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咸亨酒店”與李劼人的“南方小雅”

魯迅的“咸亨酒店”與李劼人的“南方小雅”

川菜和江淮菜系的口味差異是有些大的,但當你來到紹興看到“咸亨酒店”的大招牌,還是多半都擋不住誘惑與好奇,這字號畢竟是“小店名氣大”。想著要進去點個葷菜,上一碟鹽煮筍或是茴香豆,再溫碗黃酒。我一個四川人就是這般唸叨著魯迅先生《孔乙己》的情愁,跟著紹興老弟的熱情,帶著幾許小興奮進去的。

魯迅的“咸亨酒店”與李劼人的“南方小雅”

按照魯迅小說《孔乙己》中的說法,進店“要酒要菜,坐喝”之人都是“穿長衫的主顧”。但而今,闊綽之人不再“穿長衫”了,“踱進店面”的盡是些“短衣幫”或短裙幫。我那幾位祖籍在蜀,但在古越之地土生土長並過半百的老弟們告之,“‘咸亨酒店’在‘魯迅故里’的西頭地界已經經營了好多年,以前的店堂並沒有現在這麼大,遇到顧客多時都是沿著店鋪的街面擺放桌凳。”《孔乙己》中所描寫具有“魯鎮的酒店的格局”的“咸亨酒店”其實在紹興並無原址,用四川話講,它僅是存在於魯迅心中,並通過他的小說存活於千百萬讀者腦海中的一家江南水鄉小鎮的“蒼蠅館子”。原紹興市建設局房管處書記杜運池老人(四川人)有回憶,“早在30年前,紹興的幾位房管建設專家就曾帶著紹興城的‘規劃地圖’作過定論:已知史料表明,本地並無真正的有冠‘咸亨酒店’之名的實體老店存在過,它確是魯迅水鄉小鎮的中、小型餐館經營狀態和陳設佈局的一個藝術的文學概括。但可以肯定的是,清末民國年間,紹興的中、小餐館格局大體就和‘咸亨酒店’差不多。”但不管怎樣,今天去紹興的旅遊的人都幾乎認定,孔乙己喝溫酒、吃茴香豆的館子,就是現在看到的這家大餐館。

魯迅的“咸亨酒店”與李劼人的“南方小雅”

四川人來到紹興要進“咸亨酒店”,大抵跟浙江人來到成都,就想尋找李劼人在《死水微瀾》中提到的“天回鎮紅鍋飯店”情緒相當,異曲同工;若是情結深厚的客官,說不定還想著要去李老先生在成都指揮街創立的“小雅”飯店,點份回鍋肉、麻婆豆腐品嚐品嚐。

魯迅的“咸亨酒店”與李劼人的“南方小雅”

前文說過,川菜和江淮菜的口味差異較大,但又絕對不是完全不能兼容兼顧。傳統的川菜體系中,吸納借鑑,改良保留的江淮浙菜品種不少,比如大名鼎鼎的“開水白菜”,或如“芽菜扣肉”“夾江豆腐乳”就不得不說有江淮浙菜的影子。李劼人在小說《大波》中就描述過:“在清朝光緒末葉,就是1890 年前不久,才有所謂南館,不僅有蒸籠蒸菜、紅鍋炒菜,還備有魚蝦海味、上等的花雕紹興酒,座頭也要好些。吃一頓南館,要花好幾兩銀子,多半要官場中人和大紳糧們才花得起,也不能常去,所以能吃南館的,總一定是闊人。南館南方館子的省文,表明它是江南派頭。”李劼人介紹的“南方館子”幾乎就是江浙人移植到成都的魯鎮“咸亨酒店”。

魯迅的“咸亨酒店”與李劼人的“南方小雅”

這些年來,川菜在相當多的域外人映象中,幾乎就是麻得傷心,辣得變態的火紅與猛烈,殊不知這是所謂“改良川菜”的錯誤導引。實際上,“百菜百味”包容兼收的正宗傳統川菜中,有很多菜品是既不麻也不辣,口味清爽、心平氣和的。當下某些麻辣翻天的川菜菜品,其實不少是湘菜、渝菜、貴州菜在四川餐飲中的變異。

魯迅的“咸亨酒店”與李劼人的“南方小雅”

因而,作為一個地道的四川人來到“咸亨酒店”,點幾道正宗的紹興特色佳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雖然滿桌的江浙小菜都見不到丁點花椒、海椒,淡得只剩咸和甜味,但能夠感悟體驗一下魯迅文學著作中情愫情節,也算是一番點滴經歷。至少,曉得了孔乙己那陣真的很潦倒,撿茴香豆佐黃酒,不如五糧液拈回鍋肉來得更加實在。

魯迅的“咸亨酒店”與李劼人的“南方小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