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的上座率真的很慘嗎?跟NBA比如何呢?

北京時間4月12日

一般印象中,咱們國家的CBA聯盟上座率是比較慘淡的,比如近幾年八一隊的比賽,現場幾乎沒有觀眾,而美國NBA聯盟的上座率向來都比較高,最新的統計本賽季至今NBA聯盟即便是上座率最低的底特律活塞隊也有75.5%的上座率。

但實際上,本賽季CBA的上座率是有一個質的飛躍和提升的,本賽季CBA聯賽前兩週的上座率遠勝於去年同期,根據官方票務平臺的統計,哪怕是天津隊這種非熱門球隊,前兩場的上座率也是座無虛席。

至於本賽季首輪比賽的觀看人數更是去年同期的3.4倍。

當然這裡面有去年10月風波的影響,國內關注NBA的人數驟減而關注CBA的人數突增的原因,但這已經說明了CBA聯盟至少整體的上座率並不如我們印象中的那般慘淡。

而根據網上搜狐體育在15年的統計,14-15賽季CBA聯盟的平均上座率也依然達到了63.34%。

要知道,那還是在姚明接受籃協進行商業化全面改革之前的數據,顯然現在CBA聯盟比那時候要更好一些。

上座率關係到門票收入,對於CBA和NBA這樣的籃球聯盟而言,收入大致分為四大塊:門票、周邊、贊助商以及轉播合同。

這裡面門票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CBA的上座率真的很慘嗎?跟NBA比如何呢?

現在因為疫情原因,無論是CBA聯盟還是NBA聯盟的官方票務網頁都停止了售票,差不大門票價格的具體信息,但是在我的印象中,NBA聯盟的票價浮動非常大,從50美元到幾千美元不等,按照網上的一些數據,NBA聯盟的平均票價大概在100美元左右。

據說紐約尼克斯一年的門票收入就能夠達到一兩個億。

顯然這是一筆鉅款,而CBA的球隊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望其項背的,以山東隊本賽季的票價為例,最貴的也不過才500元,最便宜的則僅僅40元!

再加上上座率以及球館容納人數不如NBA,所以就有了詬病CBA不掙錢的聲音,認為即便是姚明接受籃協主席之後,CBA也依然是一個靠著贊助商和轉播費強撐而沒有盈利能力的聯盟,進而得出了CBA球員能力太差、對抗強度不夠所以無法吸引觀眾且商業化也很難走遠的結論。

要我說,這並不客觀。

CBA的上座率真的很慘嗎?跟NBA比如何呢?

首先來說CBA聯盟從創辦之初起就不是商業聯盟,其終極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優秀合格的運動員,商業化只是順應時代潮流和市場趨勢,而NBA聯盟一開始就是一個純粹的商業聯盟,他們必須掙錢,否則就辦不下去。

而我們這些球迷至今仍在津津樂道的斯特恩時代,大多數球隊也是沒有盈利能力的,靠著地方球迷支持、靠著聯盟收入分成勉強餬口度日。

用餬口度日這個說法大概很多人無法理解,畢竟NBA那邊的球員動輒就是幾百年甚至上千萬的年薪,用餬口的說法簡直就是何不食肉糜,但實際上NBA球員的整體工資結構,真正年薪上千萬的球員並不多,比如本賽季,每支NBA球隊年薪過千萬的也不過就是三四個人,而真正有商業價值的也就是這些人,而NBA聯盟除了他們之外還要養一大批年薪在500萬之下的球員以及發展聯盟的球員。

再加上什麼場地費、宣傳費、訓練器械、醫療、飲食、包機、住宿、服飾等等費用,雜七雜八下來,一直沒有什麼影響力和實力的小球市球隊,運營方面捉襟見肘確實是常見的事情。

哪怕他們的上座率極高,哪怕NBA球員願意為NBA球星花錢買單。

也就是說,即便商業化成熟到了NBA聯盟這個級別,即便在本國乃至全球影響力大到了NBA聯盟這個程度,僅靠著球迷從口袋裡面掏錢還不足以養活這樣一個龐大的聯盟。

而NBA的解決辦法則是轉播合同。

CBA的上座率真的很慘嗎?跟NBA比如何呢?

在2016年,NBA的工資帽大幅度上漲,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跟美國三大電視臺比如TNT等簽署了九年260億的轉播合同,然後NBA的大多數球隊立馬就鳥槍換炮,總算是從貧困線上掙扎著走到了溫飽階段。

這隻說明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用股市裡面的術語可以解釋得更為明晰,那便是:

散戶不如莊家呀!!!

所以說那些詬病CBA聯賽只是靠著贊助商和轉播合同強撐會導致商業化很難走遠的論斷顯然只是臆想罷了。

因為即便NBA這等成熟商業聯盟,其收益大頭依然來自於轉播合同。

CBA的上座率真的很慘嗎?跟NBA比如何呢?

誠然,觀眾願意花錢去看比賽,真金白銀的往籃球裡面砸錢對於一個職業聯盟的運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這裡面的重要之處不是在於普通觀眾能夠投入多少錢,而是在於普通觀眾的關注程度和關注量。

私人公司或者組織都是資本化的運作方式,通俗點說就是無論幹什麼事情都只看收益,如果一個職業聯盟沒有多少關注量,那麼你就是打死私人資本也不會給這個聯盟投入一毛錢的。

而CBA聯盟,最近賽季很明顯關注量是在不斷攀升的,於是以姚主席為代表的CBA官方組織才能夠順暢的拿到轉播合同和贊助,從而保障CBA聯盟的正常運營。

對於現階段的CBA聯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提升比賽質量,以求吸引更多的普通觀眾來觀看比賽,這樣才能正常的續約贊助和轉播合同,他們才能夠正常的運營。

吸引大量普通觀眾關注的目的不是為了普通觀眾的那點子門票錢,

而是為了保證熱度和關注量,從而穩住投資。

而穩住了投資,才能保證CBA聯盟的平穩發展和進步。

最後我上一張NBA這些年工資帽變化的圖片,從這裡面您就可以看到在NBA聯盟16年簽訂260億轉播合同之前,在公司俱樂部運營的層面,NBA的大多數球隊是有多麼窮,餬口度日,一分錢不得一分錢到手真的是常態。

即便當時NBA聯盟已經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職業商業籃球聯盟了~~~

以上。

CBA的上座率真的很慘嗎?跟NBA比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