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的黑娃與白孝文的結局為何有如此差異?

不知你是否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幹了一輩子壞事的人,在最後變成了好人的時候卻死了;而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好人,在最後變成了壞人卻活著。試問,這樣的兩種差異正常嗎?形成這種差異的時代正常嗎?

《白鹿原》中的黑娃與白孝文的結局為何有如此差異?

其實在《白鹿原》中就有這樣兩個人,一個是白嘉軒家的長工鹿三的兒子鹿兆謙,又稱黑娃;一個是白嘉軒的大兒子白孝文。

從一開始他們就不是一類人,可以用“截然相反”來形容。白孝文從小受著父親白嘉軒的影響,接受著傳統封建思想的教育,並且得到族長白嘉軒的肯定。而黑娃則從小厭惡上學,討厭接受古老陳舊的思想薰陶。待他們成人以後,白孝文因為自己多年來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成為了做事穩重,行為幹練,受人尊敬的人,在整個家族裡面都很有威嚴,被白嘉軒選為下任的族長。而黑娃則由於不安於所謂的“本分”,從開始鬧“農協”到後來當了土匪。如果按照歷史正常的演進,白孝文順利接任白嘉軒成為族長,受人尊敬。黑娃過上土匪的生活,逍遙自在。他們各自接受著時代的軌跡而行進著。

《白鹿原》中的黑娃與白孝文的結局為何有如此差異?

可命運就是如此的愛開玩笑,白孝文由於衝破了封建思想的田小娥而改變了自己,使他掙脫了封建思想的枷鎖。而黑娃則在最後又重新回到了封建之中,開始“學為好人”,最後死在白孝文的槍下。

他們兩人都是那個時代所孕育出來的人物。雖然身份不同,接受的文化不同,但他們都因田小娥而衝破封建思想的束縛。只不過他們在衝破封建思想後選錯了前進的方向而已。

《白鹿原》中的黑娃與白孝文的結局為何有如此差異?

在那個封建的社會,如果有人膽敢衝破封建,挑戰傳統,就代表著異類,是不被世人所容許的。

哪怕有人衝了出來,也很少有人能夠找到正確的方向。因為在當時的他們就像一個人在黑夜中行走,看不到腳下的路,只能憑著自己的心去尋找方向,走錯也很正常。

《白鹿原》中的黑娃與白孝文的結局為何有如此差異?

黑娃和白孝文兩種相反的人生,兩種相反的命運,也產生了兩種相反的結果。他們都是一個時代下代表的人物,代表著反抗,也代表著滅亡。

在以白嘉軒為封建勢力的一方看來,白孝文和黑娃是“欺師滅祖,敗壞門楣”的人,他們的行為挑戰了傳統的封建習俗,肯定得不到世人的肯定和接受。

《白鹿原》中的黑娃與白孝文的結局為何有如此差異?

一個時代會造就一批人,也會毀滅一批人。但不管是造就還是毀滅,他們都使這個時代產生的光彩。

黑娃是可憐的,年輕時衝破了封建束縛,而在中年時又回到了封建之中,成為了封建思想下的犧牲品。

《白鹿原》中的黑娃與白孝文的結局為何有如此差異?

白孝文是可悲的,少年時便開始接受傳統儒家思想,在白嘉軒的約束下受著折磨,成為了封建族長的接班人。可在中年時,卻又衝破了封建的思想束縛,但沒能找到正確的方向,從而迷失了自己。

如果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拿屠刀下那些冤鬼亡魂又該如何?就如同在封建思想的束縛下,為衝破封建而死去的人又該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