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員工拒絕加班,被判賠償公司1.8萬?

4月29日,江蘇省揚州市邗江法院發佈了2019年勞動爭議五起典型案例。其中就有兩名員工因為太任性,拒絕加班,被責令向企業支付賠償。

王某和李某是揚州某公司的產品檢驗員。2018年5月,公司要求兩人當天加班完成一次產品檢驗,否則公司就將違約,需要支付高額賠償。沒想到,兩人明知情況緊急,依然撂起了挑子。

揚州市邗江法院高新區人民法庭庭長介紹,兩人勞動合同即將到期,他們為了逼著公司續簽勞動合同,在明知道公司的這批貨要有他們檢驗後方能夠出廠。在公司要求加班完成出廠檢驗任務的情況下,拒絕加班。

任性:員工拒絕加班,被判賠償公司1.8萬?

正是由於兩人太過任性,導致公司違約,不得不向客戶支付了12萬元的違約金。隨後,公司將王、李二人訴至法院,要求他們承擔這筆損失。法院審理認為,王、李二人作為檢驗人員,明知企業生產任務緊迫,故意拒絕加班,並導致企業產生損失,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法院根據他們的經濟收入的能力,以及造成損失的狀況,酌情賠償企業違約損失的15%,也就是18000元。法官介紹,根據《勞動法》相關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具有雙向選擇權,員工雖然有拒絕加班的權利,但如果企業遇到緊急生產任務,要求勞動者加班時必須服從。

企業可以通過安排勞動者調休等方式,要求勞動者進行加班。這種情況下,勞動者是不可以拒絕加班的,在加班的過程中,企業應當為勞動者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

此事引發網友的熱議,有人提出,這個緊急任務是怎麼定義的?那員工有緊急事情的話,公司是不是也不該扣工資?

任性:員工拒絕加班,被判賠償公司1.8萬?

而且這家公司沒了王某和李某,就不能完成任務了?既然王某和李某這麼重要,為何又不跟他們續簽合同呢?

任性:員工拒絕加班,被判賠償公司1.8萬?

但也有人表示公司沒錯,王某和李某耍心眼要挾公司,是不對的。

任性:員工拒絕加班,被判賠償公司1.8萬?

問題來了,勞動者是否有權拒絕單位要求的加班?哪些情況下不能拒絕?


首先要搞清楚加班的概念。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的需要,經與勞動者協商後,安排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即為加班。

我國現行法律對加班時長是有要求的。《勞動法》規定,我國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勞動法》第四十一條 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勞動合同法》第31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強迫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勞動者有權拒絕。

任性:員工拒絕加班,被判賠償公司1.8萬?

用人單位如果以員工拒絕加班為由而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則屬於違法解除。

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公司安排加班需與員工協商,只有在員工自願的情況下才可以安排加班,而且加班時間有限制。但出現緊急事件,危害公共安全和公眾利益的情況下,法律允許公司延長員工工作時間適當突破上述規定。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如果公司因上述原因安排員工加班,員工拒絕的,公司可以依據合法有效的規章制度進行處理。當然,公司因特殊情形和緊急任務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應當給予員工相應的補休。加班後,加班費或補休不能少但這種情況例外

企業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加班工作的,應首先安排補休,不能補休時,則應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補休時間應等同於加班時間,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不能用補休來代替加班費,必須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任性:員工拒絕加班,被判賠償公司1.8萬?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可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需要注意的上述加班情況,需滿足“用人單位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員工在法定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由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用人單位才應該支付加班工資。

如果員工的工作既不是用人單位的要求、決定,也沒有在用人單位認可的加班記錄,而只是自願加班的情況,則不屬於加班,用人單位無須支付加班費。


任性:員工拒絕加班,被判賠償公司1.8萬?

關注公眾號:法潤萬家法律諮詢,律師專長匹配更精準的法律服務

平臺簡介:法潤萬家,律師專長匹配更精準。律師100%官方認證,首次免費諮詢。法律諮詢:可私信、可留言。部分資料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告知,我們立馬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