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成長與自我救贖——《追風箏的人》

這本書看完心裡特別憂傷,感嘆時代的黑暗,種族的不公,人性的自私與齷齪,更可惜曾經親密純潔的友情被這種齷齪所玷汙;但也感慨時間的成長與人性的救贖,與人有愧的心得到些許的寬慰。

人不能做有愧他人的事情,否則這件事情就會像根刺一樣永遠戳著你的心頭,當然如果這樣,代表你還是個有心的人,否則也不會被這種事情困擾。

一路成長與自我救贖——《追風箏的人》

出於對本書的尊重,我想稍微談談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情節。該書主要講述的男主人公阿米爾軟弱、成長與救贖的故事,全書重點描述了兩次追風箏的場景,也暗示著男主從年少的怯懦到後期的勇敢與救贖。

第一次是阿米爾年少時和僕人哈桑的追風箏比賽,哈桑作為他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對阿米爾忠心耿耿,為了保護阿米爾而勇敢為其出頭與混混較量,混混為了報復哈桑,在追風箏比賽時以人多的優勢侮辱了哈桑,而阿米爾在暗中目睹了一切,由於他的膽小自私,阿米爾沒有像哈桑保護自己一樣為其勇敢的出頭,那條被脫掉帶血的褲子成為阿米爾愧疚噩夢時刻縈繞在他的腦海。

風箏事件成為二人隔閡和分離的關鍵,二人在那件事情發生後都心照不宣,哈桑想極力的親近阿米爾,但阿米爾出於內心的悔恨和逃避,遠離甚至重傷可憐的哈桑。哈桑的父親知道了這件事,即刻帶著兒子向正直勇敢的阿米爾父親請辭,要知道哈桑的父親阿里和阿米爾的父親也是從小長大的夥伴,縱有千般不捨和萬般挽留,兩家人還是分離了。這也成為阿米爾心裡的一根虧欠直刺,時不時的會扎一下他的心。

成家後的阿米爾由於某些機緣知曉了哈桑實際上是他父親的私生子、他自己的親弟弟,一直以來哈桑心裡一直有著他的少爺,後來回來為阿米爾守護著他們的家,雖然主人已經不在,但他生怕自己“鳩佔鵲巢”空留無人的大房間,和妻子、兒子去住僕人房,後來被人打死橫屍街頭,這是時代的悲劇,那時的人命如草芥,誰又會在意,因為根本無力拯救。還好,哈桑的兒子還活著,但仍舊命運多舛被當權者點名去當了玩物,年少的孩子被折磨的不成人樣,阿米爾愧疚、逃避的內心在不斷掙扎與抉擇,最終還是答應了瀕死的老人走上了他人與自我的救贖之路,冒著生命危險將自己的親侄子救了回來。命運是公平的,多年前欠的債在多年後償還了給他的兒子,阿米爾至少在良心上得到了寬慰。

第二次追風箏的場景是中年的阿米爾和哈桑的兒子一起,本書也在此終結。哈桑兒子的悲慘遭遇造成了他的內心緊閉,是否還能敞開書中並未明說,心靈的救贖和解脫還在繼續。

一路成長與自我救贖——《追風箏的人》

情節介紹完了,整本書在時代背景的壓制下都比較陰鬱和沉悶,但我還是想更多的關注書中的光亮。阿米爾的自私懦弱與哈桑的忠誠勇敢形成鮮明對比,人性的弱點在年小的阿米爾身上展現的淋淋盡致。年老的阿米爾又和年輕的阿米爾形成鮮明對比,心智成熟的阿米爾又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閃爍的善良光芒。

聯想到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必須承認,我確實也有“惡”的一面,尤其是年齡小心智不太成熟的時候,我傷害過一些人,為此,我很抱歉。那麼現在作為一名老師,這本書也給我很大的啟示,面對孩子,我應該理解某些孩子彆扭的行為舉止,多給點時間讓他們長大,給與及時的引導,有時候需要時間和經歷讓他們變成我們希望的樣子。

一路成長與自我救贖——《追風箏的人》

我以前都做不到的事情,現在成為了大人,難道就能要求孩子做到我們曾經做不成的事情嗎?這顯然不合理。成長有時候真的不是外界一味的揠苗助長,孩子內部的拔地而起才是突破極限的原動力。所以,多給與孩子愛和包容,用正確的價值觀來做合適的引導,終有一天,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來自他們內心的認同,無堅不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