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看看现代作家三毛和北宋宰相赵普的读书观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一天,全世界都会有许多关于读书的活动。经常有许多人问我看的什么书,我很是赧颜,因为我实际上看的书很少很少,少到让我难以启齿。

但是在别人眼里,我似乎是博览群书的人,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我在讲解申论和面试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很多所谓的名言典故。

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精髓

这实际上和读书的多少并无关系,只和你把书读到什么程度息息相关,比如一部《庄子》、一部《论语》,其中就蕴藏了许多的经典名言和寓言故事,如果你都读透了,能够随手引用,那别人也会觉得你对传统文化大有研究。

而关于论语,北宋第一位宰相赵普曾讲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我们姑且不论其真假,只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他对于《论语》的研究十分深入,这是一种精读到极致的表现。

当然,我本人是有些相信的,作为《论语》这样的书,博大精深,如果以此为基础,写论文的话,随便找一句,展开论述,都能作为汉语言文学的硕士毕业论文了。

因此,我们以《论语》为中心,对其周边进行研究,那可能会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五史都容纳进去,用以治理天下,似乎也不是谬言。

在这里,博览群书和半部论语,是完全可以达成统一的。

二、选择一本好书的重要性

精读固然重要,但我们的时间很有限,能够用来读书的时间,更是不多。我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精读一本书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言:“当你读错一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是读错了一本书。因为同时你也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和机会”。

所以,选择一本好书,花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去读透,其实并不是什么吃亏的事情。

现代的著名作家三毛也对读好书情有独钟,她说:“事实上,我十分安然于一本好书,一个长夜和一杯热茶的宁静生活。对于人生,这已是很大的福分,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战乱和极权统治的国家里,这份自由是我十分感激而珍爱的。”

因此,我们在精读之前,选择一本好书,就十分有必要了,我建议,选择你最需要的领域里的经典名著,如果有古文书最好,你在读完之后,对古文的造诣也会大大提升,而且古今结合,交汇贯通,对自己的境界是一种全面的提升。

三、化整为零的碎片化读书法

选择好书之后,我们可能很少有时间去完整的读书,这个时候,就要采用“只求目标的碎片化读书法”了,用这种化整为零,把一部大块头慢慢蚕食。

先给自己定个目标,比如要花三个月读完,那么我把这三个月分为两个阶段去读。第一个阶段为前两个月,根据总页数,计算出每天的页数,利用碎片时间或者完整时间去阅读均可,只能超量不能减量;第二个阶段为剩余时间,这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做些笔记,写些感悟。

我用这个方法,在2019年看了三本书,分别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我检验自己读书效果的方法是:读完之后,我是否能使用,或作为谈资,或感悟生活,或用于面试。

当我完全不能使用的时候,那就说明我还没读透,就回过头去,再温习一遍,直到我能使用为止。


世界读书日,看看现代作家三毛和北宋宰相赵普的读书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