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產婦產後腰疼護理知識科普

高齡產婦在產後不少人出現腰痛,甚至一到兩年後還感到腰部疼痛。尤其陰天或疲勞後腰痛加劇。有時腰部不能活動,不能直腰,有的站立後不能彎腰,甚至做些家務都會感到腰痛難忍。

一些孕婦在孕期因為骨盆或脊柱關鍵鬆弛,子宮增大,向前突出,使身體的重心前移,致使腰椎向前突出,後背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易發生腰背痠痛。產後胎兒娩出後,腹部變小,加上產後產婦臥床時間較多,向前突出的腰椎不能馬上適應這種變化,可出現腰痛現象。

妊娠後體內激素改變使韌帶鬆弛,孕期胎兒生長、子宮增大影響骨骼局部血液循環。女性在35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骨密度逐漸下降,再加上孕期需鈣量增加,使腰部骨密度降低,產後哺乳需鈣量繼續增加,腰部骨密度繼續下降,使腰部痠痛不適。所以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內都要堅持補鈣。對於高齡產婦來說產褥期補鈣十分重要。

有些產婦產程較長,比較疲勞,產程中過度用力,不正確地使用腹壓,粗暴地助產操作也會致使腰肌勞損,可導致產後腰痛。剖宮產術後的產婦硬膜外麻醉所致的穿刺部位的損傷、感染也會引起腰部的疼痛。

產婦由於貧血、營養不良及慢性疾病而降低肌體抵抗力;或分娩及手術過程中消毒不嚴格;或分娩中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羊膜腔感染等因素,使產後易發生盆腔感染,出現發熱及腰痛等症狀。

也有些產婦產後不注意保護自己,勞累過度使腰部勞損也會發生腰痛。產後產婦休息不當,過早的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妊娠時鬆弛了的骨盆韌帶不能恢復造成勞損,引起關鍵囊周圍組織粘連妨礙了骶髂關節的正常運動,而可能引起腰痛。因此產婦要注意休息,不要過早站立和端坐,更不要勞動和負重。

有的產婦“坐月子”,整天在床上一動不動,也會發生腰痛。妊娠期骨盆的韌帶為了適應增大的子宮,也處於鬆弛狀態,產後子宮縮小,但子宮周圍的韌帶仍處於鬆弛狀態,產後產婦喜歡仰臥位,使子宮後屈。宮腔內淤血排出不暢,也可引起腰痛。盆腔的血管較多,尤其在骨盆底部較集中,因盆底處於腹腔最下部易受擠壓,靜脈淤血機會較多。產後胎兒娩出後,盆底組織變得鬆弛更增加淤血的可能性而引起腰痛。這就需要產後適時活動,每天堅持做產後保健操,這樣就能有效地預防產後腰痛。

一些孕婦“坐月子”怕受風就捂著,捂得全身出大汗,一旦腰部受風著涼就會發生腰痛,這類腰痛在骶髂關節處有壓痛,X光檢查可見緻密性髂關節炎的表現。疼痛嚴重者可局部熱敷或理療,即可自行緩解或消失,也可以採用中醫治療,如針灸、拔罐等。

由於分娩、產傷、手術、排尿障礙、導尿、多次陰道及肛門檢查等原因,常引起產婦泌尿系統感染,如急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多伴有尿頻、尿急、尿痛及腰痛等症狀,應及時地積極治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尤其不要在症狀稍有減輕時就自行停藥,以免遺留下慢性泌尿系統疾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