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臥底經濟學1》

前序

《臥底經濟學1》這本書是我年初讀的,整本書都是用不同側面的實際例子去解釋經濟學最入門的理論,類似的書包括《魔鬼經濟學》系列、《牛奶可樂經濟學》系列、《小島經濟學》等等。這本書的話題包括邊際理論、價格歧視、競爭市場、市場失靈、內幕交易、股市的動物精神以及國家發展水平存在差距的原因,如果介紹只寫概念,那就會失去書的特色。儘管如此,還是想把其中有趣的東西做一下讀書筆記,“一文讀懂”系列完全是私人的讀書筆記。

1.邊際

經濟學最入門的概念就是邊際理論。假設你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做了一份大論文以完成課程作業並拿了高分,第二年學弟找你借這份大論文參考你毫不猶豫地發給了他,這裡就有了邊際的概念。如果有人讓您幫他新寫一份大論文,那麼參考一年的努力,你會要求對方給你高額的回報;但當大論文寫好,只是點幾下鼠標複製粘貼,你壓根不會要求別人補償你最初寫論文熬夜的辛勞。“邊際”就是“在原有基礎上多一個”,“邊際成本”就是多生產一個產品增加的成本,“邊際收益”就是多賣一個產品增加的收益。自由市場當中,產品的價格會無限接近“多生產一個產品增加的成本”。

李嘉圖的地租理論在1817年給出了相關分析,掌握資源的人並不像想象地那麼具有力量。假如地主有的最差土地產量為100,而免費土地的產量為60,那麼討價還價會使得最差農田的地租等於40,就是兩者的差額。

李嘉圖的地租理論有兩點,除了“邊際”還有肥沃土地的“稀缺”。當有一夥地主立法宣佈“開墾新耕地違法”,地租就可以漲到接近100,因為免費農田不存在了。房屋也是一樣,通過保持綠化面積、限制建築用地人為製造稀缺,可以使得一個地段的房屋升值。當市中心開通至郊區的地鐵、公交時,由於在遠郊租房成為可能,地段不再那麼稀缺,市中心的房屋的價值下降了。

2.價格與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裡,你買到商品的價格等於廠商新生產一件的成本。有些東西雖然昂貴,但是如果成交稀少,就不能反映其真實價格,而真實價格在市場中指導著資源配置的方向。

當教育、醫療私有化之後,儘管人們會抱怨相比公立的教師與醫生,生活成本提高了,但是高價的信號將驅動社會進步。建更多學校、醫院,僱傭更多教師、醫生併為他們漲薪,購買更好的設備。價格傳導的信號使得社會資源配置向使得一切更好的方向發展。

3.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

如果市場是完美的,那麼為什麼二戰後政府紛紛加強了對企業的管制呢?為什麼企業會出於自身利益選擇汙染環境呢?市場在這些涉及第三方的時候失靈了,他們把成本轉嫁給了他人,需要一個機構來使得轉嫁成本的行為受到罰款。而如何為罰款定價是經濟學裡複雜的問題,叫做“外部效應費用定價”。

選擇市場會帶來汙染等外部性問題,而選擇政府監管,這些問題並不會消失,政府也會跟市場一樣失靈。行政權力的干預將同樣帶來人造稀缺、外部效應、內幕交易等等問題,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結合政府監管與市場交易兩者。

4.股市的稀缺

在長期排隊的地方不會有一個隊伍明顯要短。基於這個理論,有經濟學家認為當前的股價是已經包含了市場中所有已知信息的,因此股價的變化是隨機漲跌,也就無法衡量。因此一切對於股價的分析可能會有幫助,但是不會太多。

互聯網革命出現時,人們往往認為,處在經濟變革中的互聯網公司股價可以很高,因為公司有廣闊的獲利前景。但是這個前提是錯的,每一家公司的利潤都來自於稀缺,只有當技術變革使得企業控制稀缺資源能力增強時,股價才有理由上漲。互聯網革命使得老公司手裡的資源不再稀缺,然而新公司卻往往面臨著極大的失敗幾率、高昂的前期投入、與後來者激烈競爭的風險。

當某一個社交軟件、搜索引擎、瀏覽器等等應用最先出現並有了廣闊用戶後,即使短期不能盈利,也往往被認為有了高估值的理由。然而這種“先發理論”是錯的,更重要的是應用做的更好。應用總是面臨被更優良的後來者取代的風險,很可能在想出盈利前就被取代了,這使得科技股具有極高的風險。

5.全球化

全球化中一個國家低生產效率的產品實際上是在與本國高生產效率的產品競爭。如果對本國弱勢產業進行關稅保護,如同徵稅限制本國優勢產業發展。從“比較優勢”這個角度來講,無壁壘的全球化可以促進全球經濟發展。

如同自由市場理論存在缺陷一般,全球化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全球化帶來了產業轉移,經濟學裡稱為“向下競賽”。企業趨向監管寬鬆的地區,逼迫政府放鬆監管,以低人權紅利來吸引資金。全球化使得產品跨國運輸,對能源的消耗、載具的需求越來越大,消耗了資源,汙染了環境。

但是全球化最大的作用在於“削弱稀缺”。不完美的市場裡,總有大公司等特殊集團擁有人造稀缺的力量,而全球化意味著將各商品放在全球來競爭,使得選擇更多,也促進了技術進步。因此,關稅的高低往往也反映了民主的進程。

掃碼關注,每週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