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疫”中不打烊,河北法院疫期強化執行工作紀實

在戰“疫”中不打烊,河北法院疫期強化執行工作紀實

執結各類案件31648件,執行到位金額56.0791億元,限制消費24688人次,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9955人次、1968法人組織,通過網絡查控系統發起網絡財產查控85038件次……

這是今年截至3月25日河北省各級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績。疫情期間,河北省各級人民法院堅持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確保執行工作不“停擺”。


“隔空”執行顯威力

“戰‘疫’期間執行人員雖然不能到現場執行,但可以廣泛利用互聯網‘隔空’執行,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儘快得以維護!”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全省法院提出要求。

按照河北高院的要求,河北各級法院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的成果,注重發揮移動執行平臺優勢,大力開展網上執行,同時運用“總對總”“點對點”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對所有執行案件全面開展“地毯式”網絡查控,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執行工作不停、不等、不拖、不推。

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二庭在執行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中,通過網絡查詢並凍結了被執行人黃驊市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資金。2月3日,執行人員以電話、微信、互聯網和移動執行平臺等方式不斷“隔空喊話”,悉心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協調,還提出了執行和解方案,促使雙方於2月19日達成了執行和解協議。執行人員遂於當天將1400餘萬元執行款打入申請執行人賬戶。


下大力氣保民生

在疫情防控非常時期,河北法院注重抓好涉民生案件的執行,讓人民群眾在任何時候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司法的溫暖。

吳橋縣人民法院執行的彭某等與陝西某勞務派遣公司勞務合同糾紛一案,涉及131名農民工的工資。在勞務派遣公司的賬戶資金所剩無幾的情況下,執行人員每週定期對被執行人的銀行賬戶進行網絡查控,發現勞務派遣公司有大筆資金陸續進賬後,執行人員當即將這些資金凍結,最終順利執行到位167萬元執行款,成功為131名農民工討回了工資。

河北法院在執行涉民生案件中,對追索勞動報酬、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撫卹金、醫療損害賠償、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工傷賠償等案件實行優先立案、優先執行、優先發放執行款的“三優先”制度,並窮盡一切執行手段確保案件執行。

對於被執行人確無履行能力、申請執行人確有特殊困難的涉民生案件,各地法院及時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申請執行人進行司法救助,幫助其渡過難關。

在涉縣人民法院執行的王某與劉某等刑事附帶民事賠償一案中,被執行人劉某家庭生活困難無財產可供執行,而王某父母沒有正式工作,年幼的王某又急需用錢治傷。於是,涉縣法院為王某申請了司法救助,2月21日,通過轉賬的形式將12萬元司法救助金髮放給申請執行人王某。


協助執行快又好

早在2015年3月,京津冀三地高級人民法院正式簽署執行工作聯動協作協議書,密切開展司法協作,合力破解執行難。隨後,北京、天津、河北(廊坊)三地毗鄰的19家基層法院共同簽署執行事項委託及異地執行協助運行及操作細則,依此建立了執行工作聯動機制,推動執行辦案邁向“同城化”。疫情期間,執行幹警出門辦案受到限制,有些事項只能委託當地法院辦理。河北法院認真執行三地法院協議,有求必應,而且做到快辦快結、既快又好。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2月12日凍結到期,需要邯鄲、邢臺兩地法院協助該院對被執行人在河北的23個賬戶續凍。河北高院執行局接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局的協助執行委託函後,線上指揮調度。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調查團隊全員上陣,在2月12日前將邯鄲的19個銀行賬戶全部續凍。邢臺市橋東區、橋西區兩家法院執行人員及時給銀行打電話協調、溝通,兩家法院於2月12日將負責的4個賬戶的續凍均一次辦理成功。


疫情期間,河北法院接收委託執行案件4813件,已辦結4755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