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鑿壁借光’的一些誤解


我對‘鑿壁借光’的一些誤解


有時候想得多,可以讓一個人思慮全面,不至於漏掉某些重要信息,但最近有件事讓我覺得想太多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古人勤奮好學的故事,諸如,磨杵成針、懸樑刺股、鑿壁借光等,這些故事基本都收錄在教材中,期待以此激勵學生學習古代先哲刻苦學習的精神,從此發奮圖強。故事都很不錯,激勵效果也十分明顯。每次我想要激勵旁人學習,也會忍不住舉這些事例,直到最近我重讀鑿壁借光,才發現該故事可能存在一個不小的漏洞。

先來簡單回顧下這個故事。話說匡衡因為家境貧寒,白天看書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一旦到了晚上,那就是一個不小的困擾,因為家境貧寒,家裡沒有足夠蠟燭可供照明,雖說古人就寢時間比較早,但對於好學之人,秉燭夜讀也不是什麼稀奇事,想必匡衡也是個夜裡不看點書便睡不著的主,畢竟古時不同今日,缺乏各種睡前娛樂活動。想法是好的,但實踐起來總是存在著各種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光,匡衡不是上帝,沒法做到需要光便有光,他只是一介凡人,但所幸他沒有成為書呆子,腦子還是比較活絡,於是他便做了一件看似平常卻被後人銘記的事,他在牆上鑿開一個洞,讓鄰居家的光可以透進來,藉著這些光亮,他便能看清書上文字,由此為他後續取得卓越成就打下基礎,也為後人留下一個傳奇故事。

粗看這個故事確實很勵志,不僅能夠作為例子激勵學生學習,也可以作為銷售案例來用,沒有條件可以創造條件,不要只看到問題,不思考解決方案,這些話語和這個故事十分契合,甚至還可以在末尾加上一句,你個大老爺們,還不如人家小孩子腦子活絡,起到別樣的刺激效果。

但細看,我就感覺有些不對,不說匡衡如何鑿開這個牆壁,就說匡衡這個鑿壁行為,我感覺有些不妥,按照現如今的看法,要是鄰居把自家牆壁鑿開一個洞,估摸著誰心裡都不會好受,好好的牆壁你鑿開幹啥?不引發一場爭吵已經是謝天謝地。再說鄰居家看到自家牆壁被人鑿開一個洞,居然沒有任何憤怒之舉,可見這戶鄰居為人還是挺不錯,既然如此,為什麼非要去鑿人家牆壁呢,正確做法應該是去鄰居家敲門,徵得同意後,直接進屋看書不是更好?雖說這樣會使故事無法流傳千古,但至少給後人心中樹立一個懂事好學知禮的好孩子形象。

畢竟孩子的想法都比較單純,玩個吃雞都會模仿著跳樓,誰能保證在看了這個故事後不會回家關燈偷偷在房間牆壁上鑿個洞,畢竟多數家長都會要求子女早睡,但子女未必會遵守,而彼此房間基本只有一牆之隔。呵呵,但願這是我杞人憂天,畢竟今時不同往日,這牆可沒有那麼好鑿穿,但事在人為,誰都不會想到一個好學之人或者一個熊孩子的心究竟會不會比鋼筋混泥土的牆更加堅固呢!

題圖攝影: Photo by Jaredd Craig on Unspla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