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 四十年前的《少年科学画报》来到了我们身边


穿越时空 四十年前的《少年科学画报》来到了我们身边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在人的生命中正值盛年;而对于一本期刊,她已经是期刊中的经典老刊了。《少年科学画报》就是这样一本经历辉煌,经历风浪,却仍然以创新精神和满腔热情站立潮头的少儿科普名刊。

穿越时空 四十年前的《少年科学画报》来到了我们身边

1979年1月,乘着改革开放的暖暖春风,《少年科学画报》诞生了。40年来,她创造了许多辉煌。她曾经是发行量最大的少儿科普期刊,每月发行50万册;她曾经是第一个“走出去”的少儿期刊,马来西亚、新加坡购买了她的版权;她曾获奖无数,荣誉等身: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报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连续多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优秀少儿报刊”……她的团队也荣获了“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40年薪火相传,40年砥砺前行,40年开拓创新。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少年科学画报》也迎来了自己的40周岁生日。

《少年科学画报》曾伴随着我们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成长。有不少读者家里都珍藏着数本1979年的《少年科学画报》,他们为有这样一套珍贵的杂志而自豪,因为每本古旧微黄的杂志中包含了太多他们对那个纯真年代的美好回忆。

回忆当年,在全国科学大会的感召下,全国上下沐浴在科学春天的煦日和风里。那是一个激情似火、蓬勃向上的年代;那是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的年代。《少年科学画报》就在这样的科学春天中诞生了。

创刊伊始,《少年科学画报》就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著名科学家的关注与鼓励,华罗庚,茅以升,钱三强等科学家为画报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对《少年科学画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少年科学画报》首开少儿科普画报之先河,图文并茂地将高深难懂的科学技术变成连儿童也能读懂爱看的画报,一时之间受到了少年儿童的热捧,成为无数小读者的科学乐园和精神故乡。

近年来,我们也接到很多读者的电话,询问是否还可以买到1979年的《少年科学画报》。说实话,1979年的创刊号早就成了绝版,我们翻遍了整个杂志社和仓库,最后就找出少数几套杂志。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决定,在《少年科学画报》40岁生日之际,原版翻印全套1979年《少年科学画报》杂志!

穿越时空 四十年前的《少年科学画报》来到了我们身边

1979年封面展示

这套带有陈年墨香、还原当年古旧感的《少年科学画报》1979杂志,采用仿古印刷工艺,复古纸张、高清印刷、做旧如旧、原汁原味,可以说:几乎一模一样!而且纸张的防潮、防蛀、耐氧化效果更好!

《少年科学画报》创刊40周年纪念礼盒(包含):《少年科学画报》40周年纪录片光盘 1张、1979年《少年科学画报》全年杂志 12册、《少年科学画报》40周年限量版纪念明信片 1套。

为了回馈新老顾客对《少年科学画报》的支持与喜爱,在此平台参与《少年科学画报》创刊40周年纪念礼盒,限时折扣活动,抢购原价198元,现价仅168元的纪念礼盒,包邮到家,还有精美礼品等你拿!珍藏版礼盒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发货须知:2020年1月初发货。

穿越时空 四十年前的《少年科学画报》来到了我们身边

1979年的《少年科学画报》到底有多牛?

1979年的《少年科学画报》有一大群负有使命感的优秀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知名画家为她撰稿,他们之中有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鸟类学家郑作新,航天专家朱毅麟,天文学家卞毓麟、李元,兵器专家杨培根、苏刚,科普作家李毓佩、郭治、吴浩源、鲍建成、郑延慧等,他们帮助孩子们领悟科学的真谛,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了解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少年科学画报》一直坚持把科学故事与漫画形式相结合,用精巧的构思、生动的语言、风趣幽默的文字和活泼精美的画面去融化科学的坚冰,让科学思想和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启发他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少年科学画报》直达科学前沿,报道祖国最新重大科技进展:袁隆平杂交水稻、银河巨型计算机、青蒿素,直到后来的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等,极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强国梦。

穿越时空 四十年前的《少年科学画报》来到了我们身边

《少年科学画报》作者、画家团队

当时的科普期刊基本都是以文字为主,而《少年科学画报》却定位于做中国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少儿科普期刊,真是敢为天下先!当时给少年儿童写科普作品的文字作者都不好找,图画、照片的作者更难寻觅。但是把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用照片、漫画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因为它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著名画家方成、丁午、缪印堂、苗地、沈培、吴文渊、毛用坤、 徐宝信、庾东海、高泉、于福庚、毕树校、王金泰、胡亦、王惟震、舒家鼎、孙以增、孙晓刚等,被美术编辑请来给孩子们作画,内容需要表现什么,画家就画什么,在为孩子们工作的同时,画家们也在认真地学习科学、领悟科学。限于当时的印刷条件和成本,每本《少年科学画报》只有很少彩色页,而且用的是低成本的新闻纸,但就是从这些微微泛黄的黑白作品中,依然看到了作者手绘画稿时的认真敬业与艺术才华:准确而夸张的造型、优美有力的线条、幽默的表达,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老一辈人的素养与功力让人肃然起敬!这也是人们喜爱当年老杂志的原因所在。

穿越时空 四十年前的《少年科学画报》来到了我们身边

1979年的《少年科学画报》,核心价值在于她的内容。由何益汉、吴浩源编文,毕树校绘画的科学故事《昆虫世界的秘密》首次发表,推出后广受好评,连载了一整年。“小卫星转播站”是《少年科学画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经典栏目,它也是从1979年诞生的。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打开这本1979年的杂志,可以看到一篇篇科普佳作接连推出,一个个经典栏目引人入胜……老读者对每期的精彩内容如数家珍。

看,这篇《海底观奇鱼》像不像少科版的《海错图》

穿越时空 四十年前的《少年科学画报》来到了我们身边

《少年科学画报》在40年的历程里,老读者们口口相传着一个故事,就是1979年6期封面的故事。乍一看这期封面没什么特别,就是一个少年拿着一架模型飞机,然而这架飞机跟30年后的国产歼—10飞机长得太像了!没错,这张封面照片上的飞机模型,的确是歼—10的雏形!但是,2008年11月5日,歼—10在中国珠海航展上首次对民众亮相,为什么一个1979年的杂志封面上会出现歼—10的模型机呢?

其实,封面这个男孩,是一个当年在一次航模比赛中获奖的读者,拿着他的获奖作品拍得一张照片。男孩家人就是从事军用飞机的设计工作的,也许他偶然看到原型机的设计草稿,并将这种造型应用在了自己比赛的作品中。结果这张获奖照片发布之后,相关部门立刻找到了杂志社,警告这张照片有泄密的嫌疑。但是杂志已经印发,封面也不能更换了。所以有军迷推测,歼—10的正式研制虽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但早期的设计工作早在70年代末就已经在进行啦。今天我们再翻看这本杂志,还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封面故事呢!

穿越时空 四十年前的《少年科学画报》来到了我们身边

今天,《少年科学画报》1979年翻印本带着陈年墨香,穿越时空来到了你身边。还等什么,赶快下单吧!

穿越时空 四十年前的《少年科学画报》来到了我们身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