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種以俯拍、低飽和度、大面積留白為特點的照片突然遍佈社交網絡,這種“性冷淡”“極簡風”似乎開啟了一個審美新世界。


而這一切都來自一本名叫《KINFOLK》的生活方式雜誌。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KINFOLK的內容包括美食、文化、設計、家居、時尚等等。


比如在韓國百萬級Vlog博主Ondo的視頻中,精緻又充實的少女獨居生活是視頻最大的看點。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ondo的Youtube主頁


床頭的“Kinfolk”美學更是奠定了整個視頻的基調。乾淨、簡單又強調設計感,Ondo平時會在這吃飯、看書、睡覺,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治癒。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ondo在ins上和大家分享自制雪糕,特意露出了背景。

但這一切到底是如何席捲了我們的審美世界的?



1. 四個人,把生活理念做成了雜誌


2008 年,一個叫Nathan Williams的大學生還在夏威夷唸書,受海島特有的浪漫、悠閒、自由的影響,Nathan喜歡和朋友們一起外出聚會,用相機給餐桌拍一張俯拍照,或者拍下女友的倩影,分享到自己的博客上。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Nathan和女友


結果這些融入了Nathan獨特審美的圖片和人物肖像在網上大受歡迎,到了2011 年,他的博客粉絲數已經漲到了 6 萬。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Nathan 和女友 Katie 意識到,這或許是一種從來沒出現過的審美風格。於是他們想,不如自己創辦一本雜誌,把興趣相投的一群人聚集起來。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於是在大學畢業 2 周之後,Nathan 毅然決然地辭去了紐約高盛銀行的工作,回到了波特蘭,和女友及另外兩位朋友開始籌備創業,《Kinfolk》就這樣誕生了。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2. 性冷淡照片風格的鼻祖


打開任意一本KINFOLK雜誌,你就能輕易辨別出它與其他雜誌的不同。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比如它的封面永遠有大面積留白,使用優雅纖細的字體,內頁的排版也“空氣感”十足,圖片幾乎佔了頁面的90%,文字的大小是標誌性的8.25號。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KINFOLK標誌性的內頁版式


刻意留下的白色邊框顯得冷靜剋制,照片裡的人物幾乎不笑,房間裡有很多綠色植物和乾花。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他們還長期與柯達公司合作,所以雜誌中的圖片總是帶有膠捲照片特有的質感,總之,這一切都很“KINFOLK”。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在創刊初期,KINFOLK一直獨佔著這種獨特的設計風格,於是迅速掀起了“性冷淡”風潮。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高冷的貓咪十分符合雜誌的調性



3. 城市裡的烏托邦


英國知名創意行業雜誌Creative Boom曾為當時20本最紅的生活類雜誌區分了不同的類別,KINFOLK被描述為:喜愛家庭聚會和社區聚會的人們喜歡閱讀的慢生活雜誌。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其實KINFOLK名字的本意就是“家人”的意思,他們想要做的不僅僅是展示一種生活方式,更是營造一種親密感,創造一個趣味相投的社群。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所以雜誌開辦初期的內容都是圍繞著菜譜和美食開展的,創始團隊每個月會組織一次小型聚會,人數在6-20人之間,大家在一起製作果醬、研討烹飪技巧、做手工、共進晚餐。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參與者還會收到一個精緻的包裹,裡面放著邀請卡、手繪菜單和活動海報。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典型的“KINFOLK式”餐桌和野外聚餐


而在一些創意人士高度聚集的城市比如紐約、舊金山,就會變成一個創意社區,開展各種跨界合作。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4. 小眾的勝利


作為一本獨立雜誌,KINFOLK一開始面向的從來不是普羅大眾,而是小眾群體。最任性的是,KINFOLK的編輯團隊只有十個人,一年只出4本。


但它的簇擁者卻越來越多。短短5年的時間,這本將近100塊錢一本的小眾雜誌已經發行了20多期,每期發行量有8萬多冊,並且延伸出了英、日、俄、中四個語言版本。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35美金一本的Kinfolk雜誌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KINFOLK中文版還採訪過四字弟弟


就連《福布斯》也評價說:“KINFOLK為獨立雜誌發出了新的吶喊。”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KINFOLK採訪手工藝者們


至於為什麼這麼火,可能是因為它營造了某種觸手可得的生活。


雜誌中的人物只是樸素的吃飯,簡單的裝飾房間,用很少的文字和好看的照片,讓讀者覺得這樣的生活「好像我努努力也可以做到」。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但實際上,打理適合自己的生活並沒有那麼簡單。


5. 高傲正在毀掉它


人們開始覺得不大對勁了。


一位亞特蘭大攝影師說道:“我討厭Kinfolk。Kinfolk的生活方式象徵著公然宣揚特殊性:‘它是隻為白人的,只為特權階級的。每個人都生活的完美無缺,事物已經失去真實感了……你每天早晨要花上20分鐘去捯飭一杯咖啡再佈置一個擺著Kinfolk的大理石桌面。”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對於一盤簡單的菜來說,這樣的裝盤有些過於花哨了


另一位中國讀者也坦白:“以前覺得Kinfolk的每一張封面撕下來貼牆上都是畫啊”,但現在她卻有些懈怠了,“價格太貴,不一定每一期都買,旅行、製作果醬之類的內容對我有吸引力,但一年我頂多旅行一次,看這麼多也吸收不了,做了果醬沒人吃,看兩三期最多了。”


除了這些認真看了內容,給出評價的讀者,Kinfolk的客群裡還有另一群人,就是那些只為把照片拍得更高大上的網紅博主們。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也許是KINFOLK的自身侷限性在作怪,作為一個傳達生活方式的雜誌,它的文字開始變得乏善可陳。


而它既不能幫你解決生活中的困擾,也不能給你帶來新知,生活方式變成了空洞的形式。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6. 被迫改變


大概是意識到了這些問題,KINFOLK開始作出改變。


KINFOLK在剛推出海外版雜誌時,是不允許當地編輯自由發揮的,所有的文章都要按照原版雜誌內容進行翻譯,只有一份薄薄的“本地別冊“中才能介紹到與當地文化相關的內容。


而現在,KINFOLK也不得不放權了。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中文版BOOK in BOOK小冊子,還採訪了演員袁泉。


除了雜誌本身的改變之外,他們也在不斷拓寬商業領域。


2013 年,KINFOLK在東京開了一家名叫“Ouur”的服飾家居用品店,一貫的黑白米灰色調,利落的剪裁,成為了KINFOLK雜誌審美的延伸。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7. 哥本哈根,新的開始


KINFOLK做出最大的改變,就是將總部從美國搬到哥本哈根。雖然整個團隊加起來也只有15人,但一切都變了。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KINFOLK在哥本哈根的新辦公室叫“Kinfolk Gallary”,除了作為辦公用之外,這裡還將承辦許多藝術展、時裝秀。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KINFOLK GALLERY在哥本哈根舉辦的展覽“Reform”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搬到新辦公室後,他們很快就發了條ins


還專門設置了一個畫廊區域,裡面擺放的都是合作品牌的傢俱和產品。


比如燈飾設計商 Apparatus 和 Lambert & Fils、音響品牌 B&O、木地板生產商 Dinesen、傢俱商 Paustian等等,就像一個小型的SHOWROOM。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至於搬到哥本哈根的原因,創始人Nathan說道,“我們早就想在歐洲設立一個總部了,很多為我們提供內容的攝影家、畫家、造型師都生活在這裡,我和同事也希望能在這座城市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在我看來,KINFOLK這次終於找對了追求生活方式的“根”。


8. 「生活方式」究竟是什麼


如果你要問,社交網絡上那些意見領袖們所謂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什麼,我可能會告訴你,其實那只是人們展示「我是誰」的一種方式。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她的生活很精緻,但我不是那樣的人,我也不必強迫自己和她一樣,按照別人的模板複製出一模一樣的生活出來。


就像KINFOLK某期秋季刊中的一段話中寫道:


“在這次秋季刊中,我們願意讚美襪子上的破洞,做果醬時燒焦了的半成品和這些年我們留過的所有糟糕髮型。


我們都犯過這樣的錯誤:想通過偶爾的嘗試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乾淨一點或者更井井有條,但現實往往並不如人所願。


夢想著過上無懈可擊的生活,會激發我們的雄心壯志,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暫時擱置這一想法,轉而真心實意地接受我們的缺點,生活又會如何?”

——Nathan Williams(KINFOLK主編)and Georgia Frances King(編輯)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日劇《小森林》截圖


願我們都能擁有,

「即使襪子不成對也能保持好心情的能力」。


留言和F聊聊:

什麼樣的生活,對你來說是最好的?

http://art.china.cn/products/2016-06/08/content_8822900.htm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如不要




關注我們,離理想生活更近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