別人。

誰說創業艱難?會賺錢的媽媽,帶來不一樣的財務自由和人生成長

每一項都不和金錢直接掛鉤,而是源自對個人成長和使命的思考。可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實現了人生成長,財富還會遠嗎?與其每天在焦慮中掙扎,不如停下腳步,認真思考自己的位置,想一想財務自由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們的使命又在哪裡?

03 修煉自我,慷慨回饋

全書的最後部分,提到回饋和捐助,很多講財務自由的書籍最後似乎總會落腳在此。可是,潘恩倡導的,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慈善,這是本書最與眾不同,也最吸引人的部分——“慷慨生活”的主張。

生活中有很多條路可以成功,卻只有很少事情是真正重要的。要想不浪費人生的每一分鐘,就不要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因為開立博客,潘恩經常收到很多負面評論,有些毫無價值,只是消極咆哮;有些不滿她從演講、博客和寫作中掙錢。語言的暴力其實是驚人的,潘恩也曾因此深陷苦惱。在一位朋友的提醒下,她意識到自己創辦博客的初心,不是和痛苦糾結,終於因此放下包袱重新出發,把眼光落在影響更多人上。

誰說創業艱難?會賺錢的媽媽,帶來不一樣的財務自由和人生成長

MoneySavingMom的主頁被我找到啦~

潘恩也曾經開設過FACEBOOK主頁,幾個月裡流量暴增,回報豐厚。可是因為某種原因,主頁被限流,只能收到很少關注,收入也因此銳減。在嘗試各種努力都無法恢復之後,潘恩只能停下來重新思考。正是這次“倒退”,讓她認識到自己創業初心是幫助別人找到省錢得技巧,對FACEBOOK主頁潰敗的關注轉向對博客重拾熱情,這也成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本書。

可以說,《會賺錢的媽媽》不僅帶來了即學即用的創業方法,更傳遞了一種自強不息的廣闊視野和思維方式。願每一位彷徨的媽媽讀過這本書後,都能遵循自己的步伐,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