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慕課君說:


前不久,熱搜上頻頻看見一個名字,李子柒。


一位能在稻田裡拋秧,竹林裡挖筍,荷塘裡挖藕採蓮,森林裡縱馬揚鞭的美食視頻博主。


29歲,年收入5000萬。


微博擁有2000多萬粉絲,和馬雲的級別差不多。


美食博主那麼多,為什麼就她那麼受歡迎?


作為一名普通的粉絲,慕課君只想說一個字:該。


看她的視頻,是一種享受,一種治癒,更是一種鑑賞。


李子柒本人,和她的作品一樣完美:長得好看、會做飯、心靈手巧、能吃苦、懂感恩、孝順家人、還特別會賺錢……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於是我有個朋友感慨道:要是能把女兒培養成李子柒這樣的,這輩子都無憾了。


可是,這個世上,只有一個李子柒,誰也變不成她。


別人的好,別人的天賦,別人的脾性,那都是別人的。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能發現自己孩子的好。


最好的養育方式,不是把孩子養成多厲害的別人,而是幫ta做最真最好的自己。


李子柒的成功

誰也複製不了


視頻裡,我們看到的李子柒,特別乾脆幹練,沒有一點嬌氣,什麼都能自己幹。


這其實和她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這個90後姑娘,命運極其坎坷。


從小父母離異,後來父親再娶,但她卻沒有遇到一個好的繼母。


那時,小小的她,被繼母逼著做重活,一旦做錯什麼事就會被打,繼母會拽著她的頭髮往水溝裡按,把她打到半死不活的地步。


後來終於逃離繼母的魔爪,回到四川農村裡,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可好景不長,爺爺去世後,家裡就再也供不起她上學了。


那一年,她14歲,被迫輟學,出去打工養活自己。


來到大城市,她如同螻蟻,沒有任何關係和經驗的她,只能幹一些最簡單的苦力活比如端盤子。


為了追求高一點收入,做過DJ,後來紅了,這點還被很多人詬病。


一路走來,她經歷了很多,也吃了很多苦,練就了勤奮堅毅的個性。


2012年,奶奶的一場重病,讓她決定放下大城市的誘惑,回家照顧奶奶。


四年後,她開始拍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


從造麵包窯、做竹子傢俱、文房四寶、做衣服,到烤全羊、釀酒、釀造黃豆醬油......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造紙術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自制麵包窖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做衣服


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東西,沒有李子柒做不出來的東西。


她這才發現,以前在大城市是生存,回到農村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於是,她視頻裡展現的,沒有了城市快節奏生活,充滿了日出而起,花香繞樑的鄉村野趣,讓人倍感驚喜。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她的視頻還有一個特點:週期特別長,每一部作品都精雕細琢,不慌不亂,為觀眾呈現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做出黃豆醬油,從種黃豆開始;給奶奶做蠶絲被,從養蠶開始;做鹹蛋黃從養小鴨子開始……


不論製作食物,還是田園種植採摘,她都是親力親為。


哪怕後來有了錢,可以請攝影師幫忙,也是會按照她的思路把素材拍好,李子柒再去剪後面的主題部分。


她很享受這整個過程。


央視評價李子柒的成功,在於:熱愛,愛生活、愛家鄉、愛文化。


而在我看來,李子柒一路摸爬滾打,體驗了酸甜苦辣,她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清楚自己要走哪條路,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才是最難得的。


也正因如此,她的視頻才與眾不同,別人學也學不來,堅持也堅持不了多久。


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力量能夠驅使一個人走很遠,一個是肩上的責任,另外一個就是發自內心的熱愛與興趣。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11歲專科畢業

父親一手打造的成功

你怎麼看?


看到一個採訪,被一位爸爸的教育方式驚呆了。


孩子的人生,幾乎完完全全是他的父親一手規劃出來的。


4歲駕駛帆船出海、5歲開飛機、6歲寫自傳、7歲徒步穿越羅布泊、9歲讀完小學,今年他11歲,專科畢業……


有人問這位爸爸:“他5歲就開飛機,那十歲能結婚嗎?那以後二十歲做什麼呢?”

面對孩子的人生難題,父親立馬給出了答案:他要成為有名的企業家。


“裸跑弟”的稱呼,也得益於他父親。


裸跑弟,那時年僅四歲,卻被爸爸要求在雪地裡裸跑,僅有零下13攝氏度,還下著暴雪。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視頻傳到網上後,他被網友們稱為“裸跑弟”,爸爸何烈勝也因此被冠上了“鷹爸”的稱號。


這樣的做法,很多網友不能理解。


但何爸爸無所謂,他往後還要對孩子狠上一百倍。


因為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徹底輸在了起跑線上。


剛出生的時候,他是早產兒,體重不足四斤,光是大腦中就有四種病,在新生兒的重症監護病房裡待了一個多月。


醫生還說,他極有可能是腦癱。


從那時候開始,何爸爸下定決心,要為孩子進行專門的鍛鍊。


就算是早產兒,他未來也可以比任何人都強。


他為兒子制定了“鷹式教育十商培訓”計劃,包括體商、智商、德商、情商、膽商、逆商、心商、靈商、志商、財商。

每天6點半起床,到晚上8點半睡覺,每小時為一個階段,給兒子的計劃訓練表安排得滿滿當當。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何爸爸的工作計劃表


練習帆船時,何爸爸找到教練,要求他想辦法讓兒子多翻幾次船,最好能把他整落水,以此鍛鍊他的應變能力。

孩子不愛吃苦瓜,何爸爸親自下廚做一盤涼拌苦瓜,要求兒子吃20片苦瓜才能繼續吃飯。


今年十月,看了電影《攀登者》,何爸爸突發奇想,提出來要帶著兒子登珠峰。


於是,他規定11歲的兒子每週兩次、每次十公里跑,爭取要50分鐘內完成。


為了讓孩子成為最小的專科生,何爸爸讓兒子跳過初中、高中,直接參加大學專科考試。

他只讓孩子學他認為有用的東西,在他看來,物理、數學、化學、生物,這輩子也用不上,英語也不需要,現在已經有了翻譯器,直接能同聲傳譯。

在兒子專升本中,何爸爸給孩子選的專業是“營銷管理”。


但對於什麼叫營銷,什麼是管理,他連最基礎的概念都理解不了。


而他們的相處方式通常是:大家都可以提建議,但最後何爸爸會覺得自己那套方法一定是最好的,不照著做的話他就衝你發脾氣。


目前來看,裸跑弟確實身體要比別人強健,情緒控制、自律、專注等方面都優於常人。


但這樣的孩子,哪怕十年後,真的當上了企業家,他會開心嗎,會真心感謝父親給他指定的道路嗎?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反正,遇到這樣的父親,慕課君是一百個不願意呀。


在這段被設計出來的成長裡,忽略了兒童自然成長的法則,看不到孩子任何的自發性。


他違背了孩子成長的天性,剝奪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人,對生活沒有掌控感,事事聽從別人,遲早會被逼瘋。


北大學子12年不回家

拉黑父母6年

優秀的父母,從不做“木匠”


這樣的悲劇,也發生過不少。


北大學子王猛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並寫下萬言書,盡數自己從小到大的遭遇,徹底斷絕了親子關係。


萬言太長,大意是:


一切都要聽父母的,被徹底控制。


比如小時候有一次參加文藝表演,老師讓穿短褲去,媽媽非得讓穿長褲,想拿條短褲備用都不行,結果那天只有他一個人穿長褲。


直到出國留學,父母還要派個人,去“監控”他,去學校各種打聽。


前陣子大火的流浪大師沈巍,原先也是個“聽話”的孩子,一路走來,都是父母幫他安排,就連畢業的工作都找好了。


一切是如此的順利,但父母萬萬沒想不到,沈巍“聽話”了那麼多年,最後寧願做乞丐,也不願意接手已經打理妥當的人生。


如果當年父母能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選擇喜歡的文科,讓他讀自己愛看的書,大學選擇中文專業。


說不定沈巍早就成了國學大師了,而不是乞討了多年以後,成了流浪大師。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很多父母眼中的成功,便是孩子按照指定的“方向”努力生長,成為我們理想中的樣子,如果他們偏離了預設的“軌道”,便焦慮不已,想方設法去糾正。


到頭來,把家打造成了孩子一輩子也不敢靠近的煉獄,把好好的血緣關係,變成了一輩子也不想再見的陌生人。


總有人問我,以前父母沒怎麼管我們,現在我們都活得很健康,怎麼現在養個小孩這麼容易出問題?


是呀,管太多,往往比放養更容易出問題。


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兒童心理學專家艾莉森·戈普尼克告訴我們:


在養育的道路上,我們不應該只是做個“木匠”,而要做一個“園丁”,孩子不是一塊木頭,讓我們任意雕琢;


他不是一張白紙,讓我們任意書寫。


他更像一顆種子、一株植物,攜帶原生基因,同時又有千姿百態的成長可能。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就像伊能靜的兒子說過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你用你知道的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沒有去過!


真正的“為你好”

是讓孩子做自己


我們常說,強扭的瓜不甜。


瓜是這樣,孩子,更是這樣。


真正好的教育,

是瞭解自己的孩子,能發掘ta的潛能,也能接受ta的平庸之處,讓ta做自己。


李玫瑾教授的女兒,數學成績就總是不及格,很努力也還是不及格。


怎麼辦?


這還能怎麼辦,孩子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也強迫不來,焦慮又有何用。


上帝關了一扇門,就會打開一扇窗。


她發現女兒有音樂方面的天賦,而且自己也很喜歡,後來就和女兒商量,選擇了音樂專業。


如今,女兒已是北京一所中學很受歡迎的音樂老師,數學不好一點影響都沒有。


教育專家楊東平曾說:讓每一個孩子的天賦展現,是家長的終極使命。


然而,我們很多的家長卻搞反了,總擔心孩子哪個短板給ta拖後腿,把精力都花在如何“補短”上。


孩子內向,整天帶他出去拋頭露面,給他報演講班。


孩子數學不好,題海戰術、天天補習,背都要背會。


孩子好動,給他報個圍棋班,好好靜靜……


這些家長,像魔鬼一樣,習慣屏蔽孩子的長處,卻天天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


並不是說不用補短,不足之處當然也要通過努力看能否彌補,但這只是次要的。


孩子的長板,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就像李子柒,就算沒上過大學,也不影響她拍出人人嚮往的好片子。


她獨特的審美、超強的動手能力以及對田園生活的追求與熱愛,鑄就了獨一無二的她。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教育途中,我們要明白,是“以長取勝”,而非“以短取敗”!


為人父母,我們應該仔細研究孩子的天性和才能,並且應該經常試試,看他們做什麼事情比較容易,走哪條路比較適合他們,怎樣做才能得到提高。


而不是給出一條成功標準,讓孩子一步不差地照著走。


過好自己的人生

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一句話說得好,跟著蒼蠅會找臭水溝,跟著蜜蜂會找花朵,跟著蝴蝶會聞花香。


一個孩子能成為什麼樣子,歸根結底看父母是什麼樣子。


每個孩子小時候,在面對父母提出的要求時,可能都會在心裡嘀咕這麼一句:“你要我做,你自己怎麼不做呢?”


這句話看似幼稚不講理,其實恰恰從根本上指出了問題的要害。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教育部開展了一項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長期跟蹤研究。


研究調查了1000所學校裡20000多名兒童的學業進展,結果表明: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是父母本身的特點,而不是為孩子做了什麼。


給孩子買最好的學區房和愛閱讀、家中藏書多的父母,後者才是激勵孩子優秀的重要因素。


身邊太多的父母,有了孩子後,人生重心就變了,一切決定都要優先考慮孩子。


董卿在初為人母時,就陷入了這樣的迷茫:人生是該為自己還是為孩子?該怎樣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最後朋友的一句話讓她醍醐灌頂: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你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她終於明白對孩子負責任的最好方式,就是先成為最好的自己。


於是她重新返回職場,在事業中尋找自己的價值。這才是她想要的人生。


她希望有朝一日當孩子長大了,能夠以自己為榜樣,而不是用日日夜夜對孩子的過度陪伴換來無邊的悔恨。


慕課君發現,周圍那些控制慾很強的父母,多數沒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你得知道,

你活得漂亮,孩子的人生根本就不會差。


別忘了,比起任何指導,你的人生,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具有參考意義的。


育兒先育己,否則你付出再多,可能都是無用的。


希望讀到此文的你,就算被當前的各種瑣碎佔據,也要努力殺出一條路來,找到自己想要的活法。


共勉!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

老闆說

每一條評論

都給慕課君一塊錢獎金呢!

一個分享轉發兩塊!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託拜託

火遍全球的李子柒:我勸你,孩子千萬別照著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